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负责?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哈尔德根艇长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中文圈一提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必称其为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的关键转折点。
在战役初期,德军占据战争主动权,但在经过巷战消耗后,德军开始显露疲态,苏军趁势反攻,实施“天王星”行动,将第六集团军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市区。
◎ 斯大林格勒期间,一名苏军士兵准备从建筑废墟中向德军投掷手榴弹 乔治·泽尔玛 摄
已经预见到失败无可避免的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致电希特勒求援,希特勒派出曼施坦因前去支援被围的第六集团军,希望他可以扭转战局,但屡创奇迹的曼施坦因却罕见地半途而废,只能退回罗斯托夫。
随着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获胜,德军实力被大大削弱,苏德战场的形势也跟着陡然逆转。
战后,随着德军将领的回忆录陆续出版,一代名将曼施坦因被后人扣上“曼不群”“甩锅王”等词汇,而喷他甩锅的人说的最多的就是斯大林格勒甩锅保卢斯、希特勒。
◎ 一些文章给曼施坦因起的绰号
◎ 再比如某弹幕网站
当然,这种观点不仅在一些军迷中盛行,连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奇蒂诺也持这一观点:“因为他打破了职业军人清一色支持突围的局面。”
那么,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这位顿河集团军群司令真的要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负很大责任吗?本文来逐一讨论这个问题。
◎ 曼施坦因要为第六集团军被围负责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明白第6集团军的隶属关系。
◎ 1942年11月18日的B集团军群作战序列
曼施坦因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北线列宁格勒战区作战,他于11月21日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保卢斯正式脱离魏克斯指挥是22-23日。
他显然不用为“天王星”行动(苏军在二战中的一个战略性军事行动代号,目标为包围消灭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及部分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第六集团军被围负责。
◎ 保卢斯的顶头上司是B集团军群司令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元帅
事实上,顿河战区的任何轴心军将领都不用为此负责。几个月以来,B集团军群共收到81100名补充兵和康复归队人员,而他们遭受的伤亡是25万人。
“蓝色行动”(注:此次行动是德国国防军于1942年夏季在苏联南部实施的战略性进攻行动代号。在行动中,国防军中的南方集团军群被分成A,B两个集团军群,德军的进攻面有两个目标:一是斯大林格勒;二是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是德军打败苏联的最后机会,但希特勒、OKH(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却在几个月的时间中只给魏克斯增援了几个工兵营、突击炮营,保卢斯手下的装甲师、摩步师自蓝色行动开始以来没有补充过一辆坦克,他们都在靠战地抢修保持实力。
◎ 蓝色行动-德军的作战意图
反观苏军,根据克里沃舍耶夫将军统计,苏军在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防御战役、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中一共损失121,2189人,其中不可恢复损失69,4378人,可谓损失巨大,然而苏军投入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的初始部队依然有114万之多。
因此,希特勒、OKH、东线外军处应该为第6集团军被围负责。
◎ 曼施坦因需要为第6集团军失去最佳突围机会负责吗?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复盘当时德军的决策过程。
保卢斯对自己侧翼开始崩溃反应十分迅速。11月21日早上,保点斯意识到,自己阻止苏军进攻的计划可能会彻底落空。
将司令部迁至下齐尔斯卡亚后,他与第8航空军军长马丁·菲比希中将、第9高射炮师师长沃尔夫冈·皮克特少将进行磋商,得到的答复是:“由于地中海战区战事吃紧,东线运输机部队无法满足为第六集团军搭建空中桥梁的需求,如果上级有这样的想法,空军的努力也必然是徒劳。”
◎ 德军第6集团军接收空运补给
于是保卢斯开始和参谋制定代号“换位”的突围计划,准备从西南方向突围。保卢斯致电希特勒希望允许局部后撤调整防线,结果希特勒在21日下午来命令,要求第六集团军“不要顾及被围的临时危险”,坚持既有阵地。
到了11月22日,保卢斯致电B集团军群司令部,认为第六集团军已被“彻底包围”,他的集团军打算坚守“斯大林格勒与顿河之间仍在他们控制下的地区”,但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是“封闭南部防线并通过空运获得足够补给”。
最后他表示,如果无法封闭南部防线,希望获得自主行事权,“集中力量攻击南部防线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敌军,以便与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重新建立联系。”
当晚22点,希特勒再次发出电报:“第六集团军暂时遭到包围,我了解第六集团军及其指挥官,我知道该集团军会在这种艰难情况下英勇的坚守,集团军知道我将尽一切努力为你们提供帮助和救援,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下达新命令。”
这封电报态度亲密但指向不明,保卢斯只好搁置“换位”行动计划。
◎ 保卢斯在前线
作为保卢斯的顶头上司,魏克斯对保卢斯的突围请求持支持态度,在23日晚18:45分,他向OKH(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发报,明确反对坚守斯大林格勒,他认为空运不可能满足需求,德军的兵力也不足以在12月10日前发起解围攻击。其结尾总结可以代表一线主官态度:“即使第六集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该部也能为我军构成新防线提供必要加强,因为之后反击提供力量”。
保卢斯也向希特勒发报:“我的元首,自从11月22日晚上收到您的电报后,情况变化很快。事实证明,封闭西部和西南部的防线缺口是不可能的。敌人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发展很快。弹药和燃料几乎耗尽,很多火炮和反坦炮打光了所有炮弹,不可能及时充分地得到补给......这就需要立即撤出目前在斯大林格勒的所有部队.....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向西南方向围.....毫无疑问,许多有价值的装备将会损失,但我们宝贵的部队以及一部分武器装备将会幸存。我对这封信的内容负责,但我必须告诉您,塞德利茨将军(51军军长)、胡贝将军(14装甲军军长)、海茨将军(第8军军长)、施特莱克将军(第11军军长)、耶内克将军(第4军军长)与我持同一观点”。
面对危在旦夕的第六集团军,面对几乎所有身在斯大林格勒的一线将领的一致表态,希特勒抵达狼穴后,看完报告后的反应是——上床睡觉。
在此期间,51军军长赛德利茨上将自做主张,命令第3摩步师、94步兵师撤至奥尔洛夫卡,收缩防线为突围做准备。结果94步兵师迎头撞上苏军66集团军的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损失200多名官兵。
24日,满怀期待的保卢斯得到答复,这封标题为“元首决定的电报”中指出,希特勒明令禁止任何人违反他先前“英明决定”中的所有要求,也就是说不批准第六集团军撤离指定的前线地段,希特勒还要求保卢斯军法审判赛德利茨。
可以说,希特勒这一“伟大英明”决定直接导致保卢斯的“换位”行动泡汤。
◎ 曼施坦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1942年11月21日,曼施坦因接到新任命后得到一张支票——希特勒承诺提供4个满编装甲师、1个虎营、6个步兵师、1个空军野战师、1个高射炮师等援军。
按德军编制,4个满编装甲师确实是一支可观力量,基于这张支票,曼施坦因支持第6集团军暂不突围。
他在23日给保卢斯发报,“我奉命于11月26日指挥顿河集团军群,我们将全力救你们出去。另外,集团军的当务之急是遵照元首命令,坚守伏尔加河和北部防线,同时还应尽快组织强有力的部队做好准备,以便在必要情况下,打开一条通向西南方的补给通道。”
曼施坦因还在23日得到消息,顿河集团军群名下部队十分充裕,他进一步表态:“如果允诺的援军及时到位,我可以把此战转化为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同时他也不反对突围,认为这是最保险的手段。他警告:“如果救援力量不能按时部署到位,那么突围就仍是必要的”。
也就说,基于希特勒允诺的数目可观的援军这个前提,曼施坦因才有信心救援被围的第六集团军,但需要注意的是,曼施坦因并没有为希特勒是从,基于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并不反对第六集团军在必要时选择突围。
◎ 曼施坦因的部队实力如何呢?
根据OKH(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命令,顿河集团军群下辖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
其中罗马尼亚部队在天王星行动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无法指望他们参加解围。
◎ 霍特
◎1942年,仅在11月20日-30日期间,28集团军就损失了6528人。
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4军(297、371、罗20三个步兵师)被一起包围,拥有59辆战备坦克的29摩步师被拖入包围圈。
霍特还有另一个机动师,即格哈德·冯·施维林中将的16摩步师,该师有42辆战备坦克,50mm、75mm反坦克炮各12门,实力可观。但该师远在埃利斯塔,需防守顿河集团军、A集团军群结合部,负责防线长达100多km,要面对5万多人的苏军第28集团军,压力很大,无法参加解围。
◎ 16摩步师师长格哈德·冯·施维林中将(1899-1980),1944年3月他的师被改编为116装甲师。在诺曼底战役中,他试图将亚琛设为不设防城市避免战火波及平民,结果被盖世太保逮捕,因莫德尔、龙德施泰特保护未被追责。
16摩步师防区态势图
简单来说,霍特此时无法指挥任何德军部队。
在天王星行动前,为支援防守侧翼的罗马尼亚军队,B集团军群总司令魏克斯将第48装甲军部署在罗军后方,该部下辖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108辆战备坦克)、22装甲师(40辆战备坦克、8辆黄鼠狼),14装甲师(36辆战备坦克),纸面实力可观。
然而三个装甲师一半以上的坦克(94辆)都是二号、R-2(罗版35t),38(t)这样的轻型坦克,在天王星行动前,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有87辆战备R-2,到27日只剩1辆,很多二三手资料都说该师10月份收到11辆长4,然而48装甲军的日志文件无法证明此说法。
◎ R-2坦克
◎ 22装甲师的38(t)坦克
他们对抗T60/70这样轻坦都难说有来有回,何况对面苏联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注:该集团军全称“红旗斯大林格勒—基辅坦克军”,是二战中苏联的三支精锐坦克军之一,其部队曾获得过“斯大林格勒卫士”及“基辅卫士”的荣誉称号)拥有半数以上的T34、kv-1(共204辆),纯粹是自寻死路。
截止11月27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投入运转,22装甲师只剩下16辆战备坦克(30日只剩10辆)、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只剩3辆战备坦克,14装甲师大部分回归6集团军建制。
也就是说,此时第48装(步)甲(兵)军的实力,就是不到20辆战备坦克。
◎ 22装甲师师长罗特
而能立即投入进攻的德军部队只有很少,只有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62、294步兵师。靠两个步兵师去解第六集团军的围无异于痴人说梦。
至于伟大元首许诺的援军,截至11月27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投入运转,曼施坦因没有得到任何援军。
◎ 曼施坦因在1942年12月-1943年3月收到装甲部队增援
满打满算,在冬季风暴开始前,曼施坦因只收到了3个装甲师,开打后不久又收到1个。其中只有第6装甲师是满编,第11、17、23装甲师都是抽自其他战区的残废装甲师,并且第11装甲师后来一直在防守奇尔河,没能参加冬季风暴行动。
◎ 元首画大饼也是一绝
在和里希特霍芬、魏克斯、皮科特等人商量后,曼施坦因更改了他的观点,支持第六集团军突围,但是此时包围圈已经形成,曼施坦因只能等12月解围部队到位后才能行动。
◎ 包围圈形势
在等待解围的过程中,第6集团军一直在流血,在11月21日-12月5日两周时间里,该部损失了1.4万余人。
◎ 第6集团军在11月21日-12月5日损失了人数
在包围圈刚形成时,第6集团军的6个机动师都被评为“有条件进攻”,虽然各师战力在8-11月的战斗中消耗不小,但自主突围问题不大,集团军补给也足够支撑突围行动。拖到12月后,部队力量遭到进一步削弱,再加上不靠谱的空运,第6集团军只能指望外围友军了。
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应负主要责任。拖延决策的是他,禁止突围的是他,开空头支票的还是他。他的固执导致第6集团军失去最佳突围机会,他的空头支票带偏了曼施坦因。
◎ 刚刚投降被俘的保卢斯
因此,第六集团军被围歼与其说是曼施坦因甩锅,倒不如说是背锅,希特勒想用他的威望驳到支持突围的将领们。他对顿河战区情况根本不了解,他支持暂不突围是基于承诺的援军及时到位这个前提,等他了解到实情后为时已晚,坚守斯大林格勒是德国元首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更改。
◎ 为什么曼施坦因不授权保卢斯突围?
在27日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投入运行前,希特勒就下令坚守斯大林格勒,拒绝魏克斯、保卢斯突围请求。
在赛德利茨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派遣一个空军联络组(类似于,明英宗空降一个太监监军前线)进驻保卢斯指挥部,他们直接对希特勒负责,向他汇报包围圈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希特勒松口,否则曼施坦因不可能授权保卢斯突围,他对保卢斯的指挥权仅仅是名义上的,第6集团军的指挥权实际上在希特勒手中。
◎ 冬季风暴行动示意图
在12月19日14:35分,曼施坦因向希特勒递交报告,认为第6集团军应该突围,配合孤军奋战的57装甲军。18:00,曼施坦因命令保卢斯在西南部集中力量准备突围。
12月21日,第6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少将和顿河集团军群参谋长舒尔茨少将进行磋商,舒尔茨表示,虽然目前没有得到许可,但由于57装甲军已不太可能继续推进,曼施坦因希望第6集团军尽快突围。施密特表示第6集团军可以在24日做好突围准备。
但他们一致认为虽然突围后立即撤退成功率更高,但撤退有损德军士气,不可轻言。曼施坦因将磋商结果上报OKH(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结果希特勒依然不松口,参与会谈的人认为“元首似乎已经失去决断能力”。
12月23日,解围主力第6装甲师被调走,意大利第8集团军也在小土星行动(注:鉴于天王星行动非常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为扩大胜利,计划一个冬季攻势以延续胜利及扩大战果,代号为土星行动,其目的是为收复高加索北部及顿河平原)中被苏军打崩,塔钦斯卡亚机场失守。因此,德军必须调部队救火,防止苏军直扑罗斯托夫打垮整个南线,第6集团军20多万将士的命运就这样被确定了,他们将在冰天雪地的废墟中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只有约3万伤兵乘飞机撤走。
◎ 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某个前沿阵地
诚然,曼施坦因不是完人,他在未到战场前相信希特勒开出的支票,支持保卢斯暂不突围,在无意中打破德军将领统一战线。但我们不应忽视,此时是1942年,希特勒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失信行为,曼施坦因相信他的支票十分正常,他没有上帝视角可以开。
诸君还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保卢斯的顶头上司B集团军总司令魏克斯为何不敢授权他突围?
希特勒自己给出了答案:“斯大林格勒由我自己来负责,或许也可以,说对于空军实施补给的能力,戈林给了我一个与实际不符的印象,因此至少他也因承担一部分责任。但是他是我亲自指定的接班人,因此我不能将斯大林格勒的责任推给他。”
此外,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一些人不惜拿魏克斯的电报冒充曼施坦因的电报。
在国外正经史学家中评价颇高的曼施坦因,其能力、战绩、人品在国内网络上却遭到全方位贬低,某本地摊著作甚至专门编造“塞城火炮轰船”的段子来黑他,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 喷他不说同僚好话的
综上所述,要为第6集团军悲惨结局负责的是希特勒、戈林、耶顺内克等人,而不是曼施坦因、保卢斯、魏克斯这些前线将领。
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曼施坦因影响也很大,“只要我还在,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就不会重演”,或许是对未能解救第6集团军的愧疚,直到1944年被解职,曼施坦因都没让苏军围歼南方集团军群任何部队(注:值得一提的是,曼施坦因被解职后,在1944年苏军夏季攻势中,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原南集)在哈尔佩、劳斯、巴尔克等人的无能指挥下损失惨重,第13军在布洛迪被围歼,6万官兵只有约1.3万成功突围。),并以击败苏军MVP朱可夫拯救第1装甲集团军给自己军事生涯画上完美句号。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酒(流)桌(氓)文化,谁是始作俑者?| 循迹晓讲
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最奇怪的战斗:为救法国人,美德联军痛击党卫军 | 循迹晓讲
塔利班是靠游击战"击败"美帝的吗?|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