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校长”的故事
育十邑英才,振八闽雄风。
从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到闽江职业大学,再到如今的闽江学院,六十余载,这所院校始终致力于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急需人才。
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
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0年9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闽江职业大学调研。资料图片
“不当挂名校领导”
“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1990年9月22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完开学典礼,就带领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针对当时困扰已久的难题进行现场办公,真正体现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多次莅校召开办公会,当场解决办学实际难题,一时解决不了的即被列入处理日程。
在习近平同志的主持下,闽江职业大学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新路子。
不挂空名、尽职尽责、注重调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习惯。
1999年至2001年,习近平同志曾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我这个人不愿意挂空头衔,在其位谋其政,挂了就要关心、就要过问。”3年时间,习近平同志先后来到集美大学7次,其中参加校董会会议3次,另外4次都是带着问题来搞调研的。
在闽江职业大学兼任校长时,习近平同志还通过师生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方式,与师生互动交流。即便因职务调整不再兼任校长,他仍通过信函等方式,持续关心着学校的发展。
这些信件,如今被珍藏在闽江学院校史和应用型办学成果展示厅内。字里行间,流露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所院校的深厚情谊,也彰显出他亲力亲为的实干精神。
“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这是习近平同志对提高闽江职业大学学生的竞争力开出的良方。
近年来,闽江学院陆续筹建了凤凰数字媒体、百度大数据、致道国际漆艺等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
职业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这一“第二课堂”。
习近平同志曾在闽江职业大学强调,闽大学生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要求,闽江职业大学在校内外都建立了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经验和技能,受益良多。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2016年12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这样阐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习近平同志再三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今天,面对闽江学院的师生们,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的希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的事。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石,也是实现亿万人民伟大梦想的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