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胜青: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取消限制性条件有利于职教发展

冯胜青 职教圈 2022-09-12








在23日下午召开的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电视电话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将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人才评价改革。事业单位在招聘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笔者认为,这将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使社会选人用人风气和导向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毋庸讳言,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相当多的用人单位选人用人非985、非海归不可。本来中职毕业生就能够胜任的工作,却非得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本来本科生能够胜任的,却非得博士、博士后,甚至是清北博士、海归博士。这种“唯文凭”“唯名校”问题又引发了“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存在浓厚的“名校情结”,“分数至上”、“分分计较”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导致了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为这种歪风助势,学生的假期基本都在这些培训机构里度过,以致于年年喊为学生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而且家长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甚至月薪2万元都不够孩子暑假补课。职业教育受到冷落,不受待见,被当做二流教育,是家长及孩子无奈的选择,认为学生走职业教育的路子就等于丢掉了前途;普通高中学生压力更大,改革更难,是因为一些人认为考不上优质大学就等于牺牲了未来。而技工荒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连续十几年同步上演。这样的导向,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影响了人们对世界观、价值观,影响了各类学校的健康发展。所以,看起来是教育问题,实质上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完全在教育本身,而在选人用人制度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总体方案”不只是面向教育“动真格”,还对社会选人用人“出实招”,解决社会用人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的用人导向,从源头育人到终端用人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选人用人政策一变,就会倒逼组织人社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形成以品行能力选人、靠岗位需求取人、凭实绩贡献用人的导向和环境,让教育领域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上回归原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总体方案”的有关选人用人措施得到落实落细,一定能够消除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让人们真正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就会真正减下来,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就会得其所哉,再也不会有技工荒。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01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赛项承办地、承办校和合作企业的通知

0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10-11月份培训推荐

03

葛昌明:职业教育应当理直气壮抓好职教高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