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春荣:以皮书研创为抓手,努力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

格治先生 列国格治 2019-11-25
皮书研创与学术共同体建设之间有何关系,皮书研创如何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结合自身皮书研创经历,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皮书学术共同体提出一些宝贵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高兴,非常感谢谢社长还有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邀请来做一个交流。

前面倪峰所长说《美国蓝皮书》是皮书大家庭的“新兵”,我们研创的《德国蓝皮书》入伍时间晚了一年,那是“新兵”中的“新兵”。我想在这个大家庭里有许多皮书研创团队有非常好的经验,每一次参加年会都获益匪浅。

借着这个机会我想谈一下我们在研创当中的体会和一些启发,尤其是高校进行皮书研创,要注意些什么。

郑春荣教授在第20次全国皮书年会作主题演讲

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皮书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关系的若干认识。

第二部分,皮书研创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以《德国蓝皮书》的研创为例。

第三部分,对皮书学术共同体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皮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在开幕环节蒋主任已经作了详细阐述,我们知道学术共同体是一个科学家的共同体,是一个学者的共同体,他们有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共同目标,对共同体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学术规范来确保学术产品的质量。

我觉得对于高校来讲,我们进行皮书研创,要讲好皮书故事,这是怎么来理解?在高校系统里和社科系统不一样,皮书从传统的评价体系里边是不算成果的,所以我刚才非常羡慕我们社科系统的老师介绍他们的成果认定。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进行皮书研创,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要讲好皮书的故事。这个事怎么来理解?应该讲通过皮书研创,使得学校里各个学科老师参与到研创当中来,他们对有一些前沿的课题有新的认识,通过这个皮书研创,可能争取到其他的更高的课题,可能通过这个研创又产出了一些新的点子,去写内部的决策咨询报告,又得到了采纳或者批示。我们要去讲皮书作为一个平台,会衍生许多增加值去理解。

皮书研创的学术共同体,我的理解是有边界的,因为我们在这个共同体里有一些公共资源我们进行共享,这可能是我们的学术共同体的成员所专有的。同时它又是开放的共同体,包括它是一个国际性的和国际的学术共同体之间的对接和联系,我们现在讲很多共同体除了皮书学术研创的共同体,我们也讲智库共同体还有媒体共同体,皮书研创的共同体和其他共同体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对接和协同的关系。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德国蓝皮书》研创中的一些体会:

《德国蓝皮书》是从2012年开始做,到今年我们已经研创了八本,我们总体觉得还是一步一步走的比较扎实,通过我们的努力并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我们在过去几年总体上来讲,皮书的质量稳步的有所提升,而且总体上是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我们觉得通过皮书研创扩大了我们德国研究学者的共同体,除了有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还有高校智库平台。我们同济大学有一个1985年就成立的德国问题研究所,它是一个实体建制,因为在高校里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一般不是实体建制,除实体建制以外我们还有高校智库平台即德国研究中心,我们运作方式是虚实结合,既是有实体的研究人员,同时又是一个平台,所以虚实结合可以利用两方面的优势。

另外一个我们也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一些选题,以题来定人去找人,有一些题目我觉得非常的前沿,非常有必要在皮书当中进行分析,我们有针对性的去邀请一些国外的学者,这样的话可以扩大我们和国外学者之间的学术的交流。

另外,通过皮书研创我们扩大和国内学界学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每年举办发布会,在发布会的同时我们也举行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所以我们在每年差不多6、7月份举行发布会,现在都已形成惯例。

我们努力扩建与国际学术共同体建立联系,进而扩大影响力。我们跟德国的机构,跟德中企业家联合会还有德国全球区域研究所智库我们共同举行论坛。

通过皮书研创,加强学科与智库共同体联动协同发展。要把它合二为一,智库建设最终也可以服务于我们的学科发展。我们通过皮书研创在推动高校国别区域学发展,我们有国际政治区域研究的力量和相关的研究中心,在外国语言文学下又设了区域国别的研究方向。

另外同济大学是以德国研究、欧洲研究作为它的传统特色,所以我们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专门设立了一个欧洲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一流学科,把它作为一流学科,所有的人文社科集中在这样一个一流学科下来推动我们的区域国别学的建设。

我们在思考建立跨学科更高平台,在筹划当中我们建立德国欧洲研究院,还有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皮书现在已经是智库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智库的标配,也是智库共同体的共同话语,我刚才已经讲了,皮书研创能够汇聚智库人才,能够培养智库人才,让它能够对一些新的议题的产生新的认识,进而产出新的成果。

另外我们刚刚开始做蓝皮书的时候,更多的只是重视书的本身,对它的衍生产品重视不够,后来我们慢慢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和媒体建立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每次举行发布会,发布会的时间点选择最好和中德、中欧之间大事联系起来,另外皮书发布会上怎么样能够传递一些媒体可能也非常关注的信息,所以近几年应该讲媒体对我们的发布会还是非常支持的。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和德国研究有关的系列产品,我们是有德国研究在线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我们有德国快讯,它是短平快的信息类产品,我们还有学术类产品,我们德国研究期刊,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一年一度的德国发展报告,此外我们还有内参,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进行数据库的建设。我们有这些不同类型的德国研究产品,怎么把它们形成协同效应互相的促进,利用这个平台推动其他产品。

此外,各种文章之间互相最好能够有一个转换,也就是说有的老师可能一开始只是写了德国发展报告,但是他可能对某一个选题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转化为后面的学术文章,或者他可能有一些对策的建议,他如果有好点子的话,又可以转化为内参,也就是说各种产品之间他们相互之间能够有一个转化,这也是培养一个人才的抓手。

第20次全国皮书年会现场


最后再谈一下我对皮书研创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几个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扩大和国际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扩大在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力。有一些皮书已经走出去了,在这些方面,希望学术共同体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些帮助,因为这个方面,我们出版社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给我们指导。

第二,我们在学术的知识转化方面还可以做更多。我们现在写皮书,写一份报告写完了,最后发表了。我现在想法是每一位作者写了皮书报告,原则上希望提炼皮书报告,提炼成2000~3000字内参,这样的话,我觉得皮书研创的政策转化作用进一步会增强。在这个方面,包括我们在提供学术服务,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社科文献出版社为我们做了很多的贡献和支持,作为皮书研创团队的我们希望能够为我们的研究人员做一些贡献。

最后,每一个皮书研创团队也是一个大的学术共同体下面的亚学术共同体,各个亚的学术共同体之间,怎么样加强这些亚学术共同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这个可能也是我们这个大的学术共同体未来发展当中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这是我的一些体会,谢谢大家!

此文根据郑春荣教授在第20次全国皮书年会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RECOMMEND推荐阅读

倪峰:皮书研创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

杨伯江:国别类皮书总报告撰写几个方面的关系处理

于沛:变动中的20世纪外国史学


欢迎注册试用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在公号对话框发送“试用”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