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以化人三启径(之五下) ——略论诗词文化:审美与文化的价值互融

诗联浙江 2023-04-08

编者按:本期是《文以化人三启径》的第五篇论文。在上几期分别讨论了诗文化中的诗性文化、诗教文化以后,本期着重介绍了杨叔子先生对诗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作了深刻、创新而全面的论述。讨论了诗词与文化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诗词如何交融审美因素与其它文化因素这一诗词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本文仍分上中下三篇刊出。


文以化人三启径(之五下)

——略论诗词文化:审美与文化的价值互融

孔汝煌

(接上篇)

三、诗词中如何交融审美因素与其它文化因素

    这是诗词与文化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正如童庆炳文化诗学所指出的“一个中心”即诗词必须以审美为中心,这个审美既非唯美主义,也非单一的认识论观点,语词的表达内容与对象也如其它文学艺术一样,“总是把非审美因素的认识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甚至自然属性交融到审美因素中去”(童庆炳《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第45页)。宗白华曾在《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文中对此说得极为诗意与概括:“艺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像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着情感个性和人格的。生命的境界广大,包括着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科学、哲学。这一切都能反映在文艺里。然而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它凭着韵律、节奏、形式的和谐、色彩的配合,成立一个自己的有情有相的小宇宙;这宇宙是圆满的、自足的,而内部一切都是必然的,因此是美的。”(《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P24)宗白华先生的审美自足宇宙以及文化映射镜子说昭示着,诗作为文学的一种典型样式,不仅表现、映照着外部的社会文化(生命境界),诗本身则是一个自足的审美系统,而审美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可以说,诗词文化是关于诗词的审美文化与融入其中的社会文化的一种语言符号艺术文化。不妨从白居易的一首耳熟能详的七律诗来印证上说。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七律美在何处?即需考察文本自身所遵循的审美文化维度。首先是音乐形式之美:平仄声韵、起承转合,可谓一丝不苟;颔联流水,颈联递进,对仗灵动;三、四句双声叠韵为对,极尽声韵复沓铿锵之妙。其次看意象艺术之美:首、颔联取典型事象为赋;颈联取常见物象“雁”、“蓬”为比;尾联取核心表象“月”以兴扣题,充分运用了赋、比、兴的传统意象艺术手法,全诗以浓郁的骨肉之情一意贯穿笼罩各表象而构建了饱含亲情、感慨凄美的意象世界。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评此诗“一气贯注,八句如一句,与少陵闻官军作同一格律。”在意象的关联艺术手法上,作者善用共同事物(如本诗之“月”)引起相关人的共同感情,如《和王十八蔷薇涧花时有怀萧侍御见赠》之“怜君独向涧中立,一把红芳三处心。”《县西郊寄赠马造》之“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与王昌龄《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艺术手法相似,皆具共通的移情意象之美。再看白居易此诗风格之美,《唐诗贯珠》评说“诗之上界,直叙流离之苦。五、六佳。雁行本兄弟事,用得自然,“辞根”、“九秋”皆沉着。”此诗用白描手法、日常语道出人心中有而难表出的真实情感。刘熙载《艺概》论诗之语言艺术三境:“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此诗常语白描得奇所体现的风格之美全在“自然”二字,正如司空图《诗品》状自然风格之美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融入此诗审美价值的外部文化维度则须从诗写作的社会历史语景去考察。据题目给出的兄弟任职踪迹可考证出此诗大约作于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春至十七年秋之间,作者中进士前后。“河南经乱”当指贞元十五年二月治所在河南郑州的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举兵叛乱。三月,治所在河南汝南的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又叛,战争规模大,时间久。“关内阻饥”指关内道(辖今陕西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因贞元十四年冬无雪,十五年夏又旱,长安一带饥荒,作者家乡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县境,自不能免,故诗的开头“时难年荒”四字均系实指。白居易作为唐代士子通过科举出身的官吏,自幼受儒家经典教育。孔子“仁学结构的四因素分别是(一)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四)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五)实践理性”(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1页)。“……君子务本,本生而道立,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儒者把基于仁学的“孝悌”二字看得极重,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处世之根本。回看白居易此诗借抒时难年荒中的兄弟亲情,反映了唐时藩镇割据、叛乱的历史时代背景,更寄寓了对处于天灾人祸中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体现出诗的淳厚敦朴意境之美与社会主流的儒家仁礼文化的深刻联系。

   综上所述,诗词文化中的二元:诗词与文化相互作用,诗词丰富、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引领、提高诗词的品位。诗词文化本体则是内在审美文化价值与外在社会文化价值的高度融合。(完)


作者简介

     孔汝煌,男,高级讲师退休,中华诗词学会原理事、诗教促进中心副主任,浙江诗联学会原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当代校园诗教倡导与践行者之一。著有《鉴湖集》、《诗教文化刍论》。主编有《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等。

图片:网络(侵删)

审核:郭星明  邵高锋  黄浴宇

终审:王 骏

本刊编辑:徐吉鸿  姚  立  程瑞文 潘龙文

本期编辑:程瑞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