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一八事变:欲让人灭亡,必让其疯狂 | 循迹晓讲

赛艇队长 循迹晓讲 2022-10-23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700字 阅读约10分钟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关东军挑起战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 事变前,检查武器的日军


提起“九一八”事变,中原大战是不可不提的一环。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形式上民国完成了统一。然而来年1月,一份编遣会议的决定让全国再起烽烟。当时全国常备军太多,每年军费超过3亿元,而财政收入一共也只有4亿元,扣除1亿的外债还款之后,全部用作军费都不够。


另外,北伐过程中,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发展迅猛,蒋介石深感对全国控制能力不足。所以,裁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蒋冯阎李这四位都明白,对于裁兵之后各方的部队编制,这四位无法达成一致,无法达成一致就开始吵,吵不清楚,就开始打。


1929年2月,蒋介石和李宗仁战于两湖;1929年4月,蒋介石和张发奎与李宗仁的联军战于粤西;1929年5月,蒋介石和冯玉祥战于豫西;1929年12月,蒋介石与唐生智战于豫南;直到1930年5月,蒋介石与冯阎李三方联军展开中原大战,150多万中国人厮杀在战场。


◇ 中原大战示意图


此时远在东北的张学良就成了双方共同的指望。双方都派说客前往沈阳,拉拢张学良到自己一边。最终,张学良选择帮蒋介石。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电报《巧电》,宣布反对内战,希望各方立刻停战。可是这封《巧电》被反蒋势力拒绝。两天之后,张学良派出十二万东北军挺进山海关,实施“武装调停”,晋军主力腹背受敌,只能仓皇撤回山西。令晋军全线撤退,把几百里战线和大片阵地让给蒋军,使冯玉祥措手不及,西北军也草草撤向黄河以北。


在撤退过程中,西北军中的庞炳勋、吉鸿昌和梁冠英等被蒋收买,纷纷通电反冯投蒋,使总撤退变成了一场大溃败。10月5日,败局已定的反蒋势力向南京发电,愿意接受蒋介石的和平提议,至此,中原大战彻底结束。


张学良之所以出手帮蒋,原因无他,蒋介石开的本钱足够多,不仅有“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职位,还给了平汉铁路的运营权。当年张学良前往南京就职,坐船过长江时,长江江面所有的舰船全部鸣笛向他致敬,全国舆论都认为他是结束内战的英雄。


而此时他没意识到,由于东北军精锐入关导致后方空虚,给了日本人极大的活动空间。


◇ 20世纪30年代,进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1931年4月,日军第2师团从仙台调防东北辽阳。该师团成员多为日本北方人,适于在中国东北寒冷地区作战。7月1日,日本参议官会议决定将驻中国东北的日军由轮换制改为常驻制,并密令第2师团以联队为单位集中驻屯,独立守备队各大队、中队亦相对集中兵力,以便随时投入战斗。驻朝鲜的两个师团也也向边境集结随时准备策应关东军的行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军在东北的正规军已达1.5万余人(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全师团约1.04万人;6个独立守备大队,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每中队160人,共约4000余人;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总兵力约2.7万人。日军以沈阳为中心,部署于南满铁路沿线,以便于机动兵力。


此时东北军兵力如何?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张学良为了支援蒋介石将东北军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 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仅12 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约20万人。


而当时日本军队中的少壮派已经有了足够的野心,日本国土太小,缺乏资源和领土纵深,在军国主义者眼里为了生存就必须向外扩张。当时被称作满洲的东北,就成了日本扩展领土纵深的关键地区。就连低阶的日本军官也都有这样的野心。


◇ 石原莞尔(1889年1月18日~1949年8月15日),“九一八事变”罪魁祸首之一


在关东军一次参谋会议上,一个低阶军官石原莞尔强调满蒙问题是解决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径,这一观点受到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的支持,他们提出由里向外来占领满洲的方法,先借机占领奉天,进而侵占整个东北。


他们的想法终究是个人观点,扩张也得按照基本法,这么不计后果的行动,一旦失败只能是后患无穷。


1931年9月,日本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建川美次,从日本来到中国东北。他的任务是传达日本军部最高层的指示,阻止关东军少壮派军官的轻举妄动,命令关东军“按军部规定好的计划行事”。军部并不是不想侵略中国,他们只是不允许下级军官擅自行动。而建川美次骨子里却是向着关东军的,他就对军部来了个阳奉阴违。


◇ 建川美次


9月18日晚上7点多钟,建川美次到达奉天,他装模作样地对关东军少壮派军官说,不要轻举妄动哦!那些军官心领神会,也一本正经回答说,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建川美次假装很满意,“好,那我就放心了。今天我很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让那些军官不用陪他。那些军官一出去,就动手了。


9月18日夜里十点多,位于奉天郊区柳条湖的南满铁路边,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一段,然后扔下三具着中国军衣的尸体,嫁祸中国军队所为。日本关东军借口追击逃兵,随后向东北军所在的北大营发起了攻击。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准备冲进北大营


当时北大营驻军为一个旅,大概8000人左右,而且北大营当天是有准备的。因为此前关东军一直在沈阳城周边搞演习,连一级预设的阵地,怎么搭建工事都已经准备完成。当日军奔向北大营时,一些连一级军官已经带着自己的士兵走进阵地,但他们没等来日军,而是等来自己的营长,营长带来上峰的命令,回营睡觉,其他问题交给长官来解决。


当晚北大营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失守,早上5时30分左右,北大营被日军占领。至9月19目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 日本占领奉天(今沈阳)后张贴的所谓“安民告示”


不过,面对逐渐暴走的军部和失控的少壮派军人,日本国内的一些政治精英还没完全的失心疯。在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之前,就有人对按奈不住的陆军发出严厉警告。


1931年8月26日,前首相滨口雄幸滨口雄幸伤重不治,若槻礼次郎接任首相,外相则是由币原喜重郎担任。


 若槻礼次郎(1866年1月5日—1949年11月20日)日本政治家,日本第25任、第28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帝国大学法科毕业。1912年任第三次桂太郎内阁大藏大臣,后加入立宪同志会。1914年任第二次大隈内阁(1914.4-1916.10)的大藏大臣。1916年加入宪政会,任副裁,参加第二次护宪运动。1924年任加藤高明内阁的内务大臣,参与制订《普通选举法》和《治安维持法》。1945年向铃木贯太郎进言停战,后作为重臣和平派之一员,参加反对东条英机内阁的活动。


他们预感关东军很快有所动作,7月5日,若槻向裕仁上奏,表达了自己的忧虑。9月11日,天皇传召陆军大臣南次郎,跟他说:“须仔细,慎重,圆满解决在满洲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指万宝山和中村大尉事件)”。同一天,在日本军政界威望极高的明治元老西园寺公望也对南次郎发出警告:“无论如何,满蒙也是中国的领土,有关外交的事,都应交给外务大臣处理,军队不惮先行处理还说三道四,太岂有此理了!”


可惜的是,明治和大正时代这些老人们的话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整个日本像是沾染了狂犬病,整个社会都陷入了疯狂。


1931年7月,已经死亡将近一个月的中村震太郎,在军部的舆论造势下,成了为“日本帝国的复兴,献身于‘满蒙生命线’的‘殉国英豪’”。在普通日本民众眼中,英米鬼畜,苏俄,中国都想围剿日本。因此,为了帝国的存亡,日本将“被迫保卫满蒙生命线”。


事变前,据当时东京帝国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88%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满蒙地区使用武力,仅有12%的学生表达了反对意见。这种寄希望于武力解决任何国际问题的心理,不仅在日本年轻一代的知识精英中蔓延,日本普通民众也有同样的心理。


战时,一位名叫羽田广子(后来做了慰安妇)少女写到:“列强拥有很多殖民地,而日本却面临被包围的绝境……不管是谁,都自然而然地认为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我真认为那是圣战。”


◇ 日本少年刀劈“英米鬼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消息很快传到东京。第二天凌晨开始,日本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日军被迫还击中国暴徒”“大获全胜”的消息。疯狂的日本民众在大街上声嘶力竭地狂呼、挥舞旗帜,各个征兵所前排起了长队,亢奋的民众高唱《啊,我们的满洲》。


同年10月,一些日本民间极端组织觉得若槻内阁就是“国贼”,他们处处给关东军使绊子,大大制约了帝国武士。于是,他们甚至打算联合陆军和民间的“爱国人士”,天诛首相若槻礼次郎在内的所有内阁成员,拥戴荒木贞夫组阁。


“我们过得不好,全是米英鬼畜,苏俄列强的错,天皇陛下这么没有精神,全是坏人搞的鬼!”这就是当时绝大部分日本人的世界观,所以,在这些人的眼中“阻止日本复兴大业的人都要灭亡”。


因此,他们完全不把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放在眼里。


1933年,在中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变”的国联“李顿调查团”发布最终报告,主要结论是:一不认同日本在事变中的行为是基于“自卫”;二不认可日本在事变后扶持的伪满洲国是基于当地民众的意愿。


这相当于让日本咽进去的肥肉再吐出来,如果接受国联的报告,“九一八事变”的冒险就算彻底失败了,那“满蒙生命线”也会被列强掐断。


“国联竟然如此欺辱日本,我第一个不答应!”“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传到日本国内,群情激奋的老百姓纷纷写请愿书、联名信,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小手指切下来寄给日本驻国联代表松冈洋右,这意思就是“你敢对国联服软,就是这个下场。”


1933年2月24日,在国联大会通过“李顿调查团”报告之后,松冈洋右在国联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十字架上的日本》的演讲,国联是西方列强的傀儡,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日本钉在十字架上,我们绝不低头!


发表完演讲,松冈洋右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 1933年2月25日,朝日新闻发表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的新闻


后面的历史证明,日本选择退出国联是多么愚蠢不智的决定,这相当于日本主动选择孤立于国际主流社会,其失去的远比在中国东北得到的多得多。而当整个日本因“九一八事变”陷入癫狂而不自知时,也就注定他们的结局。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圆明园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看人下菜?英国女王对首相为何忽冷忽热?| 循迹晓讲


康熙这么厉害,为啥大清科技没能赶超西方?| 循迹晓讲


古代巡视制度:靠人治能惩贪除恶吗?| 循迹晓讲


兵棋推演:打仗靠下棋就能赢?|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