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哈德”本意是好的,都是哈马斯们执行变了味儿? |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安卓手机用户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赛艇队长的线下游活动
◇ 安卓手机用户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线下游活动
◇ 苹果手机用户按上图操作,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和赛艇队长的线下游活动
最近哈马斯的“闪击战”换来了以色列的强硬反击,加沙地区已经被以军一分为二,以军正在用推土机一栋栋清剿并掩埋哈马斯的地上地下据点。这场由哈马斯挑起的冲突,不仅给以色列人带来一场灾难,也徒增阿拉伯无辜百姓的性命。
这样的事情在中东已经上演了无数次,而中东乱象背后,有着很多伊斯兰极端组织,比如穆兄会、伊斯兰国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组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声称自己是坚持《古兰经》的原教旨主义在进行吉哈德(Jihad即圣战)。
说起来,伊斯兰教还真有“吉哈德”这个概念,只不过,这个概念一开始绝对不是指的对无辜民众进行杀戮。那么“吉哈德”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又怎么成了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的主张?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吉哈德”这个词在《古兰经》当中出现了四十一次,其最多的含义是“为神而挣扎,努力和奋斗”,并运用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对付不被认可的事物,比如魔鬼,私欲等等。到后来,伊斯兰世界又把“吉哈德”划分了几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吉哈德”是“手的吉哈德”,指代为了保卫生命财产进行的防卫,比这个稍高一点的是“舌的吉哈德”,指代针对邪恶错误观点的辩论。
最高一级的是“心的吉哈德”,指代从灵魂中清除低级欲望,获得高尚的品质,其目标是至仁至善。简而言之,“吉哈德”归根到底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自己,而绝不是随意对别人打打杀杀。
不过,伊斯兰教既然要向大众传播,那么“提升自己”这一条就太小众了。《古兰经》既然说“吉哈德”包括了合理的自卫,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部落就以此为理论依据四处征战,因为一开始周围的部落们都是敌对伊斯兰的,必欲置伊斯兰于死地,那么伊斯兰信徒当然有理由行使“吉哈德”的自卫权,于是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不久,伊斯兰教徒们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拿剑,征服了相当大的地域,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吉哈德”天经地义。有了如此的先例,再往后的伊斯兰帝国,比如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号召士兵为帝国效死,也经常抬出“为真主吉哈德”的理由。到了这个时候,“吉哈德”的含义已经在实践中被悄然改变,“讨伐敌人”慢慢变成了其主要含义。
与此同时,在帝国之外,对于一些原始部落来说,伊斯兰教是一种非常好用来凝聚共识的粘合剂,而《古兰经》的教导如此之多,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够凝聚共识的信条,那就是对敌人发动“吉哈德”。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非的富拉尼人接受伊斯兰教,并发动“吉哈德”,推翻当地的非洲酋长,建立了马西纳帝国。如今这个帝国虽然早已作古,但西非仍然是非洲伊斯兰教非常昌盛的地区,甚至当地的不少极端伊斯兰恐怖组织,比如“博科圣地”,也是打着“吉哈德”的旗号活跃在21世纪。
20世纪初,伊斯兰世界在同西方世界的竞争中全面地落于下风,伊斯兰世界的老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已经日薄西山,境内各民族各怀鬼胎,蠢蠢欲动,这个时候,能够让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抵御外侮的,只剩下了所谓的“吉哈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同英法俄等协约国为敌。随着战事进展,土耳其帝国持续衰落,眼看就要玩完,于是帝国的苏丹号召全球所有的穆斯林团结起来,对协约国发动“吉哈德”。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以“吉哈德”之名号召全球穆斯林,当然土耳其这么做没有什么用,1918年土耳其战败,随后分崩离析,这所谓的“全球穆斯林吉哈德”也就彻底落空。
即使如此,“吉哈德”作为团结穆斯林最有效的武器,还是会在国家政权危亡之际被提出来,而且越是伊斯兰势力相比西方或其他势力弱小之时,穆斯林们就更有可能在“吉哈德”的旗号下团结起来。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当地的许多伊斯兰武装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了“吉哈德者联盟”,参加这个联盟的不仅有阿富汗本土的穆斯林,也有从其他伊斯兰国家赶来的穆斯林。
这个时候,在阿富汗的群山之间,各国穆斯林第一次真正在“吉哈德”的旗号下团结起来,而这样的“吉哈德”也获得了西方各国的同情和支持,于是“吉哈德”者们用美国援助的毒刺导弹神出鬼没于崇山峻岭之间,打得苏联的雌鹿直升机叫苦不迭。
最终,虽然苏联军队号称武装到了爪牙,但在群山和“吉哈德”者的汪洋大海之中有劲儿使不出,只能在空耗数年之后黯然接受从阿富汗撤军的命运。这是20世纪以来,伊斯兰“吉哈德”者第一次取得胜利,而且是对世界超级大国的胜利。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既然我们端着AK,骑着驴就能把俄国人打的哭爹喊娘,那对付另一个超级大国也不在话下。于是,这些极端组织就把“吉哈德”的目标对准了美以。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就曾公开号召全世界穆斯林发动“吉哈德”,消灭这两个国家。
不过,正面硬刚美国以色列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因此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只能以恐袭的方式去刷存在,比如ISIS之类,而每次恐袭都会招致更大规模的报复打击,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愈加艰难。这时候极端伊斯兰组织能做的就是不断给成员灌输“吉哈德”的理念,在长期的灌输之下,哪怕是一个正常人也能给忽悠瘸了。
比如“恐怖组织中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灌输的一些“吉哈德”理念,就让不少来自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穆斯林青年着了道,纷纷前往叙利亚地区加入“吉哈德”,一些女生也自愿嫁给“吉哈德”者,生育几个子女,等伊斯兰国土崩瓦解之后,这些来自西方的少男少女们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该不该给他们第二次机会,这个问题争论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结果。
当然,现在的极端伊斯兰分子在“吉哈德”的旗号下胡作非为,也让不少伊斯兰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吉哈德”的本来含义。
沙特阿拉伯的国家教长曾经公开批评本·拉登的“吉哈德”学说,声称“屠杀无辜平民,是恐怖活动而不是“吉哈德”,它绝对不是出于安拉或是穆罕默德的启示,因为真主与先知是慈爱而无私的”。2015年,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和该国穆斯林精神领袖比斯利在一段影片中公然挑战极端伊斯兰组织声称的“吉哈德”。比斯利说,“对伊斯兰教肤浅认知的扩散使得情况变得严峻,穆斯林总体人口中声音特别大的群体,也就是极端组织,经常做出残酷而野蛮的行为,并声称是按真主的旨意行事来正当化这种行为,但他们大错特错了,宗教的每个方面、每次表达都应该充满着爱心和同情心,并促使人性走向完善。”
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如此表态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如今,伊斯兰世界中“为'吉哈德'澄清“的运动在多个国家都有发起,学者们追寻古兰经中最早出现的“吉哈德”含义,并指责那些残酷虐待平民的伊斯兰恐怖分子,不管口号如何响亮,内心依旧是污浊的,为真主所不容。
应该说这些学者们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他们再怎么解释,都不如恐怖分子的所作所为吸引大众眼球,所以直到现在,大家一提到“吉哈德”,主流印象还是恐怖分子所犯下的暴行。
“吉哈德”这个词一开始的含义的确很高尚,但任何宗教想要有广大信徒,就得讲些能让普罗大众一听就懂的东西,如此一来,原来经文当中的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在传播的过程中改变,“吉哈德”发展到后来,早就不是经文中说的那样了,而那些坚持所谓“吉哈德”的伊斯兰恐怖分子,居然还宣称自己是原教旨主义,坚持经文的教导,这就是别有用心的骗子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安卓手机用户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 按上图操作,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和赛艇队长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仁”计划:二战日本集中力量咋没搓出原子弹?| 循迹晓讲
19世纪末,我们还吃菜人,凭啥美帝人民就能健身?| 循迹晓讲
波乌两国闹矛盾,就会改变俄乌战争的结果?| 循迹晓讲
古人:你这孙子一惹祸,爷爷我就得背锅!| 循迹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