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原则上不组织大规模集中性校外实习

职教圈 2022-09-12


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教育部部署、指导各地和高校认真落实“春季学期正常、安全、错峰开学”总体要求,提早谋划春季开学,科学制定开学返校方案。要求春季开学后,各高校:


①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坚持非必要不出校,有特殊情况确需出校的,严格履行申请审批制度;


②对正常返校和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制定针对性学习方案;


③原则上不组织大规模集中性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和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


④注重校内后勤人员的健康防护和监测排查,杜绝安全隐患。



一起看发布会实录


先来听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

一、春节期间,各地各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总体来讲,今年的春节,是疫情常态化之后过的春节,这个春节,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有很多高校同学都留在了校内,大部分同学都返乡回家。因此,整个春节期间的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让留校师生“如在家”,这个“如在家”,就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让因为疫情防控或者是其他原因不能回家的师生,在校园里就像在家过年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各地各校都采取了非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做好了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春节期间也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让留校师生就像回家过年一样。


二是让返乡学生“似在校”。回到家乡的师生,学校也采取了各方面措施,坚持“一对一、点到点”联系到人。一方面提醒师生返程过程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醒师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旅行的轨迹,反复提醒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师生虽然已经返乡了,但是跟在校一样,掌握他们每天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三是让春季学期的开学能够确保正常。各地各校都随时分析和研判全国的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动态调整开学工作方案。同时各地各校也都备足备齐疫情防控措施,特别是对于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整个春节期间,我们看到整个教育战线,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在春节期间各地的情况都非常平稳,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感人的事迹。


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判断


国际来看,现在疫情还处于大流行时期,所以“外防输入”的压力还一直在持续。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2月22日,全国的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这也是抗击疫情在一个新阶段取得的非常显著的成就。国内前一段时间出现突发疫情的省(区、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非常好的国内疫情防控局面。从教育系统本身来讲,总体形势也是非常好的,从疫情初期到现在没有出现校园的聚集性疫情。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出现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这个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归结于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教育系统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在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能够因地制宜、因地因校甚至因年级、因生制宜。


二是及时修订并公布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三是各地各校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明确责任,责任到人,每一位同志都勇于担当、努力奋进。


但是,随着春季学期开学,人员流动会加大,校园疫情防控的压力还会持续存在,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根据目前形势,春季学期开学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和安全开学的条件。同时,还要坚持属地原则,分类统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有些地方和学校可能还要安排错峰开学,也就是正常、安全、错峰开学。同时,在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开学条件的基础上,疫情防控还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三、各地和高校开学的安排


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分区分级安排错峰返校。这个分区分级和错峰的依据,就是根据不同年级、生源和地域,以及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本地本校防疫的承受情况来做出分级分区和错峰返校的安排。


二是科学规划返校流程。各地各校确定返校时间之后,很多高校都对学生返程作了详细的日程安排,包括在线申请、按时返校,旅途过程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以及到校之后如何报到、如何回到自己住宿的地方等等。


三是加强学生返校安全教育。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经清零,但是在乘坐交通工具返校的过程中,各地各校还是要求师生要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方面非常重要。


四是严格校园日常管理。这里面既包括学校对环境的检测和消杀工作,也包括进一步加强校园进出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五是强化疫情应急演练。虽然现在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已经清零,疫情防控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地各校在这段时间要做好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做好有效处置。


六是科学制定教学预案。出现突发疫情之后,不仅要做应急处置,还要启动在线教学的应急方案,这也是各地各校在开学前做的准备。


七是督导检查补齐短板。各地负责同志带队到学校检查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补齐短板,查缺补漏,这也是开学前各地非常重要的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教育部近期要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做好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这里面主要强调了几点。


一是坚持属地原则,因地制宜,各地各校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力争做到全面、正常、安全和错峰开学。


二是教育部近期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三版),我们现在执行的技术方案是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春季学期开学前将印发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三是持续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和对广大师生的关心关爱工作。


四是教育部近期将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把疫情防控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政策体系,全面加强健康教育。



高校如何做好返乡师生疫情防控、春节留校学生服务保障、寒假师生疫情防控和春季学期开学准备?来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百精和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


2021年1月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寒假和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部署精神,全力做好春节留校学生服务保障、寒假期间师生疫情防控和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


第一,全面落实“三个到位”,让学校也是家。从1月初开始,学校即精准摸排假期留校学生情况,筹划全方位、全流程服务保障工作。一是精准服务到位。学校建立“一人一档”留校学生台账,安排辅导员等专职人员在京过年,确保每日有人在岗、每事及时处理、应急随时响应。二是暖心关怀到位。学校为留校过节学生准备了包括除夕年夜饭、初一新春餐在内的“新春大礼包”。三是周全保障到位。学校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对留校学生的食、住、购、医等方面保障进行周到安排。


第二,全面做到“四个强化”,假期防疫无空场。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寒假期间坚持每周召开两次疫情防控专班会。二是强化动态管理,精准落实“一人一档”要求。学校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每日采集师生员工防疫相关信息。三是强化封闭管理,严格校门出入审批。四是强化应急意识,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第三,全面谋划春季学期开学,做好统筹兼顾。学校制定并优化春季学期教学工作方案,对教学安排、教学保障、相关培养环节管理、应急处置等各方面进行细致准备,完善校园教学活动应急预案和线上线下教学实时对接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经受住了大连“7.22”和“12.15”两轮疫情的考验,交出了三个校区近五万名师生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答卷,做好3万名学生离校返乡、1300余名学子留校过年等工作。


第一,有效应对区域风险,扎实筑牢安全防线。一是突出“三个加强”,科学指挥。突出“加强校领导纵向责任制和联系基层制度,加强工作专班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思政班主任工作”。二是做到三个“最”,有效应对。疫情突发时,学校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第一时间调整应急管控措施,严格校园封闭管理,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阻断疫情进校风险。


第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做好服务保障。一是全员全程,组织学生安全返乡。组织导师、班主任、辅导员走进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提醒师生做好行前准备。做好安全保障,学校调集60辆专车开展集中送站,确保全员顺利到家。二是用心用情,服务留校师生在校如家。强化服务保障,严格校园进出双向管理,校医院24小时开诊。做好饮食服务,定制发放新春大礼包。做好关心关爱,安排32名心理咨询师提供全天候心理咨询服务。


第三,持续发力巩固成果,全面做好开学准备。一是全要素保障开学复课。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重点场所进行环境消杀,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做好线上线下授课衔接,制定师生分批分区域分时段返校工作方案。二是全流程保障师生返校。强化师生返校途中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一人一档精准统计师生返校行程信息。设置返校报到点,严把校园入口关。做好师生返校后管理,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实行“日报告、零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春季学期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

目前,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地和高校在综合考虑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和学校教育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已经陆续发布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方案。全国总体上是按时开学、按时开课。部分地区部分高校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如期开课。有了去年的经验,我们有信心在落实好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基础上,做好高校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安全开学、正常教学。我们将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题,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走向深入。


一是打造质量标杆


2020年,我们遴选并公布首批51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涵盖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大类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今年将继续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工作,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引领带动高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高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质量新标杆。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


大力推进高校建立和完善适应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有效支撑高校课程建设。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清理在线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积极营造新常态下教育教学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共同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专业认证


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加快建立与高质量本科教育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专业认证体系,颁布一流专业认证标准,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认证途径,引导高校加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中国专业认证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将面向未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本为本”,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改革创新,全面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服务质量、成熟质量,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全力打赢高质量本科教育攻坚战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攻坚战,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形成质量文化。


今年,我们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制出台三个重要文件、开好二个重要会议和办好一个重要赛事。


三个重要文件。一是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聚焦高等教育不平衡发展矛盾,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高校协同发展、服务能力提升。二是关于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更有创新力、竞争力、服务力、持续力和更高满意率的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三是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做好体制机制上的顶层规划,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分类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二个重要会议。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谋划好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好国之战略重器作用。二是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和目标举措,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具体落实行动。


一个重要赛事。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将传承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开好一堂全国最有温度的思政大课。我们将聚焦“五育”并举的双创教育实践,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赛事组织形式,举办一届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百国千校、全球最大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会。


记者答问环节

↓↓↓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一下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开学前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哪些方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另外请两所高校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开学之后都有哪些具体安排。


王登峰:

春季学期开学前,从疫情防控来讲,各地各校特别是高校都要通盘考虑当地和生源地疫情情况。我们刚才一直在讲,其实谋划春季学期开学,各地都在随时分析和研判疫情形势,来做动态调整。从目前国内疫情的情况来讲,昨天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所以我们说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和错峰开学的条件。开学前,一是要对疫情形势再做一次分析研判。二是严格按照新版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做好校园的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包括教室、实验室、操场等校园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杀和相关人员聚集的要求,都要做到位。三是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并且要随时演练。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各地各校都在按照这样的原则在推进,我想两位高校的同志可能会说得更加具体一些。

胡百精:

对高校而言,防疫这根弦我们片刻也不敢松懈。从现实情况来看,人大有几大板块的关键工作现在必须要抓好。一是近期学生分批返校,要确保返校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在开学之后要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三是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四是确保管理和服务保障系统的正常、专业、高效、灵敏运行。五是应急统筹,一旦遇到特殊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专项的重点工作,比如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都要有序开展。

宋丹:

简单说就是两手抓,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按照教育部和属地要求,严格校园管理,比如强化校园饮食、住宿、就医保障、校内场所定期消杀,同时我们也针对不同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比如和师生接触密切的服务人员,我们要经过两次核酸检测上岗,同时每月定期进行检测。二是抓发展,有序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开学后的前两周我们进行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之后,要实施错时排课、错峰就餐,同时鼓励学生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科研攻关。


三是用好思政教育契机。结合建党百年和伟大抗疫,引导学生持续上好抗疫这堂历史课、人生课、文化课、科学课,结合今年的“四史”教育和党史专项教育,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利用我们学校“百人百讲”系列课程这些品牌,更好地加强师生的思想引领,同时推进我们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精心策划开展“玉兰文化季”,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要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心态,坚定战疫信心。我就补充这么多,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


目前中小学和高校的寒假已经进入尾声,刚刚王司长有提到说,春季开学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开学的条件,请问这是就全国而言的吗?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怎么理解“如期开学”?


王登峰:

刚刚我讲到春季学期开学的时候,是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从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开学的条件。第二句话是,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旅行经历和学校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地做好错峰开学的工作安排。第三句话是,现在由于境外疫情还在大流行,“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存在,所以校园疫情防控还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这是关于春季学期开学的三句话。具备了全面、正常、安全开学的条件,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情况,做好错峰安全开学的各项工作,不能放松疫情防控。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尽快印发春季学期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各地也要根据这个技术方案的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还要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当前北京市对进京人员的疫情防控要求,是要求返京返校的学生实行14天的健康监测,并进行2次核酸检测。刚才发布会上胡百精校长也提到了人大的相关措施,能不能请胡校长详细介绍一下学校对于学生返校监测和开学相关情况的具体措施?


胡百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我们学校来说,也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些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就是科学防疫、保证安全。刚才您提到的学生返京返校之后的14天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问题,我们已经制订了比较细致周全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人一档”,精准掌握信息。每日通过学校专用信息平台收集学生健康信息,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了解同学们的困难和需求。比如有同学发热,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按照既定的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统筹和强化;另一方面是引导师生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引导学生在边防疫、边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和自我效能。


三是积极稳妥地组织核酸检测工作。我们目前预定在3月上中旬对1.6万名同学在校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具体工作方案已经制定,对检测的各个要素、环节、流程进行了通盘考虑和设计,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央广网记者:


吴司长,刚才您谈到打造一流课程标杆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请问教育部对建设一流课程有哪些进一步的考虑和部署?


吴岩:

我们在推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特别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把课程建好建强,才能真正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根本、最坚实的保障。无论你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前沿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好的课程,才能真正作用在学生身上,才能真正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去年,我们遴选认定的首批51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共分为5类,我们叫做五大“金课”,有线上开放共享一流课程1875门,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有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融入了新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体现了新时代特征的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


今年,教育部还将启动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工作。一流课程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两性一度”的高质量要求。课程改革的内容要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才能够得着,要保持一定的挑战度和创新性和高阶性,这是课程内容方面。二是在课程形式上,我们要体现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现在的大学生主体是90后、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强调适应学习者的互联网原住民特点,注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引入、智慧教室的应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度和满意度得到根本保障。


三是在课程标准上,要体现改革的多样性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布,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普及化发展新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凸显,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和特点,我们的一流课程建设,要从原先金字塔型的一个标准,变成为五指山的多样化标准,要体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创新。一流课程立起了新发展阶段大学的“金课”标准,竖立了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质量标杆。我们计划通过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实施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的“双万”计划,用课程改革促进高校 “学习革命”,用“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形成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实现高等教育以提质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微言教育、教育部、学校共青团




01

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人员等3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颁布

02

19条!湖南职教2021年要干的大事

03

教学能力比赛优秀作品展示第五期|汇聚直播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