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河南崛起路上的“绊脚石”? | 循迹晓讲

张禄 循迹晓讲 2021-08-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张禄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 网络空间上的河南


2021年7月20日,一场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将亿万河南人民的夏季生活变成了噩梦。当日下午,在不间断降水近24小时后,雨势竟骤然暴增,愣将曾因缺水问题而多次引起媒体关注的郑州,化为泽国。


◎ 在互联网记忆里,郑州本是个缺水的地方


地处郑州市区北部的建业凯旋广场,水深至行人腰部;西区内涝比较严重的帝湖花园,最高水位达1.3—1.5米。市中心部分地势较高的街区,积水也漫至成人大腿上部。


经过紧急救灾,市内灾情压力及时得到缓解。7月21日,很多街区地表积水已经退去。常庄、郭家嘴水库的险情也得到控制。但要彻底清理居民楼地下室、交通隧道等处的积水,仍需付出较大工作量。通信基站、街道路面、熊耳河金水河等市内河道的部分堤坝,也在洪水冲击下受到一定损坏,要完全修复也需时日。至于郑州市区以外各基层县镇的灾后恢复状况,信息有限的笔者不敢妄自揣度。


◎ 郑州市内部分河岸堤坝受到洪水冲击,图源自央视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广大救援人员与受灾群众,展示出了巨大的勇气、善良与力量。绝大多数网民,也真诚地参与进网络救灾中。当然,不和谐音符也是有的,其结局也很契合大数据时代的新风貌:


 

◎ 部分网民还是要学习一个


也正是这些嘈杂之音提醒我们,不论是已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市,还是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五的河南省,都曾在昔日以“火车站”、“井盖”等字眼为关键词,被编排了大量捕风捉影的段子。这些段子所代表的好恶倾向,早已脱离了正常调侃的范畴。


如2000—2009年,英美主要媒体对河南负面新闻的报道比例,是37/115即32%,2010年—2016年,这一比例变动至71/197即36%。而某些国内媒体涉豫负面新闻的报道或微博比例,却突破了70%甚至80%。

◎ 英美主要媒体涉豫报道分类,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国际媒介形象:以英美主流报纸为例》

◎ 部分国内媒体涉豫报道分类,源自《负面新闻报道对河南形象的影响分析》

 

◎ 部分国内媒体涉豫微博分类,源自《新媒体中的河南人污名化形象研究》


铺天盖地的抹黑,给河南的发展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如2004年有湖北媒体炒作,大批增白剂严重超标的“豫花”牌毒面粉流入市场,可实际情况是,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判定,“豫花”牌面粉增白剂含量完全符合标准。


而涉事媒体,居然将国家质量标准搞错了10倍,在致使相关企业损失惨重、陷入瘫痪后,仍一度辩称“报道只是数据失实,谈何是假新闻”。但该谣言还是被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评为2004年十大假新闻之一。

  

 ◎ 嘴硬者最终荣登大榜


笔者无意煽动河南网民找对应报刊算旧账。毕竟,近年来河南的形象已明显得到改善。而一些国内媒体很可能是习惯性、无差别地发掘负面材料,而非刻意刁难河南人。


◎ 曾被污名化为“诈骗总部”的驻马店,已成为打击新型电信诈骗的重要力量


需要额外指出的是,河南省内不同地区间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郑州、洛阳、开封三城之间的互相diss,豫西对豫东、豫北对豫南的地域歧视,恐怕都是河南人心照不宣的常识。从这个角度讲,喷子键盘侠对河南的低级抹黑,不经意间倒逼河南人报团取暖。而若上亿河南人真内斗起来,那场面恐怕不是江苏人能想象的,其所产生的内耗,也不是豫省的经济实力能承受的。 

 

◎ 河南省内并非没有内斗的土壤


河南本地媒体为打击喷子的恶意抹黑、维护河南形象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却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不恰当的地方:

 

 【只要加上“一部郑州史半部河南史”,就可推算出:二七塔旁的德化街=八分之一部中国史(黑人问号脸)】

 

◎ 笔者不认为此类文字能为维护河南形象起到正面作用


而对“祖宗”的执念,无疑源自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积淀。但这份积淀,更像是灿烂绽放后,对昨日繁华的无尽追念。


◎ 历史上的河南


从根子上讲,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古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较周边对手具有优势。作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等著作中就指出,太湖流域的良渚、燕山地带的红山等古文化,风头不落中原之下,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满天星斗”之说。


而中原古文化这个“星斗”,一度还受到强邻打压。从考古发现看,南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先民,曾被江汉地区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暴力驱逐。但继承仰韶衣钵的河南龙山文化,最终夺回南阳盆地,并成功升级。“满天星斗”的格局,遂被中原一枝独秀的“月明星稀”局面所取代

 

◎ 开局不利的中原古文化最终脱颖而出


中原在史前时代的崛起,是凭借融合四方的区位优势。但天灾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吴建民的《长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分布与环境变迁》认为,制霸东南、一路扩张的良渚文明之所以中断,根本原因在于大海侵。而在良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马桥文化,生产力倒退回了渔猎采集水平。


无独有偶,史辰曦等学者的《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以东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兴衰与环境的关系》认为,江湖水位波动上升所引起的洪患加剧,加速了与中原文化缠斗多时的石家河文化的崩溃。在此文化结束后,对应中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阶段的距今4100—3600年前,整个两湖盆地罕见人类聚落。其后在当地兴起的盘龙城文化,则给殷商当了跟班小弟。


王晖先生的《尧舜大洪水与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则认为,史前大洪水逼迫大量氏族,迁居至情况相对乐观的豫西、晋南和陕东。人口增长与治水所带来的公共事务的繁多,逐渐推动了早期国家组织形态的出现。从这个角度讲,中原的首次崛起,是大禹治水所代表的人定胜天的胜利。但在胜利的背后,却是同中原争夺生态位的诸多古文化葬身鱼腹的厄运。

 

◎ 与被淹没的同行相比,战胜了天灾洪水的中原古文化是顽强的,也是幸运的


在其后的悠悠岁月里,中原作为整个东亚大陆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大放异彩。但她的衰落,很可能比河南人民所默认的要早


如公众一般认为,南方超越北方是在南宋。但蓝勇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指出,南方人口在隋末唐初就一度超越北方其原因自然是暴君隋炀帝瞎折腾所导致的天下大乱、人口骤减。尤为不幸的是,这似乎并不妨碍杨广在今日逐渐洗白为被民众误解的新“千古一帝”。而北宋时期的河南虽烈火烹油,却已暗流涌动。


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就认为,帝都开封是一座购买力操纵在政府官员及其家属、随从手里的消费城市,而非制造业中心。一旦权力重心迁移,繁华难以维持。

 

◎ 北宋东京的繁华,更像是权力的狂欢


明代的河南,因朱元璋刻意设计的制度性腐败,而为供养宗藩背上了比水旱蝗汤更沉重持久的负担著有《南明史》等名作的明史权威顾诚先生,在《明代的宗室》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洪武二十八年朱重八为让自家子孙都吃上“公家饭”而暗施权术:

 

 

◎ 朱元璋损天下以利一家的花招


大批朱明皇室的金枝玉叶,遂在早已堕入下降孔道的中原大地上,肆意吸血。明人何景明慨叹,“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陈宝良先生则在《明代社会生活史》中指出,至明朝末年,最横行霸道、兼并民财的就是河南诸藩,号称“中州地半入藩府”。


明白了明朝的所谓“祖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末义军如此热衷诛杀藩王。很多战斗力不到青铜二的网络明粉,往往只抱怨清军入关后屠戮前朝宗室,却不知张献忠杀襄王朱常法、楚王朱华奎,逼蜀王朱至澍自杀;李自成、罗汝才杀福王朱常洵、唐王朱聿镆、崇王朱由樻。至于河阳王、万安王、湘阴王等或级别较低或名字都是“朱明元素周期表”组成部分的小王,笔者就懒得多提了。


被朱子朱孙逼得没有活路的中州百姓,纷纷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助闯王武装五歼明军。一些对中原风土人情不够了解的围观人士,多认为是明末的极端天灾逼河南灾民暴力求生。但忠君保国是质朴的河南百姓一贯的民风,只要不被暴虐至极的官府赶上绝路,他们是不会有什么反骨的。


如河南在清末遭受过丁戍奇荒,却在辛亥革命后,仍坚持追随清政府!这恰恰从反面证明,明朝对河南的统治昏聩到了何种程度!

 

◎ 一贯忠君的河南,在辛亥革命后还坚持效忠清廷,却被明朝逼得造反


而在清朝统治下,河南经济格局有了巨大的隐性变动。由于明朝官军为抵挡闯军水淹开封(顾诚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对此有详细考证),毁灭了当时的河南省会,导致清代开封城内遗留下多处积水坑,城市实际面积较明代小了许多,经济实力也大不如前。


许檀先生的《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一文指出,清代开封身为河南省会,商业经营规模只有约220万两,既小于作为府城的洛阳,又小于建置仅为一个镇的周口。换言之,在人类文明准备步入工业时代、产能开始向大城市集聚时,河南的经济分布却来了个“去中心化”


另一大变动是,嘉庆、道光年间,受美洲独立运动和世界贵金属产量严重下跌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陷入“嘉道萧条”。而从许檀先生的《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来看,河南的经济似未受消极影响。这乍一看是好事,可它所透露的隐藏信息却是,中原市场同国际市场已相当脱离。及至近代中国门户洞开,河南内陆同沿海的差距迅速拉大、再难逆转。

 

◎ 清代的河南经济暗藏危机


夸张一点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而非工业大省的经济分工职能,与省会弱势的城市分布格局,在清代已初现端倪。对照历史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河南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走好哪几步棋。但今日河南,仍有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 河南的现实问题


从市民生活的角度讲,河南各市,尤其是郑州,需尽快大力改善排水系统。2021年7月的严重内涝,固然是因为撞上了罕见天灾。可在气候不那么极端的寻常夏季,郑州也会因相对短暂的暴雨而进入看海模式。

 

◎ 2013年,郑州看海

 

◎ 2016年,郑州计划告别看海

 

◎ 2018年,郑州继续计划告别看海

 

◎ 2019年,郑州看海

◎ 2020年,郑州看海


而今日河南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教育。


笔者就不拿沿海先进地区说事了,就以东北地区举例。常住总人口不到3000万的吉林,拥有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两座211大学,合计3所名牌高校。而人口上亿的河南省,只有原为211、现为部省共建“双一流”B类高校的郑州大学,与好不容易才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录的河南大学共2所重点大学。


参加2021年高考的河南学子,同吉林考生同用全国乙卷。可吉林的一本线却比河南低30分以上,二本线则低了95—131分。

 

 吉林与河南的2021年高考情况


笔者断定,肯定会有好事者声称,河南人口太多、为平衡高等教育资源,不得不拉高分数线遏制录取人数。


对此笔者表示,如果欧美国家宣称中国人口太多,要求为了平衡生态,必须遏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与蛋白质摄入量,你接受吗?如果不接受,那就少念叨那些自以为鸡贼实则人烦狗厌的废话。

 

◎ 请网民不要在高考问题上戳河南学子的肺管子


而教育问题,就是制约河南未来发展的最大扣分点。如不能得到解决那能有几个河南籍人才会以牺牲下一代的未来为代价心甘情愿留在故土建设家乡?长此以往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有常识和理智的人都心知肚明。


最后,祝河南人民早日战胜洪涝灾害、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毕竟,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都得从眼下一步一步迈过去。


附:郑州市路面下陷统计情况与河南暴雨紧急求助通道二维码。灾区出行人员请务必注意路面安全。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X年一遇”后:老巴黎做了什么? | 循迹晓讲


禁绝课外培训班,就能实现教育公平吗? | 循迹晓讲


朱元璋铁腕反腐,为何明朝腐败却是历代最重? | 循迹晓讲


为什么越勤劳的民族往往越贫穷?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