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1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在南京建都的政权为何如此短命? | 循迹晓讲

百夫长法比乌斯 循迹晓讲 2021-03-23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百夫长法比乌斯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37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都非常注重城市自身的条件,它必须有着突出的优点,才能从全国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比如15朝古都洛阳、13朝古都西安和3朝帝都北京。


|古都洛阳 图源于网络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首都,而是一个特殊的都城——南京。


一直以来它都被兴起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所偏爱,先后成为东吴、东晋、南朝、南唐、明朝和太平天国的首都,这就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南京能成为首都,又偏偏被割据政权所偏爱呢?这就要从南京自身的特点说起了。

 

01

富裕的长江明珠


说到南京,最先能进入我们脑海的便是富裕的印象,而这全仰赖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众所周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更滋养了高产的水稻,由此孕育了鱼米之乡的繁荣,有了食物作为基础,再加上贯穿了南京城北部的高效水运,漕运贸易便在这块福地兴旺发达起来。


更为有利的是,中原王朝向来不重视海洋贸易,于是得天独厚的南京城,便早早地成为了长江中下游的交通和商贸中心①,既然坐拥这般优势,想不富裕都难。

 

|慈溪鸣鹤古镇 图源于网络

 

有了充裕的经济基础,南京城的人口自然不会少。


据史料记载,南京城早在南朝梁国时就已经拥有27万户的规模了②,随着后来南方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个枢纽城市的人口进一步增加,到太平天国占据前,南京已经拥有90万的人口③。


如此巨大的人口资源在古代是极为珍贵的,而且它背靠江、浙,又作为长江中下游的桥头堡,正面对着来自北方的威胁,所以南京在南方政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国防战略位置。

 

|富裕的城市可以承载更多人口

 

虽说南京如此重要,也有着傲人的优势,但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它不具备天险


其一无群山、隘口,二无沙漠、海洋,仅有的长江还有着水流较缓的缺点,如海门长江口的测验所显示的那样,其最大的流速只有2.13米/秒,最小的甚至才0.78米/秒④,这样的流速显然是不能阻挡敌人渡河行动的;更糟糕的是,长江江面的宽度也不够


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两岸相距最短的地方仅有1.3公里,而其他地方还有岛屿存在,这对于有一定水运能力的军队来说,根本是通行无阻的,最悲剧的是敌人若从上游位置顺流而下,南京的门户就完全敞开了


|蜿蜒的长江水 图源于网络


除了没有天险屏障,南京还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从更广泛的区域来看,它缺乏北方那样充足的牧业资源,也没有西方的外来文明交流渠道和至关重要的马场,更是距离优秀兵源地较远,无法在军事上成为核心区域


这样的缺陷一直以来让人疑惑,南京这么危险,还不是核心区域,为什么还能成为首都?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搞清楚一件事,拥有什么条件才适合成为首都。

 

02

什么样的城市能成为首都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弄清楚首都的含义。


顾名思义,首都是一个国家的首要核心都市,它既是统治者的直接居所,又是一个国家的大脑,辐射出统治者的意志,基于这些特点,我们不妨从中原王朝常用的几个首都进行分析,看看究竟什么样的都市,才配的上首都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从最古老也持续时间最长的首都洛阳开始分析:洛阳地处中原地区,居于帝国的核心位置,又靠近西北,面向重要的前线,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枢纽


另一方面,洛阳附近流经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河流,既有着充足的水资源供应耕地,保证核心区域的人口充足,又可以发挥水运的高效而保障交通与信息传递的便利


除了这些,洛阳的安全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此地位于盆地,周围遍布山脉形成天然屏障⑤,有着足以自保的天险故而可以未诸多统治者所青睐。

 

|洛阳被群山围绕,还靠近河流 图源于网络

 

当然,光有一个例子还不足以得出结论,我们可以从它西边的西安展开同样的分析。


毫无疑问,同样作为中原文明的首都,西安与洛阳有着诸多的相似,它也靠近黄河,且因临近前线而处于战略枢纽位置⑥,更同样位于盆地,被群山所包围,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


|北京 图源于网络


历史证明,这些要求是必要的,它们一次又一次的主导统治者对首都的选择,而最近的例子便是北京。


首先它北临蒙古、东三省,东靠朝鲜、渤海,向南还可以直抵中原,可谓既临前线,又通腹地,又接近统治者的发家地,是个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冲;其次,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辖区内又有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既满足交通,又有水资源和平原的耕地作为经济基础,还有出海口锦上添花;最后,北京同样拥有燕山、太行山脉作为自然屏障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首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战略位置;面向国家安全的侧重方向;靠近核心根据地;优异的经济基础与交通便利;当然,还要有一定的天然屏障保护自己

   

03

南方割据政权的偏爱与背后的逻辑


对标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将南京放在南方政权的背景上,它的条件实际上已经满足了定都的要求:前文已经叙述南京交通便利,人力、农业资源丰富,符合定都的部分条件。


而靠近根据地的需求,对割据政权来说没有必要,因为无论是衣冠南渡的东晋、南唐⑦,亦或是由南北伐的明朝和太平天国,这些政权的核心群体要么来自北方,要么来自更南,主动或是被迫的与家乡割裂开来,对于已然失去了旧根据地,迫切寻找新根据地的移民者,南京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无疑是最好的建设新根据地的地方


除此之外,南方政权最紧要的战略方向必然是北方,无论他们想要偏安一隅还是强势扩张,都不得不面对南北一统的趋势,在这些要求下,南京北方桥头堡的位置使它进可做北伐基地,退可做固守的核心,自然成为了定都的绝佳选择。

 

|太平天国就意图以南京为北伐基地 图源于网络

 

虽说南京可以成为首都有着要求降低的特殊情况,不过仍然令人困惑的是,既然南京能被割据政权所青睐,为何会在大一统政权的手上被无情抛弃呢?难道领土的增加完全改变了形势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更广袤的国土使得南京离重大威胁区域更加遥远,更不能应对新的形势要求


说到这里,有人会不解了,为何首都非要接近重大威胁区域呢?难道不是应该远离它更好吗?尤其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天天紧挨着着北方的威胁,不怕睡不着觉么?


要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跳脱地理和大战略的桎梏,从统治者的心理、思考逻辑上进行分析。


自秦代以来,中原政权长期受秦制的影响,原子化的社会结构是统治者最终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统治者的意志以极高的频率渗透入社会的方方面面⑧,这在古代的交通、通讯条件下,是难以向全国如此广大的疆域推广的。


因此,抓重点的统治者们,就只能紧紧握住与军事有着极为紧密联系的战略重点区域,因为重点区域一般来说就是兵源地或者重要的防护区,直接主导着军事力量和安全局势,所以为避免潜在挑战者利用他们扼住自己的喉咙,首都这个皇权的中心就必须放置在重点区域的附近。

 

|秦始皇开创了秦制帝国的样板 图源于网络

 

除了对内的因素,对外的原因同样重要。


对于只拥有长江以南的政权来说,江河与丘陵地貌的限制减少了骑兵的威胁,但掌控黄河以北以后,一切都改变了,你需要从来自高原与草原的凶悍骑兵手中保护广大的华北平原,这就会让南京附近所拥有的军事资源显得捉襟见肘,使南京和北方的距离变得遥远而致命。


|北方强大的骑兵威胁 图源于网络


以这样的逻辑来看,有着极强控制欲的统治者,反而会因首都远离战略重心区域而睡不着觉,南京自然也就会被大一统的政权所淘汰。

 

04

昙花一现的机会


虽然南京的位置决定了它很难胜任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但历史并非只有必然,曾经南京也有过一次机会可以成为明朝的固定首都。


这源于朱元璋起于安徽又北伐成功的难得机会,发展于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毁于建文削藩。


有人会质疑了,朱元璋是一个集权主义者,他为此罢免了丞相⑨,设计了完全固化的阶级体制,怎么可能容忍自己不时时刻刻掌控北方前线?


没错,朱元璋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但他同时也相信着传统家族观念可以应用于统治阶层之中,所以才会设置诸多藩王领兵守卫边地,在他看来,自家人是信得过的,因此帝国完全可以多核心运作,即众多地方军事核心拱卫全国中心。

 

|朱元璋既是秦制的维护者,也是“创新”者

 

在这样的心态下,帝国的首都自不必北迁,皇帝也不必亲力亲为“控制”国门。


然而历史给朱元璋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他并未认识到,在秦制皇权下,自家人才是真正的潜在威胁者,所以,随着军事核心与中央的矛盾逐渐增大,南京也就失去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定都机会。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大明王朝》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参考资料:

 

①:《契丹国志》:“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

②:《太平寰宇记》卷90

③:《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南京 (1853 —1864 )———以社会经济为主的考察》

④:见《长江口流速垂线分布的区域规律研究》表3.1

⑤:《洛阳古都地理景观变迁研究》

⑥:《长安城兴起与发展的交通基础——汉唐长安交通地理研究之四》

⑦:最初的衣冠南渡为《史通·异里》所载:“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⑧:《管子·轻重》倡导的生活必需品要国家专卖的政策,正是一种统治者意志的渗透

⑨:《明史》卷109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我们如何才能跳出「桑弘羊陷阱」?| 循迹晓讲


美国黑历史:「酬恤金进军」事件是如何爆发的?| 循迹晓讲


鏖战长空:六十多年前的马祖上空发生了什么?| 循迹晓讲


钓鱼城之战:一座孤城如何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