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9)读后感

日拱一卒的笑叔叔 笑叔叔侃投资
2024-09-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一个月,读完了1979~1990年的股东信。加上之前读完的1956~1978年股东(合伙人)信,这35年的股东信已经全部读完第一遍。

有两点感触很深:

第一、 价值投资的主体思想,基本都来源于巴菲特,而股东信是他送给投资界最好的礼物。一定要看原版,在看原版之前,尽量先不去看二手文章。各种夹杂着作者主观思想的解读,可能会先入为主,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丧失领悟的机会。

第二、 巴菲特在那个年代,早已悟透投资的本质。而他这些年孜孜不倦地给全世界施讲布道,直到今天,理解接受的群体,仍是凤毛麟角。所以,设身处地想下,在几十年前,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先驱者,创建了这套价值投资的体系架构,是一项多么孤独的伟业

当然,股东信中的很多精华内容,已经被其他书籍反复引用或解读。平时看到的关于价值投资的观点,基本都源于股东信里的内容。我们已经在不经意间,被灌输了大量股东信中的理念。

第一次完整地读股东信,肯定是无法完全领悟巴菲特的思想精髓的。虽然巴菲特的文字读起来简单浅显,但实则蕴藏了非凡的智慧。没必要非得读一次就悟透,随着认知的提升,隔几年读一次,总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我尝试在巴菲特这些年的股东信中,寻找他在意的事情,从而汇聚并学习他的思想理念。

在1989年股东信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自从1965年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后,这25年中所犯的错误与收获。我觉得,这个章节,是精华所在,不能错过。

阿段说过:能从自己的错误里吸取教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从别人的错误里吸取教训那都是天才。

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就是那些踩过的坑

学习巴菲特,学习他犯过什么错,他如何总结的,他不做什么。这比学习他的持仓重要的多。

能有机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是幸事。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的错误,要珍惜这种机会。

废话不多说了,开始正题。


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远比以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公司好的多

巴菲特曾经多次说过,当年买下伯克希尔的控制权是重大错误。同样的错误,也发生在孔恩百货公司、多元零售公司等,不管买入的折价多么优惠,经理人多优秀,甚至还有其他额外的经济与财务利益。

对于以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烟蒂型”的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快速清算变现。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价差优势早晚会被不佳的业绩所侵蚀。你的投资只能拿回一点点可怜的股利,却耗费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一名优秀的车手也难以开好一辆破车。

如果事情发生在一家好公司上,结果会完全不同,即便付出合理的溢价,这种溢价的劣势也会很快被优秀的业绩所弥补。

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让他继续不变地自主运作下去,并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要比买入一家很便宜但日落西山的公司,然后日复一日地帮它解决问题、收拾烂摊子,更简单更容易更开心。

投资伯克希尔的失败经历,成了巴菲特二十年的梦魇。但这也促使股神这颗聪明的大脑,开始了深度的思考。

购并喜诗糖果的巨大成功,成为巴菲特完成自我进化的催化剂。这次伟大的转变,标志着巴菲特从关注账面价值,转变为关注内在价值。这种思想上的升华,对于价值投资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这是由猿到人的转变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简单的一句话,凝聚了巴菲特多年的沉浮成败而总结出的智慧。我们能在亲身经历这些之前,听到这句话,是何其幸运。

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也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

避免与品质有问题的人交往

在40岁以前,我可能不觉得这条原则是正确的,甚至可能会不认可。为什么说可能呢?因为我看到这句话时,已过不惑之年。

之前多年的职场经历,见过各色各样的人,不论客户、同事、合作伙伴,有些人的品行是我所不齿的。但那个时候的我,为了共同的利益,是可以暂时压抑这种不齿。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如今,这种想法早已发生变化。如果我不喜欢这个人,不管是性格、态度、品行,或者其他的什么特质,我的选择就两个字——远离。哪怕背后的利益很巨大,很诱人。

这种想法,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是有难度的。每个人都会受到现实的各种约束,人总归无法脱离世俗而存在。

巴菲特说过:永远不会靠与坏人交往而获得成功。

这句话的核心问题,是短期视角长期视角的权衡博弈。如果重视短期利益,那么自然要做出妥协让步,如果把目光放长放远,这些短期利益便显得无足轻重。因为长期来看,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为你带来的麻烦一定多于利益;而一个品质优秀的人,为你带来的价值可以终身受益。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相同特质的人到身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选择与品质优秀的人交往,慢慢你的圈子里就会聚集到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人群,与这样的群体为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会如何解决难题,不如学会如何去避免难题

我们崇尚知难而上,指的是提倡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走不同的路,过程不同,收获不同,这无可辩驳。虽然勇于直面困难可以提升自我,但若以过度损失为代价,则得不偿失。

从长期观点来看,遇到困难绕着走,可能要比知难而上,更重要一些。当然,前提是这个麻烦,可以被绕过去,而不是那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天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过去的经历已经说明,很多麻烦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出来的。如果从一开始就绷紧这根弦儿,我们可能会将未来的麻烦化解于无形,从而节省了自己大量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

就像巴菲特的原话:只跨一尺的低栏,避免七尺的跳高。回避妖龙,而不是冒险屠龙。

如果延伸的思考一下,这也是风险控制与能力圈的话题。

自己能力圈内的事情,不涉及屠龙,能力圈外的风险才是妖龙。没有哪个人的成功,会是一路平坦的。知难而上的决心,与必要的风险把控能力,都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与欣赏喜欢信任的人交往

选择优秀的经理人,这种优秀不仅仅是聪明与理性。因为并不是聪明理性的经理人,就一定会做出理性决策。

巴菲特说过,企业中存在这一种巨大的看不见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习惯性规则,即遇到变化时所表现出那种本能的抵抗,这种本能就好像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样客观存在。

这种问题还存在与其他各个方面,比如一个有个人崇拜情结的组织,不管领导有多离谱,下属永远都可以找到支持的理由。

巴菲特认为这并非是愚蠢或腐败,而是一种习惯的力量,误导他们走上这样的歧途。

发生这种事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而对于自己不喜欢不欣赏的人,想要建立信任关系,是很漫长或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高昂的信任成本,巴菲特说,他尝试只与喜欢欣赏与信任的人往来。这虽然不能保证成功,但可以减少大量遭遇麻烦的机会。

不论是喜诗糖果的Chuck Huggins、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B太太、波仙珠宝的Ike Friedman、水牛城日报的Murry Light与Stan Lipsey,还是史考特费泽的Ralph等,还有好多名字,没办法一一写出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巴菲特在每年的股东信中,都无一例外地对他们不吝赞美。

巴菲特购并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优秀的管理者,他会尽可能说服这些人继续留任。他们大多是家族企业的掌门人,管理能力强,把股东的利益放到首位。不论是在被购并前,还是购并后,他们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

巴菲特喜欢与这些优秀的人一块合作,与他们合作的最大收益,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现在伯克希尔购并的每家公司,都能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入,而真正需要巴菲特去操心的事情,并不是具体每家公司的经营,而是这些资金的分配运用。

错失了一些优秀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说,他曾经错过了一些投资的好机会,如果是个人能力之外的大好机会,那当然不是什么罪过,但他却轻易错过一些完全在理解范围内并且送上门的好机会。

这个问题,我认为股神有些过谦了。

站在当时的视角,与通过后视镜回放,不是一回事。

当时一定有很多乐观的预测,在事后都被验证。也一定有其他悲观的因素,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由于这些悲观因素,阻止了巴菲特做出买入的决策,但这不能完全证明,当时的决策是失误。

如果有人可以一直不犯错误,并能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那只能说明,这不是人,是神。这种假设,就好像股价永远只朝着一个方向波动一样荒谬。

有错失,也就会有偶得。只要战略正确,战术合理,长期来看,结果一定是满意的。尽管巴菲特坦诚自己错失了一些机会,但并不影响巴菲特成为股神,这些错失,也并没有让他的战绩被超越。

坚持保守的财务政策

巴菲特说过:在伯克希尔,只要有显著更高的经营负债率(尽管还是保守),就会得到远比现在实际每年平均23.8%还要高的股本报酬率。

但巴菲特的建议仍然是不使用财务杠杆。

我理解他是指风险不可控制的财务杠杆,比如融资、高息负债等,甚至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等杠杆交易。

比如股票交易中使用杠杆,这种杠杆的风险在于股价波动,而股价的波动与幅度是未知的,所以风险是不可控的。这种杠杆完全可以让你在不久将来的一个未知波动中,丧失对交易的控制权,被迫平仓还款。

贷款,也是一种杠杆,但和上述有些区别。如果能拿到长期稳定利率的贷款,并且不会有提前还款或者利率变化的风险,也就意味着,你仅需在使用这笔资金前做好规划,风险便是可控的,你就会一直拥有对交易的选择权。这种杠杆自然多多益善。

大多数人急于享受成功的结果,但却忽视了其行为增加了失败的风险。成功便多赚几倍,失败是被清空或负债。这两者,孰重孰轻,正常人应该可以有个判断。

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的演讲中,有一段原话,如下:

假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1000个弹仓、100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子弹,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

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还是1000比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慢慢的变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太多的人等不及。


笑叔叔侃投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笑叔叔侃投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