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今中外,为何总有人替历史上的屠杀暴行作辩护?| 循迹晓讲

晋北剑圣 循迹晓讲 2021-05-01


|循迹晓讲·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题图为: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作《希奥岛的屠杀》


|作者:晋北剑圣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自从生命诞生于地球之上起,生物间的厮杀便从未停息,人类作为屹立于地球食物链最顶端的“恐怖直立猿”,更是将杀戮的效率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即使人类创造了繁荣的文明,但暴力与杀戮犹如文明的附骨之疽,始终未曾远去。

 

不过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战争中的诸多不必要的杀戮行为,对历史上的很多战争罪行进行批判;并试图减少未来战争中的暴行。

 

|去年澳大利亚媒体爆料澳大利亚军队枪杀阿富汗平民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提醒我们战争暴行至今依然没有绝迹


但在批判战争罪行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战争被作为“典型案例”,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但另一些同样“杀人盈野”且知名度极高的战争,在中文网络圈则鲜有人问津,这种关注度的显著差异,又是为什么呢?

               

01
独领风骚的十字军东征


说道最著名的欧洲战争,十字军东征绝对榜上有名,虽然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十字军东征的具体历程,但对于基督教仅仅因宗教教义不同,就发动战争,还屠杀大量无辜穆斯林民众,连带着洗劫了教友东罗马帝国的罪行,很多网友都如雷贯耳,并以此为由,批判基督教侵略成性,罄竹难书。

 

但纵观十字军东征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十字军东征其实只是欧洲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次反击,在十字军东征前400多年,阿拉伯人就依靠宗教圣战,夺取了东罗马帝国在近东的大片领土,史称“大征服”。在“大征服”的过程中,阿拉伯人进行的屠杀相比作为“学生”的十字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次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后,大肆屠杀城中的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城中的基督教徒若非在战前被穆斯林守军驱逐出城,恐怕也将枉死大半

 

例如在627年攻克巴努·卡努卡部落城镇时,穆斯林就曾大肆屠杀城内的犹太人,造成数千教徒死亡,在整个大征服期间,这样的案例都不在少数。而穆斯林也并未对杀戮引以为耻,10世纪之后一些穆斯林史学家为了夸耀穆斯林大军的武功,甚至虚构了阿拉伯大军焚毁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说法。(根据20世纪欧美史学界的考证,亚历山大图书馆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被毁)


在“大征服”的浪潮逐渐停息之后,很多穆斯林战士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长剑,他们从北方扬帆出海,不断劫掠欧洲南部,除了抢夺钱财之外,还掳掠大批基督教徒为奴。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十字军很耐斯》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830年和846年穆斯林海盗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洗劫了城外的圣保罗教堂和农场,若非罗马城墙坚固,恐怕教宗也将成为穆斯林海盗的“肉票”。在穆斯林海盗狂风般的攻势下,877年贵为西部教会领袖的罗马教宗不得不以向穆斯林海盗支付2.5万枚银币为条件,换取穆斯林一年内不洗劫意大利海岸


直到10世纪后随着意大利城邦海上力量的兴起以及诺曼人收复西西里岛,穆斯林海盗对意大利的威胁才逐渐消失。


|意大利南部防范穆斯林海盗的瞭望塔分布图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后屠杀穆斯林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便是对穆斯林长期攻伐基督徒的报复行为。这种行为和今天不少人幻想日后要“屠杀东京”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只是十字军真的将暴行付诸实践。

 

虽然,穆斯林曾经屠杀基督徒,并不构成基督徒屠杀穆斯林的正当性;可在对十字军口诛笔伐的同时,大部分人又对“大征服”过程中的诸多战争暴行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之理解,较少进行批判,这就不免显得有些“双标”了。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认为,阿拉伯人的“大征服”知名度远不如十字军东征,因此对“大征服”中的杀戮批判较少也合乎情理。


|大征服时期的阿拉伯军队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知名度并不逊色于十字军的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可谓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攻克宿敌迦太基的首都后,大肆屠杀,放火焚城,致使数万人死亡,而侥幸活下来的居民也被卖作奴隶;犹太战争后,罗马军队也曾屠杀并焚毁了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殿和瑰宝毁于一旦,只留下了现在被称为哭墙的残垣断壁令后人扼腕。


|19世纪油画中,被罗马人焚毁的耶路撒冷和犹太圣殿

 

但网友们在讨论罗马帝国时,似乎就没有讨论十字军时的正义感了,要不赞叹于罗马的赫赫武功与发达的文明,要不则鼓吹罗马不堪一击,秦汉可吊打罗马。


对于罗马扩张过程中的累累白骨并无半分同情。

 

这其中的缘由恐怕更多的在于,大部分人在讨论历史时,只是重复表达自己曾经接受过的认知,并没有更细致、客观的思考

 

十字军的恶名更多的是由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史学界贬低中世纪的风气所致,因为欧洲学者们先入为主的将罗马、阿拉伯定义为文明先进的一方,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定义为野蛮黑暗的一方,所以同样是在耶路撒冷进行屠杀,十字军获得的口诛笔伐要远远多于罗马人和阿拉伯人。


|文艺复兴本质是托古改制运动,因此文艺复兴时期多盲目贬低中世纪,吹捧古典时代

 

而中文世界对世界史的了解,大部分也只是依赖引进欧美的研究成果,因此无形中演变成了“机械的鹦鹉学舌”,因为在欧洲十字军臭名昭著,所以很多国内网友便只知道十字军的战争罪行,对于阿拉伯人、罗马人的诸多暴行知之甚少。

 

不过随着这两年“白左”势力在科教、文艺圈日益壮大,为了体现“多元价值观”的政治正确,也出现了诸如《蛮族崛起》这样的记录片。


|《蛮族崛起》中出现的9位“反罗马”英雄中,只有维里亚图斯、阿米尼乌斯、布狄卡3人称得上是反对罗马侵略,外加斯巴达克斯算是反抗罗马暴政,其余5人均是主动入侵罗马


他们假借批判罗马对外侵略之名,将哥特国王菲列特根、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匈人王阿提拉和汪达尔王盖塞里克等入侵罗马的蛮族领袖,鼓吹为反抗罗马侵略的英雄,对其主动侵略罗马的行径视而不见,倒打一耙指责罗马霸权主义


如此颠倒黑白,长此以往,罗马恐将取代十字军,成为新的“此世全部之恶”,而诸多在罗马境内烧杀抢掠的蛮族则可以顺利洗白。


02
被视而不见的诸多屠杀


说完了欧美人对十字军和罗马帝国的“双标”,我们再将目光放到中国史领域。


在中文网络上,因为屠杀而被批判的最多的当属元清两朝,其次则是其他游牧政权,很多网民因元清两朝征战过程中,时常滥杀平民、降兵,恨到夜不能寐,以至于想将元清两朝开除中国籍,甚至不惜造谣国家机关被“满清遗老”掌控


|用百度搜索广电满清遗老后的结果

 

但令人意外的是,同样是在征伐天下的过程中多滥杀无辜,在对待中原王朝时,一部分网民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以中国人最熟悉的三国时期为例,曹操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屠城可谓是家常便饭。

 

写作于南朝刘宋的《后汉书》因为不用顾忌遭到政治迫害,直言:“(曹军)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虽然曹军杀人数十万,导致泗水被尸体堵塞的说法,多少有些文人惯用的夸张修饰,但曹操屠杀的行径还是非常清晰的。


而陈寿的《三国志》写作于西晋时期,为了躲避当局的政治迫害,对于曹魏时代的很多污点都不敢写的太过直白具体,但在《武帝纪》中还是留下了“所过多所残戮”的记载。

 

此外在《魏书·荀彧传》中还提到,曹操第二次试图讨伐徐州时,荀彧曾以“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为由,劝阻曹操暂缓此事,这里的“威罚实行”显然是指曹军第一次征讨徐州时,多滥杀百姓,以至于荀彧认定徐州人痛恨曹军,必然坚守城池。

 

除了徐州之外,曹军比较著名的屠城劣迹还有征张超屠雍丘、征乌丸屠柳城、征关中陇右屠兴国枹罕河池、征侯音屠宛城、征袁绍坑降卒八万等。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汉末三国》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另外在《于禁传》中还提到于禁、夏侯渊等人讨伐昌豨,一番激战后昌豨不敌,投降曹军。诸将都认为昌豨和于禁曾是朋友,因此主张将昌豨送到曹操那去处理,以免开罪于禁。


怎料于禁“大公无私”,提出“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于是亲自监斩昌豨,可见诛杀围而后降者在当时的曹军之中乃是一道常规制度


并且这样的制度并不只是针对敌军首脑,《国渊传》中记载国渊击破河间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后,以领导者已被诛杀为由,说服曹操不按以往的做法,追究余党的责任,挽救了千余人的性命,可见“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常令针对的大部分敌军军民

 

按说有这样多屠杀事迹,曹操理应遭到不少人的批判。但诡异的是,除去“蜀汉粉”之外,大部分网友对曹操屠城是事迹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之理解,认为这不过是“时代局限性”或是“为了统一天下不得不付出的微小代价”


|网上随处可见的认为曹操屠杀无罪的发言

 

可第一,在秦汉时代中国人就已经认为“杀降”有违道义,《史记》记载汉代将军李广说自己在诱骗八百多名羌人投降后,又将他们全部杀死,是自己人生中最悔恨的事情,而相面师王朔则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可见汉代时中国人已经认为杀降是极为不光彩的事情,曹操显然是明知故犯。用时代局限性为曹操开脱,未免太过低估秦汉时期的道德评价水准。

 

第二:若说曹操屠杀百姓,是“统一天下不得不付出的微小代价”,因此值得被体谅的话。十字军杀穆斯林也可以是统一地中海不得不付出的“微小代价”;蒙古人的屠杀也可以是统一欧亚大陆不得不付出的“微小代价”。


若按这种荒谬的逻辑,古今中外任何的战争罪行便都可以用“统一”这个大义名分洗白了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战争罪行在中原统治者中绝非孤例,例如: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曾坑杀40万赵国降兵;三国时东吴曾派出舰队前往夷州掳掠人口,途中遭遇瘟疫,掳掠的人口抵不上损失的士兵,统军将领因此被孙权所杀;唐朝安西军节度使高仙芝以“无礼”为由,袭击盟友石国,屠杀石国都城;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也多次屠戮沿途不愿归顺百姓;明代中期更是有意识的袭击东北的女真部落,杀死女真人,以减轻东北方向的威胁。


|网络上不乏有称赞白起之人

 

以上几例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史书中,各种不那么有代表性的屠杀行为从未消失。可由于缺乏三国圈蜀魏粉丝互喷的环境,大部分网民连参与讨论的兴趣都没有了。

 

一部分人甚至还将黄巢屠广州(其中包含一些外国客商)、高仙芝屠石国、明朝屠女真等屠杀非汉族人的行为,视为宣扬国威的壮举。其中最受推崇的当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闵。

 

冉闵生活的时代,正值五胡乱华,中原纷乱之际,冉闵首先投靠后赵国君羯人石虎,成为石虎的养子,改名石闵,屡立战功,多次击败包括东晋在内的汉族政权。


石虎死后,冉闵趁后赵内乱,夺取政权。由于担心国内的胡人不能为自己所用,冉闵下令大肆屠杀国内胡人,结果导致很多长胡子、高鼻子的汉人意外被杀

 

后来冉闵攻克襄国(今河北邢台)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加封为大单于,并招降一批胡人为己所用,汉族官员韦謏以羯胡已经和冉魏政权成为仇敌为由,劝谏他去掉单于的称号,不要接纳投降的胡人。冉闵竟反过来诛杀了韦謏满门。

 

可见冉闵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毫无原则,为了自己的权力可以忽而杀戮胡人,忽而又招抚胡人。就这样一个人品低劣的军阀,仅仅因为杀过一些不服从自己的胡人,就被网络上很多人吹捧为“民族英雄”、“汉人救星”。


|网络上吹捧冉闵的文章

 

很多人不反屠杀,只是反被屠杀的态度便已是昭然若揭这些人听说胡人屠杀汉人,便义愤填膺;听到汉人杀胡人便喜不自胜;听到汉人杀汉人,则无动于衷。


甚至理直气壮的宣称“汉人屠杀汉人”,犹如“父亲打儿子”,天经地义;“胡人杀汉人”则犹如“邻居打家里小孩”,显然要严重的多。


但屠杀造成的伤害显然不是“打人”可以类比的。相反在各个文明中,杀害亲属都是比杀害外人更大的罪过。

 

所以归根结底,这部分人根本不认为屠杀是一种罪恶,反倒热衷于将自己代入到屠杀者的立场中,将屠杀视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方式,因此才会对冉闵这样的屠夫产生敬仰之情;可一旦屠杀者变成了异族,在无法代入的情况下,出于心理上的自我防卫,反倒会极为痛恨屠杀者

 

不反屠杀,只反被屠杀可谓是对这种心理最好的诠释。由于潜意识中对屠杀并不反感,因此听闻其他民族之间相互残杀时,这类人往往心中并无太大的波澜,只是跟随传统观点做出反应。


遇到十字军这种传统观点口诛笔伐的,他们便跟着义愤填膺;遇到阿拉伯、匈人、哥特等没有听说过的民族大开杀戒时,他们对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无法产生共情,除非受害人恰好是他们讨厌的对象,这样他们反倒还能幸灾乐祸一番。

 

若是不走出这种“不反屠杀,只反被屠杀”的心态,人类便无法真正反思过去,并在未来约束杀戮与暴力。而将十字军屠耶路撒冷、罗马屠迦太基、殖民者屠原住民、原住民血祭、穆斯林屠基督徒、曹操屠徐州、白起长平杀降卒、扬州十日、蒙古屠中亚等等暴行一视同仁的视为战争罪行,无疑是走出“不反屠杀,只反被屠杀”心态的重要一步。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三百多年前,一个56岁的「努力家」被卷死了 | 循迹晓讲


为什么「讲武堂」这样的公众号活该被封?| 循迹晓讲


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 | 循迹晓讲


复兴罗马的英雄,提奥多西一世配吗?|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