我们从小喝到大的板蓝根真的是「万能神药」吗?|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颜方平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板蓝根,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期间,发生过全民疯抢板蓝根的事件,后来被事实证明,这种疯抢不亚于一次集体无意识的行为艺术表演。
▲sars时期,板蓝根被抢购一空 图源于网络
笔者当时正在上高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天满教室的醋味和发到学生手中,一人一包的板蓝根。
熏醋和喝板蓝根,谁也不知道到底对抵御病毒有没有用,但谁也不敢确定它们对病毒没有用。
2002年12月,第一例sars病例在广东出现,随即蔓延开来。与病毒一起蔓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板蓝根和白醋可预防非典”。
药店里出售的板蓝根冲剂被人们抢购一空,白醋甚至被卖到了1000元一瓶的天价。在湖南,药店里板蓝根的价格从2.8元一盒涨到12元一盒;在河北,药店脱销之后,只能在其他商店或者黑市购买,而价格也涨到了50元。
这一谣言究竟因何而来,已经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追根溯源。但在官方的文件里,板蓝根也多次出现,这些文件毫无疑问,成了谣言的助推剂。
▲对sras有效的八个中成药 图源于网络
2003年4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给出以板蓝根为配方的预防方。5月下旬,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公布“板蓝根等八种中药对治疗非典有疗效”。
当时,“非典”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疾病,由于技术手段限制,人们对sars病毒的认识和研究也十分有限。
▲板蓝根一度供不应求 图源于网络
疫情汹汹而来,也容不得我们按照科学的程序对每一种药物展开验证研究,“病急乱投医”,当务之急是赶紧试出一些方案来,迅速缓解病人的症状。
所以,几乎任何一种传统上被认为可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都被推上前台,这里面当然就包括板蓝根。
只是,不管是“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还是“八种中药”,都没有在后续被证明确实对sars病毒有效,sars还没远离人类,抢购板蓝根的热潮就先走一步。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晒干呈黄色、常切片、或切为小段,入中药。常见的中成药有板蓝根颗粒冲剂、板蓝根口服液等。
在中国南方,也有以另一个科的植物——爵床科的马蓝根做为板蓝根。
南方某药厂生产的“复方板蓝根颗粒”,在用料表上没有明确表示究竟是把哪一种植物的根作为“板蓝根”,但因其为“复方”,且在《本草纲目》中,马蓝和菘蓝的性状均为“味苦、性寒 、无毒”,又都有“解诸毒”的功效,所以很可能是双蓝并取的。
▲板蓝根成份 图源于网络
有趣的是,不论是菘蓝还是马蓝,都被称为蓝草,它们的茎叶可以制成蓝色染料。在《本草纲目》中,菘蓝、蓼蓝、马蓝、木蓝、苋蓝被称为“五蓝”。
由此可见,《本草纲目》是以叶子的颜色来给植物分类的,这并不是现代科学认可的分类方法,缺乏依据。既然菘蓝和马蓝一个是十字花科,一个是爵床科,这两种植物大概率也不会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认为它们都有“解诸毒”的“功效”,也不可轻信。
传统医学是着眼于症状和经验治疗的学科,并不具备研究发病机理的能力,也就完全没有“病毒”的概念。
现代医学传入后,英语中的virus被翻译成中文的“病毒”,带有“毒”字。这被人附会为传统医学的“毒”,于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就被用来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似乎“解毒”就是用来解决病毒的,其实不过是望文生义。
传统医学所说的“毒”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与病毒本不是一回事。
▲ 《神农本草经》关于蓝实的记录 图源于网络
板蓝根能够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并不是它能“清热解毒”,更不是它能抗病毒,而是因为它副作用小,少有不良反应,即没有治疗的作用,也没有副作用,说白了就是“吃不死人”。
即使有人喝了板蓝根之后病好了,那也只是因为这个病是能够自愈的自限性疾病。就连传统医学理论本身,也说过实话,《神农本草经》就将“蓝实”(菘蓝的别名)列为“久服,头不白,轻身”的上品药,就是“吃不死人”的意思。
当然,说板蓝根“吃不死人”,也不能一概而论。
板蓝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能引发明显的消化道黏膜刺激症状,导致胃肠绞痛和消化道出血。
有患者因服用板蓝根而引发急性溶血反应,产生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口服板蓝根之后发生药疹的病例也有报告。如果注射板蓝根,则常见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
传统医学并不能研究出致病机理,所谓的“阴阳五行”理论,也只是基于疾病症状的现象而构建出的一套函数式,以行为为变量x,以疾病为函数f(x),至于函数的表达式为何,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办法知道。
但是,传统医学基于经验,发现某些自然界物质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却是十分有益的遗产,应该被现代医学拿来所用。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源于网络
现代医学也一直在努力研究、挖掘传统医学宝库,致力于找到真正有效的药物,弄清楚到底是哪些成分有效,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是什么。
可惜的是,现代的医学研究也是有高度主观性的。
很多真正有效的药物,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获得较为困难,能够起效的疾病也不常见,所以较少为人问津。而像板蓝根这样“吃不死人”的药物,却经常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当然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考察一种药物究竟有没有效果,需要进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两个阶段的研究。其中体外实验是非常初级的一种实验,它的研究结果仅仅具备启发性作用。
▲图源于网络
所谓体外实验,就是在人体之外用复方板蓝根对细胞、感染病毒的老鼠进行试验。
比如,在几个月前,曾经有研究机构对双黄连开展过抗新冠病毒的体外实验,“证明”这种药物似乎对抑制新冠病毒有效果。
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我们得知,他们的实验是这样做的:分别取两个细胞培养皿,内容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细胞。往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双黄连稀释液,如果发现病毒死了就可以得出结论,双黄连“抗病毒”。
任何有一丁点生物或者化学基础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实验至少存在两个致命缺陷。
▲这条消息引发民众抢购双黄连的风潮 图源于网络
一是两个培养皿都加入了双黄连,却没有不加双黄连的对照组;二是仅仅往培养皿加双黄连,却不控制其他可能导致病毒死亡的变量。严格来说,这种实验是完全无效的,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又有人对板蓝根进行了“体外实验”,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次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相关报告,但从几个月前的双黄连实验,大概就能看出几分端倪。
况且即使有对照组,有控制其他变量,这种体外实验也仅仅具有启发意义。要判断药物是否有效,需要先进行体外实验,再进行临床试验,还要分三期进行。
根据经验,绝大多数物质的临床试验和体外实验结果都相反,否则药物的专利也就不会那么值钱了。
自从宣称“复方板蓝根颗粒对新冠病毒有效”之后,南方某生产板蓝根的药厂股价飙升,10月16日该企业在港股报收21.55元,升逾12%,盘中高见21.85元,成交额1.05亿元;A股涨停,市值增加100亿。
▲股价大涨 图源于网络
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个体外实验,完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不过,就在这个体外实验结果出炉之后,这些企业就急不可耐地要把板蓝根的生产大规模产业化,号称要“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这不仅让人想起几个月前,一种叫做连花清瘟的中成药被广泛用于当时大量病人的治疗中,生产连花清瘟的企业甚至直接向疫区“捐赠”。
连花清瘟也被列入了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推荐的治疗药物推荐方案中。连花清瘟的成分有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一般被用来治疗感冒。
▲连花清瘟颗粒说明书 图源于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也没有特效药,所有的药都仅仅用来缓解症状,连花清瘟也一样。不过,连花清瘟当中含有鱼腥草这种成分,其内含的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的二级代谢物,而马兜铃酸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标列的1类致癌物。
马兜铃内酰胺有多种形态,其中马兜铃内酰胺I被广泛认为会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鱼腥草所含的形态是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其分子式与马兜铃内酰胺I有很大相似性。
虽然不能说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的作用机理一定与马兜铃内酰胺I相同,但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三种是安全的,既然结构相似,认为作用相似而尽量避免是很有必要的。
在临床上,目前还没有鱼腥草导致肾脏损伤的案例,但是曾经的一种中成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因为不良反应频发,严重者致人死亡,已经被禁用。
▲2006年4月的旧闻 图源于网络
鱼腥草用于口服液和颗粒剂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舌尖发麻、咽干、胃灼感、心悸、手发抖等。使用了鱼腥草的莲花清瘟胶囊,如果用于出现呼吸问题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但在连花清瘟胶囊的说明书上,【不良反应】这一栏赫然写着:尚不明确。
疫病发生后,一些药企行动起来,捐赠了自家生产的连花清瘟、蒲地兰等中成药。但这些药并不一定适合感染病毒的病患,还可能有毒副作用。
这些药企的做法,表面上看是捐助疫区,其结果当然是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增加了其他地区的销量。甚至还有“中药预防病毒感染”的谣言流传,我希望这些谣言与上述药企无关。
现代医学并不存在对病毒性疾病的特效药,不管是现代医学发展出的药物,还是传统医学发展出的药物,都做不到。
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用药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战胜病毒赢得时间。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药物,区别在于现代医学药物都会把成分和不良反应明确说明,而传统医学药物统统以“尚不明确”一笔带过。
在传统药物里,没有哪一种比得上板蓝根那么神通广大,几乎被认为能防治一切病毒性疾病。
但目前并无确切的药理研究和严密的临床试验证明板蓝根对哪一种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有疗效。即使有所研究,也都是简陋的体外实验,不足为凭。
因为病毒、病菌在体外并不难被灭活,用类似的实验可以证明几乎所有传统药物都能抗病毒、抗菌。
(完)
梦碎在自家门口:二战中的意大利海军是如何输掉地中海的?| 循迹晓讲
「全民防谍」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循迹晓讲
「脱亚入欧」对东亚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循迹晓讲
全民5G时代:一个被人为夸大的「技术跃进」 |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