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是白送,苏联干部和群众的住房差在哪儿? | 循迹晓讲

守夜子 循迹晓讲 2021-10-05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守夜子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2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我现在无法准确说出给我多少工资,因为变了好几次,而且根据斯大林的倡议,采用了红包制。用这种封着的小包给···送钱,很多的钱。斯大林得多少,谁也说不出。他有几所别墅,怎么算得了多少呢?“

——莫洛托夫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城市工人的住房条件十分恶劣,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有4平方米,而高级官员、高级职员的住房条件却十分优渥。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继承了俄国本已十分尖锐的住房问题遗产,而连年的战争使俄国住房总面积的14%报废,各种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居民在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季被迫将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都用作燃料。


1919年7月,莫斯科苏维埃不得不拆除了几千栋不适合居住的木房屋、栅栏和其他木结构建筑作燃料。


由此可以看出,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住房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为了解决住房危机,布党在广大居民中大力提倡住房公社(Дом-комму́на)这种居住形式。


◎ 图为今天仍在使用的圣彼得堡 kommunalka 集体公寓,该建筑每层都有34个小房间分布在近100米长的走廊上,在这里,人们共用厨房烧饭,排队使用淋浴或排队上厕所


这是带有日常生活基本配套设施的宿舍结构的住房,一个住房公社是由单独的一间间房间,还有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洗衣房、浴室、理发馆、商店等组成。这意味着除了睡觉这种纯属个人行为需要在那间单独的房间里完成外,饮食、教育子女、洗衣、洗澡等一切行为,都要在公共场所完成。


这样,就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日常生活的社会化。


在当时,采用这种住房形式有助于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因为集中供暖、公共食堂和公共洗浴等可以大大节约资源。柯布西耶的著名作品《马赛公寓》便是受到了苏联住房公社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

 

◎ 莫斯科的一栋住房公社,可以看出和马赛公寓设计理念(下图)十分相似。


◎ 马赛公寓

 

列宁为了防范革命成功后,革命队伍搞特权和变质,就对领导干部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其中住房方面,列宁要求布党成员也住在住房公社中,并规定允许给布党的工作人员提供住房,但每个家庭成员不超过一个房间。然而就算是布党的干部和普通群众一样都住在住房公社里,其居住条件也天差地别


十月革命后,最先被改成住房公社的是原先城市内的高档宾馆,被称作苏维埃楼,苏维埃楼仅提供给布党高级领导居住,比如列宁就在由民族宾馆改建来的1号苏维埃楼中居住,捷尔任斯基、布哈林等人也都在此居住。


◎ 斯莫尔尼贵族女子中学


除了由宾馆改建来的苏维埃楼,很多布党高级领导也住在由斯莫尔尼贵族女子中学改建的住房公社内,这里除了行政服务机构外,还有图书馆、音乐学校、幼儿园、浴室、食堂,这里住着大约600人,但却有1000多名工人和职员为他们服务


◎ 圣彼得堡的一栋住房公社

 

◎ 斯摩棱斯克的一栋住房公社


普通群众的住房公社,在居住形式上和领导干部相同,但生活质量上却远远次于领导干部的住房公社。


一位女作家这样回忆1920年她住过的住房公社:


“我们房间唯一的一扇低低的小窗户朝着厢房的屋顶。天花板歪歪斜斜,小铁炉子的烟囱伸到烟道里,整个房间就靠这个小铁炉子取暖。一周洗一次澡,要在厨房烧水,然后用盆端到自己的房间里从头到脚洗一遍。


综上对领导阶层和普通群众的住房公社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住房公社对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完全是两个概念。对领导干部来说,住房公社不过是个临时的避难所,所以等之后布党走出困境,领导干部就公然违背官方的宣传口径,迫不及待地投入舒适、宽敞的居住条件的怀抱。而对普通群众来说,能在住房公社中生活,已经是很不错了。


第二,同为住房公社,领导干部的住房公社和普通群众的住房公社有着天差地别,前者的住房公社多由高档宾馆改建而来,设施齐全,还有专人为他们服务;而普通群众的住房公社则设施简陋,还要几个人同住一个房间,和领导干部的一人一个房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22年8月,俄共(布)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的领导干部的物质状况》的决议,该决议认为,目前布党的领导干部的生活水平不能让人满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以此为契机,布党的领导干部们开始了在住房条件上的大跃进。


列宁、斯大林、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米高扬等高级领导干部在1920年代都在克里姆林宫居住,克里姆林宫内部装修豪华,并且他们都是免费在这里居住,但后来很多高级干部纷纷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可能是因为克里姆林宫的一草一木都是属于国家的,并不属于他们,而且克里姆林宫内部的门对门的走廊体系的住宅,似乎又回到了住房公社时期,住在这里显然不是很自在


◎ 克林姆林宫


除了克里姆林宫,很多布党高级领导干部还住在政府楼里,这些楼也是由十月革命前由一些装修豪华的建筑改建而来,如伏龙芝、布琼尼、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等,还有一些原先居住在克里姆林宫里的领导干部搬到政府楼里住,莫洛托夫一家就占了一栋政府楼的一整层楼,而为他们服务的工人只能居住在半地下室里


1928年,在莫斯科又兴建了一座集行政办公和居住于一体的政府楼,位于克里姆林宫的斜对面的莫斯科河的对岸,住宅内部的装修十分优美,甚至每两户就配备了一座电梯,卧室的平均面积都在13平米以上


与此相对的是,当时的城市居民普遍居住在国家提供的公共住宅(Коммунальная квартира)中,与住房公社不同的是,住在公共住宅中的人一般素不相识,虽然也和住房公社一样需要共用厕所、厨房等公共设施,但住进同一住房公社的人们通常来自于同一间工厂或单位,而公共住宅则是随机分配的;除此之外,公共住宅的空间一般也比住房公社要小,1926年的全苏人口调查显示,全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5.9平方米,莫斯科为5.2平方米,在1930年代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对于一个普通居民来说,想要获得一间人均5平方米的房间都是非常困难的。


◎ 1990年代苏联的公共厨房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楼里居住的人并不是固定的,如果该政府楼隶属于某个单位,那么一般是一个人不幸搬出住宅,接替这个职位的人就会住进。


例如,在列宁格勒一栋政府楼里,先后居住着斯特鲁贝——列宁格勒区执委会主席,他在1937年6月27日在莫斯科被逮捕,同年10月30日被枪毙;紧接着住进来的是斯莫罗金——联共(布)列宁格勒区委会书记,1939年2月25日被枪毙,接下来住进来的人则再没有遭遇被清洗的命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领导干部们纷纷放弃了住房公社,开始向更宽敞更舒适的住宅搬迁,而普通群众的住房条件则要差很多。


第二,领导干部的住宅与普通群众的住宅在人均居住面积和住宅的基础设施方面相差甚远,领导干部已经能达到人均2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而普通群众连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都难以拥有;并且普通群众所在的住宅的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走廊体系的公共住宅中,居然要38个房间共用一个厕所,并且住宅内也没有浴室,只能去公共澡堂洗澡,而领导干部的住宅甚至配有电影院、特供商店等。


不难看出,苏联官民之间的住房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可谓泾渭分明。


然而,这种差距还不是最大的,当我们走出设施齐全的宽敞楼阁,来到领导干部豪华奢侈的别墅时,我们会更深刻的感受到横亘在官民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 戈尔巴乔夫的福罗斯别墅


在苏联,因为土地面积广大,所以很多居民除了在城市有住房外,还可以在郊区拥有一小块土地作夏季避暑之用,然而同是别墅,领导干部的别墅,也和普通平民的别墅有着天壤之别。


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的别墅也是有着严格区分的,官位等级高的人在郊区得到房屋或者在克里木、高加索得到讲究的别墅,官位等级较低的人在疗养区没有自己的别墅,只能去部门疗养院和休养所。


1920年代,夏季去国家别墅或者疗养院是布党—高级领导干部及其家属习以为常的事情,这项制度随着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得到巩固。同住房一样,这些别墅都是属于国家的,由国家负责维修、保养,只需交纳很少的房租。


◎  赫鲁晓夫住过的国家别墅


在莫斯科,所有的国家别墅,包括南方的疗养区,都位于莫斯科近郊通向鲁布列沃—乌兹别尼公路的美丽的森林地带。别墅村有内部专属的商店、食堂、电影院、图书馆、运动场。


这些豪华的别墅多是由沙皇时期有名的地主的庄园改造而成的。比如,革命前一位著名的石油企业家祖巴洛夫的住宅就被改建为斯大林、米高扬、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其他几位领导人的别墅。


阿利卢耶娃(斯大林的女儿)写道:


“祖巴洛夫一家在巴库和巴统拥有几处炼油厂。我父亲和米高扬都熟悉祖巴洛夫这个名字,他们在20世纪初就在他家的炼油厂领导过罢工,还在工人中组织过工人小组。革命以后,1919年,当有可能使用莫斯科郊外许多被丢下的别墅和庄园时,父亲和米高扬都想起祖巴洛夫这个名字来了。米高扬一家和孩子、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别的老布尔什维克的家庭都迁进了当时称之为祖巴洛沃二村的那幢房子,而我们父母则住进了邻近的较小的祖巴洛沃四村。” 


◎ 斯大林一家平时住在克里姆林宫的宿舍,而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春天,全家就搬到莫斯科郊外的别墅祖巴洛沃去


米高扬这样描述他的别墅:


“别墅是用红砖建造的,哥特式城堡的风格。三个方向都有大理石台阶铺就的门。半圆形的大理石台阶通到二层,地下室也是大理石台阶铺就的。有前厅和大厅,墙壁都用美丽的浸染的柞木包上,大厅挂着怀抱婴孩的圣母像,画框是意大利做工的大理石框,通向二楼台阶的墙上是风景画,台阶末端通往二层的墙壁用巨大的法国织花壁毯包裹着。一层和二层都是大理石壁炉……台球室里两个墙角的窗户镶嵌着柔和的彩色绘画。用浸染的柞木装修的餐厅装有老式不透明水晶玻璃吊灯,墙上挂着高脚盘和大碟子。雕花的酒柜一直顶到天花板。别墅有两扇通向服务员房间的门,有一扇通向走廊的后门,还有一扇通向院子的门,院子距离两层的厨房只有几步,厨房也是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宽敞、美丽。” 


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在祖巴洛沃四村的别墅与众不同,它经常根据主人的爱好进行改建


阿利卢耶娃写道:


“祖巴洛沃原是一个偏僻、荒芜、长满杂草的庄园,这所房子很阴暗,有着尖屋顶,摆满了古老的家具。我父亲将它改造成阳光充沛、收获十分丰富的园地,有花园菜园,盖起各种各样的有收益的房舍。原先的宅邸进行了改建,那哥特式高屋顶被拆掉,房间重新作了设计。古老家具拉走了,只在楼上妈妈的小房间里留下了几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高大的穿衣镜,镶着金边,雕花的镜脚也是镀金的,这些东西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母亲和父亲住楼上,孩子们和外祖母、外祖父以及来往的客人住楼下……” 


◎ 斯大林的孔策沃别墅及其内部


除了改建的别墅外,莫斯科在1930年代中期还新建了许多专门的别墅村和疗养院供领导干部夏季休息和疗养。


比如,建筑师梅尔让诺夫1934年在孔策沃专门为斯大林建造了一栋别墅。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不久就种上了一片树林,挖通了沟壑,堆成丘陵。


这是“一幢现代化的轻巧的平房,它安卧在花园、森林和一片繁华之中。整个房顶是一片宽敞的、作日光浴用的平台……”后来这栋别墅按照斯大林的计划不断改建:“不是嫌阳光太少,就是需要在阴凉处有个平台。如果是平房,那么就再增建一层;如果是二层楼房,那么,就拆掉一层。” 而这还不是斯大林拥有的全部别墅,斯大林在位期间,全国各地为他修建了多达20处别墅,有的别墅他很喜欢并长期居住,有的则遭到多年空置,荒废至今。

 

◎ 斯大林的孔策沃别墅及其内部

 

◎ 莫斯科郊外的一栋为斯大林修建但遭空置的别墅


许多国家别墅区都设有专门的温室栽种蔬菜和水果。而斯大林喜欢自己动手改造园林。


阿利卢耶娃写道:


“我父亲立刻就把房屋周围的树林清理了,砍掉了一半树木,腾出了一片空地,房子变得比较明亮、暖和,也不那么潮湿了。林子也进行了清理,并加以维护,春天把枯树叶子耙净。我家门前有一处美丽的明快透光的白桦幼林,一片洁白。我们这些孩子就在这片林子里采蘑菇。不远的地方办了养蜂场,蜂场旁边的两块空地,夏天种上荞麦,供蜜蜂采蜜。那挺拔的干爽的松树林的四周留出空地,这些空地也精心地进行过清理,长着草莓和黑覆盆子果树丛,这儿的空气分外新鲜而且芬芳……他把大片土地种上果树,种上许许多多的草莓、覆盆子、黑豆树。离我家稍远有一小块长着灌木的空地,用铁丝网圈了起来,里面养着火鸡、野鸡和珍珠鸡;鸭子在小水池里游着。这一切都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逐渐繁荣起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这些孩子实际上是在一个小小的地主庄园以及它的农村生活方式下长大的,我们这里每年要割草,采蘑菇和浆果,每年有自家产的新鲜蜂蜜,自己的糖醋泡菜,自己养的家禽……我母亲只关心房前的大丁香树,只要每年春天能繁花满枝就行了。她还在阳台旁边种了一整排茉莉花,还让人给我搞了一个小园子,保姆教我挖地翻土,种上旱金莲和金盏花。” 


可见,时间进入到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的住房条件已经升级到了别墅,而普通群众呢?


哪怕到了1930年代,普通人想拥有超过5平米的房间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列宁曾经给布党干部定下的规矩,也早就被甩到一边,莫洛托夫甚至连自己的工资都不知道有多少,因为根本就想要多少有多少,与住房条件的差距拉大伴随的是,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而革命前的想要推进俄国社会进步的理想,似乎也越来越遥远了。


参考资料:

 《1920~1930年代苏联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张丹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希特勒:我看德国妇女的子宫,早该管管了 | 循迹晓讲


中国酒(流)桌(氓)文化,谁是始作俑者?| 循迹晓讲


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最奇怪的战斗:为救法国人,美德联军痛击党卫军 | 循迹晓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