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丨社区营造:泉州实践“日常社区培力的底层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区营造乱谈 Author 林德福


泉州实践“日常社区培力的底层设计”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叫“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的制度设计,这是我们花了近两年的磨合且已进行了一年多的工作,今天正好可以跟大家做一简要的阶段性分享。

我的主题上有一个副标题:这是一个初步的实验,其实是一个由上而下设计的一个由下而上的工作计划,这是我们跟泉州市政府合作,将市政府原本想干的一件由上而下的工作,增设了一个激发由下而上居民参与过程的制度设计,就是在这个结构调整上让我们和他们逐步讨论出来的一个结果,我称之为日常社区培力的底层设计。

我们做社区营造的人通常都知道要慢慢做的、一步一步地来,但是政府他们通常是要尽快,是不能慢慢做的,那该怎么办呢?所以,只能做局部的调整,我把它称之为一个初步的实验。

从2016年初泉州市府就开始跟我们接触探讨了,同年的10月成立了古城办,然后到了2017年的6月才真正开始工作到现在,所以是一年多的酝酿、一年多的工作,共计两年多的磨合及试做。

这是泉州古城办的领导在做了这一年工作后自己的感受:“这实在是不容易,从开始就知道社造是不太好作的工作,虽然迄今泉州还带有行政痕迹,但是最难得的是这个过程里面政府跟居民的互信开始建立,以及彼此承诺,我们彼此间是有责任的,所以逐渐知道社造是一个过程,困难而真实,然而这个工作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我们因困难而感动……”。

这是泉州市古城办领导从开始不太相信,跟我们磨了两年多,到后来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我们就是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事,从原来政府最常干的找专家、找学者,找最有能力的人来做,即做完后仍都是政府自己在干的,改变成我们先把要干的人找到,找到真正想干的人,再协助他在社区做他们生活所需的事。也就是我们就把过程反过来:先选人、后选点、再真干,而这个过程是我跟他们磨了两年多才开始接受而转变的。

尽管社造最终需要政府干部、专业者及居民三者形成合力,但如果时间许可慢慢的做,其实可以从任何一方开始,政府开始做也可以,社区、专业组织开始做也可以,甚至居民自己开始做都可以。但是这三方的任何一方开始做到三方合力,通常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方能见效。但就会像刚刚讲的,泉州市府已推动多年而不太见效,然而政府是希望能快点见效,那该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只好试着把这三类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干,这其实是想办法让他们可以改变的一种可能,所以称为三合一团队。简单的就是让想干的、自己说要干的团队,先干起来。

那要怎么干呢?这是我们和古城办协商的过程要点:首先,我问每年你们都是怎么办,他们就说每年都要辅助五到十个社区做些工作,只是成效不显著。我们就向其争取,你们给一点时间和预算,让我们想点办法帮忙找出好的团队,然后再调整原本进行计划即可,其实我们就是这样跟古城办商量做的,只是一般政府通常不愿意花这个时间,只想要看结果,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跟他们磨合了两年多,同时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寻找及磨合三合一团队的过程及制度尝试。

这是一个三阶段六步骤的过程,从自愿报名的初阶再到进阶的培训阶段,然后自行组队自主提案到以赛代练的提案竞赛阶段,最后择优选点再到实践开干的选点落地阶段,而这个选点过程至少多要六-八个月的时间,细节我就不多讲了。我只想强调一件事,所有的培训动作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是这件事情最后要连接到我们真正要发动三合一团队开始为社区做事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连贯的系列过程。

所以,当古城办跟我讲:“你们可不可以简单一点?我说我没办法。你们可以自己先做一半?我说我也做不了。所以我们跟他们磨了一年多才开始了”。就是培训学习到观念改变再到行动实践,对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三步骤,也是我们操作的基本原理。大概给大家介绍一下实操的过程,这是我们上课的状况, 有接近400多人报名参加我们的初阶培训,其中虽有政府人员是被动员来的,也至少两百多个是自己主动报名来的,这是我们上课的内容。

课程通知


泉州媒体报道


重点给大家看一下泉州媒体的报道,我们办完以后媒体给了我们一个标题,就是沟通、磨合、共识

沟通是连心桥

磨合是催化剂

共识是助力剂

社区营造就是多沟通、多磨合、找共识。

接着,我们要求所有上过初阶培训的人才能继续进阶培训,从中我们选了一百多个进阶培训人员,这是我们课程的安排,有理论课及实践课,让学员们尝试学习沟通、磨合和寻找共识,同时我们也安排了带课老师和助教陪学员们一起进行实操课程,花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上完课后不只是媒体帮我们报道,学员也开始有反思,主要引介两个学员的反思,上面那位是一个街道主任,他是被领导动员来的,可是上完以后他自己说:“原来社区也可以这么干的,完全颠覆了他八年作为一个社区街道干部做社区的经验,原来社区还可以这么好玩”。

另外一个是社区主任,他以前就是出嘴说说然后交代给别人去干,但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学员,我们要求得自己干,最后他反思说:“他发觉无论做什么事情走进去才能用心去做,这是他的经验”。

从其中,我们看到了学员们的反思,并在过程中学习对话、寻找共识。

接下来我们办的一个初赛,从报名的团队挑选了十个有意愿且有主动性的团队,也就是让真心想干的人来干,然后我们举行了开工仪式,并做了一个开工宣言(如图所示,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接着,我们开始真正的竞赛选拔行动,将从10个入围团队中挑出5个实施团队,给于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让其尝试跟居民做互动,这过程中有许多互动的成果(如下的照片所示,这是一个团队自己在社区立的牌子,这是办的活动,最有趣是这个小朋友,他是古城的小小讲解员)。

基本上,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鼓励小朋友的参与,因为这关乎的是传承问题,所以在过程中我们会鼓励小朋友及妈妈一起参与活动。其间当妈妈和小孩子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你能听到小孩子说:“是不是我们要让社区更美丽”,当这句话进入了小朋友的心里,你就可以想象这个社区未来可能可以变得更好。

另外,就像这个学员——他其实是一个环卫工人,是一个热爱古城文化的热心人,最后他变成了社区的组长,他不住在那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营造过程后,社区的人看到他都会和他打招呼。所以他渐渐懂了一个道理,要做事儿要先连心。其实我们就是在尝试建立一个这样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没有一种目标叫做好了、最好的目标,并没有。我们能做的只有让老城好一点、再好一点,这就是社区营造追求的过程。

我们在今年(2018)的六月选出了五个落地实施的团队,而从这五个团队里面孵化出了众多的社群,并有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例如这照片显示了当年的简报就在这个街道上,也是在社区的通道广场上举办的,这是社区居民自主改造所做的街道广场,这个过程中社区的小朋友也统统参与到里面的。

另外,在这过程中还有一类人参与其中的是社区干部,通常在开始时他们都觉得这个事情跟他的关系不大,因为他是被派来的而不是自愿的,可是在这个参与过程中他慢慢体会到真的可以为社区办一点事,所以社区干部就会自己慢慢改变。

其实,当我们选出五个团队是应是另一个开始,这个到达就是另一个出发,这就是泉州开始一个“自上而下”发动的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设计,也是一个改变传统简单自上而下的阶段性结果。(时间有限,我只能在很短的时间让大家看一些照片,所有的过程都由社区居民自己拍照的)

一个阶段性结论,事实上我们认为泉州古城这个地方已经在改变,希望我们往下的过程能够为泉州古城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记录,能够让泉州古城变得更好,这是泉州古城社区营造真正想干的事。

希望今天这个短时间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或者是思考的方向。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2018年10月27-28日,由全民社造实践平台发起,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民政局共同指导,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双流区民政局大力支持,成都市双流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社区发展与社区营造论坛圆满落幕。

本文为乡愁经济学堂社长林德福分享关于泉州“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的制度平台之初步实验《⽇常社区培⼒的底层设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