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希特勒的爱豆腓特烈大帝是如何成功的? | 循迹晓讲

瑞鹤 循迹晓讲 2021-01-20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瑞鹤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8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1945年4月,当希特勒眼看着他的纳粹千年帝国和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他一定会想到1761年底普鲁士的局面。


当时,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面临着看上去一样的绝境,独自一人面对全欧洲的敌人


|伊丽莎白一世·彼得罗芙娜(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图源于网络


在绝境中,腓特烈大帝怀里时刻揣着毒药,声称如果局势还不好转自己就自杀,但后来,腓特烈终于等到了那个奇迹,俄国的伊丽莎白女沙皇突然死了,普鲁士和腓特烈转危为安。

 

这一次,希特勒觉得自己也能等到那个命中注定的时刻。4月12日晚上,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给希特勒打电话,“我的元首,我向您祝贺,罗斯福死了!命运已经击倒了您的大敌......”

 

看上去,纳粹德国将要像那个时候的普鲁士一样,迎来命运的转机。


01

战场上牛逼的腓特烈


腓特烈大帝被希特勒当成偶像,不是没有原因的。

 

普鲁士是统一德国的内核。很多人在课本上知道,1870年,强大的普鲁士击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但在这一个荣耀时刻之前,普鲁士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历程。


这个小国家最早位于德意志世界的边陲,在德意志地区可以说是人微言轻


|腓特烈二世(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 图源于网络


18世纪中叶,凭借着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的表现,普鲁士异军突起,成为了德意志当中强大的邦国。再往后,虽然历经拿破仑战争的摧残,但普鲁士的基底还在,这才有了普法战争和俾斯麦的伟业。


可以说,如果没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普鲁士不会强大,我们知道的德国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当然,整个世界的历史也会非常不同。


而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领导普鲁士的,就是腓特烈大帝。

 

当然,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领导人,有的人“顺应历史的进程”,自然地获得荣耀,还有的人呢,靠着自我的奋斗,改变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


腓特烈大帝显然属于后者。


|腓特烈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参加七年战争中的佐恩多夫战役 图源于网络


这么多年普鲁士的历次战争,腓特烈多次亲历亲为,在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并凭借着自己超一流的指挥天赋让普鲁士屡屡在险境中获胜。


他指挥的很多会战,比如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的霍亨弗里堡战役,七年战争中的罗斯巴赫战役和洛伊滕战役,都已经成了后世军事指挥官必修的经典课程。


腓特烈在战争中发明并应用了斜线战术,并且将“战役学”从战争中突出出来,成为了战役这个层级上的一代宗师。


有这么一位天神下凡级别的统帅指挥,普鲁士军队即使在多线作战,人数劣势,仓促迎敌的情况下,也能在许多战役中获胜。

 

当然,腓特烈的普鲁士军队在战场上有如此逆天的表现,光靠统帅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腓特烈在那个年代可以百战百胜的底气,绝大部分靠的是普鲁士的百炼精兵。


|腓特烈·威廉一世(1688年8月14日—1740年5月31日)图源于网络


腓特烈的父亲(腓特烈·威廉一世)一辈子吃糠咽菜,给普鲁士攒下了八万精锐的步兵,并制定了异常严格的训练方式。


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们,首先注重的是纪律和服从,接着就是过硬的本领。那会儿各国的步兵主力进行的还都是“排队枪毙”式的战线推进对决,士兵们手中的武器还是滑膛枪。


这种枪械准头差,射速慢,一般情况下,一名士兵一分钟可以射击两次就已经很快了,但普鲁士的步兵在异常严格的训练下,一分钟可以用滑膛枪射击五次,因此,普鲁士的步兵被称为行走的炮兵


|霍恩弗里德伯格战役,普鲁士步兵的进攻 图源于网络


在别的国家,步兵遇到骑兵都是很没办法的,但在普鲁士这里,步兵可以在同骑兵的对决中不落下风,这样的步兵部队数次充当腓特烈扭转战局的制胜法宝。


在他指挥的第一次大会战,也就是莫尔维茨会战中,眼看着奥地利骑兵砍瓜切菜一般把普鲁士骑兵打败了,年轻的腓特烈甚至一度吓得想要逃离战场,是普鲁士的步兵们,如怒涛中的礁石一样用滑膛枪射出密集的弹幕,硬生生挡住了奥地利骑兵的冲击。


如果不是他们训练有素的纪律和战术,腓特烈第一次上战场就要完蛋,也就没有之后“军神”的神话了。

 

|1741年莫尔维兹战役中的普鲁士步兵 图源于网络


而普鲁士军队的铁血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德国人。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诨名自不必说,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有太多的叙述,直到现在,德国国家足球队不也被叫做“铁血战车”么(虽然这个战车在莫斯科翻车了)?


说起来,这个“铁血”称号的最早鼻祖可以说是腓特烈麾下那群战无不胜的步兵

 

一个不世出的将领带着一支无敌之师东征西讨,这样的场面怎么不让后世的德国人心血沸腾呢?也难怪波西米亚下士希特勒将腓特烈当作自己的人生偶像了。

 

02

战略和外交上懵逼的腓特烈


包括希特勒在内,很多人一说到腓特烈,总是习惯突出他被神化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不那么光彩的一面


如果腓特烈真的是一个完人,用兵如神,普鲁士怎么会沦落到几乎跟全欧洲为敌的地步呢?造成危机的恰恰就是腓特烈大帝的短板——战略和外交。

 

说起来,腓特烈二世从骨子里就有一股被迫害妄想的劲头,这大概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候被老爹狠狠责罚过,也可能因为普鲁士跟奥地利本来挺好,自己还差点跟奥地利女王特蕾莎成为夫妻,后来自己突然跟奥地利翻脸,这事儿干的太损。


|玛丽亚·特雷莎(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 图源于网络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之后,普鲁士从奥地利那里夺下了西里西亚,但腓特烈天天在想着奥地利万一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打他怎么办。在他的幻想中,一个反对普鲁士的阴谋在全欧洲呼之欲出,一个反对普鲁士的同盟在全欧洲就要成型。


自己能做的,要么去拆散这个反对普鲁士的同盟,要么,就是先下手为强,彻底制服奥地利。

 

腓特烈为了拆散反普鲁士的同盟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时,他还想办法在俄国煽动宫廷政变。


那会儿的俄国虽然是奥地利盟友,但其实对普鲁士一时没啥敌意,而腓特烈想做的却是要废掉亲奥地利的伊丽莎白一世女沙皇,扶植另外的人上去。


|1748-1766欧洲局势 图源于网络


此举失败之后,俄国和普鲁士的关系一落千丈,这也导致了七年战争时期俄国军队对普鲁士的穷追不舍


说起来,腓特烈这么做实属不智,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失败的极多,成功的极少,腓特烈寄希望于这种不靠谱的事儿,还不如画个圈圈诅咒伊丽莎白女沙皇来的省事。


再者,宫廷政变算是一国内政,如果被查到有外国干预,这个外国干预者还怎么混?

 

类似这样的事情腓特烈是没少干,但他在历史上屡次试图先发制人,这问题就严重得多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时,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就是这么打起来的,再后来,七年战争的爆发,直接原因也是普鲁士一定要打破那个幻想中的“反普鲁士联盟”的结果


|伊丽莎白一世女沙皇与玛丽亚·特雷莎女王 图源于网络


普鲁士这么一发难,奥地利那边的特蕾莎女王和弗朗茨皇帝就顺理成章地将腓特烈宣布为全欧洲和基督教的公敌,人人得而诛之。


腓特烈自己说,他在同三条裙子作战(奥地利女王,俄国女沙皇和法国国王的情妇),他自己也可以凭借在战役级别的表现屡屡获胜,可是,一个小小的普鲁士面对几个大国压迫时,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不是靠着几场战役胜利就能改变的


要不是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要不是伊丽莎白的继任者是腓特烈的粉丝,那么腓特烈就死定了。

 

这么看来,腓特烈的战略素养是不及格的。他这样的不及格,说到底就是不顾规则,信用破产的后果


后世许多腓特烈的崇拜者其实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


而对后世的德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们都被迫同几乎全世界作战,而无论威廉二世还是希特勒,既没有腓特烈的军事才能,也没有腓特烈的好运气,所以,他们的败亡不管再怎么被渲染,都和腓特烈的事业相差甚远。

 

03

“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之辩


腓特烈的人格无疑是复杂的,在他青年时,曾经写过反对马基雅维利的文章,也被看作是一个重理想,轻实用的青年才俊。


到了后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撕毁同奥地利的合约,同时自己也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要的就是实惠,自己年轻时写那样的文章,不过是少不更事,沽名钓誉罢了。

 

但其实,腓特烈这种“要实惠”的态度,严格说来就是急功近利,而不是实用主义。很多人容易把这两个词搞混,腓特烈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老年玛丽亚·特雷莎女王 图源于网络


在腓特烈那个年代,所谓的“实用主义”最好的案例来自于他的对手,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莎。


所谓的实用,最起码的原则就是“接受事实,实事求是”。女王知道西里西亚是奥地利的领土,面对背信弃义的腓特烈和夺去西里西亚的普鲁士也很愤怒,但当自己面对许多敌人的时候,她知道接受现实,哪怕在一条战线上同最恶心的敌人停战,也要争取机会应付更迫在眉睫的威胁。


女王知道巴伐利亚就是奥地利王位争端的始作俑者,但当巴伐利亚的卡尔·阿尔布雷希特去世之后,她知道此时要给全德意志诸侯做出榜样,并没有严惩巴伐利亚,反而宽大为怀,让别的德意志诸侯对奥地利不再心存芥蒂。


说实话,奥地利军队论战斗力远不是普鲁士的对手,但奥地利女王的实用主义态度可以让她一步步地扭转不利局势,直到在七年战争时期联合全欧洲的力量围剿腓特烈。

 

|七年战争(1756-1763)欧洲战场 图源于网络


而腓特烈自己的外交战略,则是“急功近利”的一个很好范本。


他很多次都是出于“被迫害妄想”出兵奥地利,而且从流传下来的许多书信中,他为了赢得战争,或者议和,很多时候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他甚至想着凭借自己跟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关系,在七年战争中争取同法国议和。


在他写给妹妹的信中,他说,“我看出所有的人只不过是命运之神拨弄的玩偶,他让一群被轻视的生物,继续在这里繁衍,他让强盗戴上王冠,却让哲人锁上镣铐,他眼看我们的善行和恶行,战争的恐怖和瘟疫横扫世界,而依然无动于衷,亲爱的妹妹,我唯一的庇护所就是死神的环抱。”


实际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发端并非现实,而是一种基于浪漫的妄想,不幸的是,很多急功近利的想法,打着“实用主义”的旗号在大行其道,这样的急功近利,除了让人失败,也让“实用主义”受到了莫大的玷污。

 

|纳粹宣传明信片从左至右分别是腓特烈大帝、俾斯麦、兴登堡和希特勒 图源于网络


当然,作为腓特烈的崇拜者,希特勒是无法分清“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的。


从二战之前到战争结束,他的太多想法都是基于狂想,他曾经幻想着靠着一次突袭征服苏联,说“只要我们在破门上踢一脚,整座破房子就会倒下来”。他也曾经幻想着在阿登森林靠着一次突袭扭转战局,眼睁睁地看着“吾之贱敌绝望而去。”


当然,希特勒的这些幻想都落空了。


当时间走到1945年4月,被困在柏林地堡中的希特勒幻想着罗斯福死了西方和苏联就很快地翻脸,幻想着施泰纳或者温克会率军赶到柏林一举扭转战局。


在做这些幻想时,希特勒也不忘盯着墙上的腓特烈大帝画像。

 

尾声


对于腓特烈来说,很难说他的一生是失败的,他的成功靠的是军事天才,强大的军队,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还有自己可靠的盟友。


事实上,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中,法国是他坚定的盟友,而七年战争的很多时候,是大英帝国在供养他的普鲁士军队。当时,腓特烈在一些大国看来还有利用价值,要没有这些盟友的帮助,普鲁士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次了。

 

尽管如此,普鲁士获胜的代价还是巨大的。


|腓特烈大帝视察波美拉尼亚的马铃薯收成 图源于网络


七年战争结束,当腓特烈二世返回柏林时,贫困而悲伤的群众站在两边欢迎他,他当时年仅五十一岁,可他背已驼,脸已皱、消瘦如柴,牙齿尽落,头发半百,饱受病痛折磨。


此时此刻,普鲁士境内几成一片焦土,上百个城镇成为废墟,数千家庭灭门,有些地方,仅剩老弱妇孺在耕地。而腓特烈二世又活了二十多年,最终在孤苦中去世。

 

而对于50多年后德意志第三帝国而言,希特勒的情况要比他的偶像腓特烈糟糕的多。


这位波西米亚下士的军事天才和运气远不及腓特烈,而且,到了1943年之后,已经不再有任何大国认为纳粹德国有利用的价值了,1944年底,纳粹在欧洲唯一的盟友,只剩下一个匈牙利。


到了1945年4月,匈牙利也丢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帝国首都柏林也即将陷落。

 

|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地堡中悬挂着的腓特烈大帝的油画 图源于网络


希特勒躲在地堡里训斥着他的将军们,地堡之外,柏林和德国的大城市早就被炸成了一片瓦砾堆,军工生产早就停滞,没有水,没有电,在现代战争中,德国人民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而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德国,则是彻底输掉了这场战争。

 

所以,希特勒到死也没能等到腓特烈那样“扭转乾坤”的奇迹。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二战·纳粹的覆灭》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循迹讲堂APP


1945年4月30日下午三点半,希特勒在柏林地堡里开枪自杀,当他的警卫随从们推开门看到他的尸体时,他们看到希特勒自杀的房间里挂着一幅画,那是希特勒最钟爱的腓特烈大帝的肖像。


最后,由循迹讲堂出品的《第零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章《国际冲突的根源: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与七年战争》中的第一个专辑《女王的棋局: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今天正式上线!


长按下方海报,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本张专辑!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日本的“鬼怪”文化能如此繁荣?| 循迹晓讲


为什么「根正苗红」的喀琅施塔得水兵要“背叛”革命?| 循迹晓讲


正本清源:到底什么是「逻辑,私货,辩证法」?| 循迹晓讲


为什么说五十多年前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失败的?|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