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业教育十大难题与中华职教社杂志选题建议

职教圈 2021-07-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景容观点 Author 黄景容

创刊于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教育与职业》是全国唯一超百年的中文核心期刊,也是AMI综合评价(A刊)的核心期刊。我很荣幸地被聘为杂志的编委。


与某些杂志编委待遇不同的是:《教育与职业》给每一位编委送每一期杂志。每年至少开一次编委会议。我的感觉是:稿件把关严,文章质量高,国内外影响大。


给编委的一个常规任务是对下一年杂志的重点选题提出建议。每个编委都很重视这项工作。今年的会议与我别的活动“碰”了,没参加。要求我主动补报。报上之后,我想,这些选题也可以发给大家,或能引发大家的讨论、指导。


2014年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系列性重要会议和批量性政策供给大幅度提振业界同仁信心,有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20年肯定更不平凡。理论研究应该体现更大的贡献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形势很好,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得到同仁们更多的关注。


1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办学问题


国家层面,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已经明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地方层面,一些学校就业与升学关系处理得好,但多数院校办学仍然以升学为导向。查“中国知网”,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问题的研究文章不多。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就无法落实,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两侧“两张皮”问题就难以解决。我们应该和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是:尽快使更多的职业学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走以技术技能为特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道路,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2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问题


《职教20条》明确用5-10年时间,“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实现了这个转变,中国的职业教育才算是开始了真正的与普通教育不同的职业教育。但,得以转变谈何容易!每个学校不仅得“伤筋动骨”,而且要“脱胎换骨”。痛苦、艰难、艰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地方层面,如何落实?


3

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确立问题


改开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上下左右全面而持续“迷醉”地学习德国“双元制”。成效甚微。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办学若干原则,其中之一是职业院校要做到“五个对接”,前三个对接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019年《职教20条》又提出与之一样的“三个对接”。国务院文件两次强调“三对接”,为什么?


“三对接”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现。比之“三合”,“三对接”内涵更明确、要求更具体、理解更容易。职业学校做到“三对接”,培养质量一定高,“两张皮”问题一定解决。


“三对接”包括德国“双元制”相关元素,又具中国特色,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


中国的“三对接”比德国的“双元制”条件要求更高,落实难度更大,但,又是我国职业学校应当遵循的办学原则。如何突破这一难题,值得探讨。


4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问题


这是《职教20条》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今年以来,学术界也有讨论,但欠深入。中华职业教育社由书记牵头设立课题研究,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调研,取得一些进展。从全国看,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的实现难度越来越大。财政投入就是典例:2017年,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仅占教育总投入的13.2%。2018年降为9.9%。实现同等重要地位与学校内涵质量、全国发展规模、国家财政支持等密切相关。理论界需要继续而深入的研究、宣传。


5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办好技工院校要求问题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宣示培养国家、市场需要的技术工人。我国要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不能没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工人。但,种种原因,我国技工教育规模偏小,动力不足,政策不公平,严重影响技术工人的有效供给,导致全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职业教育对国家稳就业的贡献度难以有效提升。如何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亟需深入省思。


6

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问题


此项改革涉及我国两种不同办学路径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问题。从2014年开始,5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一家技师学院真正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怎样做到技师学院既能拥有高等学历授予权,又能保持先进的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办学模式?原因与路径均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7

职教高考制度与技能评价制度改革问题


在职业院校招生几乎无门槛的形势下,职教高考的生命力何在?如何正确看待职教高考制度与技能评价制度之间关系?技能评价制度可否替代职教高考制度?选择怎么样的制度才能科学地检测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和技术技能学习的水平?期待研究者智慧的贡献。


8

学徒制与培养质量问题


现代学徒制实际上就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时至今日的实践证明可以停止而改为学徒制。学徒制培养路径是什么?培养质量如何保证?需要开展转型式研究。


9

“三教”改革问题


教师、教材、教法三者改革就是三种制度改革。显然,这三种制度改革都必须在“三对接”模式下进行才有意义。那么——


教师制度怎么改?市场对职业教育合格的专业教师的要求究竟是“双师型”(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还是“双能型”(专业技能+教学技能)?


教材怎么改?是继续沿用学科学术类教材,还是校企合作开发、编写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工学结合的活页式教材?


教法怎么改?是继续沿用普通教育学校课室为主教学方式?理实分开教学方式?还是创建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对接教学方式?


10

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制度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社会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但不规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第三方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学校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不少评价机构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有限。建立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对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具现实的紧迫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但难度不小。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如何确定?升学人数是否应当明确不得视为就业人数计算就业率?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如何保证公正性?政府对第三方评价机构如何严格监管?评价结果如何进行社会公布等都需要研究者进行科学而严谨的深入探讨。


以上选题,既是十大重要问题,也是十大应当面对的难题。期待全国业界同仁的关注和指导。(完)


黄景容

2019年12月30日

来源:景容观点公众号

01

公示公告 | 1+X证书制度试点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02

国台办:鼓励台商子女接受大陆优质高等职业教育

03

关于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有关事项的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