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翟双庆教授中医药兴趣夏令营讲座内容的探讨

Thinker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201761427日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中医药兴趣夏令营活动中,翟双庆教授做了一次有关中医文化的讲座。翟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让听众们体会到了中医文化的魅力。

但是,翟教授在讲座中的某些观点,却是有待商榷的。翟教授对西医研究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的某些描述,在本人看来是非常不严谨甚至是有违于事实的。

所以,本人将在这篇文章中把翟教授演讲中的问题一一指出,意在理清争议,澄清事实。

 

一、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说是怎么样的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分,即使是互相争辩的金元四家,也不敢批判《黄帝内经》中的任何一篇[1]。所以把《黄帝内经》说成是整个中医学说的基石也不为过。翟教授身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大家,其观点却多次与《黄帝内经》原文相冲突,令人感到诧异。

教授认为中医的解剖在古代就达到了与现代解剖基本一致的水平。但事实是,中医的解剖从古至今都停留在非常低级的水平,因为中医根本就看不起解剖[2]。中医对人体器官的解剖还基本停留在只知道大致的外部形状和排列方式的水平,至于人体器官的内部结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一概不知[3]。至于人体骨骼,《灵枢-邪客》[4]中这样写到:“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连人有多少块骨头都不知道,翟教授为何还说“中医解剖与现代解剖基本相符”?

教授认为“西医的心不等同于中医的‘心’,经络有如空中飞机的航线,平时看不见,人死了也看不见”。

可是《灵枢-经水》[5]里却明明白白地写着:“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抛开络脉本身是否真实存在不谈,经水篇中明确写着脏腑、经脉都是可以通过解剖死人观察到的,哪有什么人眼看不见的东西?哪是什么死后就看不了的“现象”?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6]是清楚《灵枢》的本意的,教材中写到:“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中医学》第47页)至于“西医的心不等同于中医的‘心’”这一说法的出处,本人所能找到的最早使用该观点的是民国时期的恽铁樵[7]。他在《群经见智录》中的“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极有可能是一切的源头。可是,翟教授无视《中医学》,甚至连他熟悉的《黄帝内经》都被置之不理。难道一介民国文人写的著作都比《中医学》和《黄帝内经》更能代表中医学说?

 

二、现代医学究竟是如何研究人体的?

教授多次用西医(其实应该称作现代生理学及医学,传统西医与现代生理学及医学也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就不做延展讨论了。为了能让概念更加清楚,以下将用“现代医学”或者“现代生理学及医学”来代替当前所称的“西医”)来与中医学说作对比,是想用西医与中医的差别来突出中医学说的特色。可是,套用一种常用的句式来说——翟教授讲的那些“中医特色”现代医学早就有了。

任何医学的起步都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现代医学也不例外。但是现代医学比以往拥有更多的观察手段。对于观察和收集有关人体的现象,没有哪个体系比得上现代医学。

古代的人只能通过视、听、嗅、触、味来观察人以及其身处的环境。但现代医学不仅能从视听扣触、问病人感受以及察看病史等方法直接通过五感的方法来观察人体,还能通过显微镜、X光、B超、核磁共振、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等新方法来深入观察人体现象。这样以来,现代医学不仅能更好地观察古人观察过的现象,还能观察到很多古人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中医学说确实有平衡和变化的角度,这是所有传统医学的共同点[8]。但是,平衡和变化的思想,在现代生理学及医学这里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9]不就向我们展示了平衡思想和变化思想的完美结合吗?“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不就是生理学对“动态平衡”思想运用的完美展示吗?而在必修三第二章[10],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三大调解是如何互相协调、动态地保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这些证据足以表明“从平衡与变化的角度观察人体”,根本就不是所谓中医学说所独有的。而且就量化精细程度以及对质变发生的预测准确程度上,现代医学远在中医学说之上[11]

现代生理学及医学比中医学说更具有整体观,更能从功能角度认识整个生命系统。

在初中生物(人教版)下册[12]中,我们就学习了各器官的机能是如何组成八大系统中的各个系统,而八大系统又是如何运用其拥有的各种功能,来有机地完成人体的每一种机能。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13]中,现代生理学为我们展现的“天人合一”图景更是令人赞叹——人类不是独立于天地之外的存在,而是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整个生命系统中的一部分。每一个结构层次的存在,都为其他结构层次的存在提供着支持,最终有机地组成了我们这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圈——这不就是生物必修一到必修三[14]所教导我们的,如何“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将生命放入整体中考察”的最佳证明吗?中学的课本就已经如此,现代医学流行病学以及《生理学》绪论[15]中的思想就更不用说了。

反观中医学说,基本还停留在“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灵枢-邪客》[16])和“地至广不可量”(《灵枢-经水》[17]),这种“地理没学好的整体观”。而就功能角度而言,中医连“中医的涕”是属“中医的脑”(泣涕者脑也——《素问-解精微论》[18]),还是属“中医的肺”(肺为涕——《素问-宜(宣)明五气》[19])都没搞清楚,还妄谈什么“中医学说的功能角度”?

“不要老用那种还原论”,翟教授在讲座中这样指责现代医学思维。可是,非还原论的思维本来就一直存在于现代生理学及医学之中[20]。因为现代生理学中反还原论的主要观点是“生物规律不能完全归结为物理化学规律,生命的自我调节离不开生命的整体性”[21];所以,现代生理学关于非还原论与还原论的争论与调和,也还轮不到那些不了解物理、化学规律的学说。

而且,广义的还原论认为,世界上的现象和自身感受都可以被追溯或还原为单一的事物上[22]。这种思想到底犯了什么错?翟教授为何要排斥还原论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3]中不也是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这种将万物变化归类为阴阳变化的还原论思想吗?由此可以看出还原论是一种有用的思想,就连中医学说都离不开它。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现代生理学及医学相对于中医学说的根本区别,既不在于整体角度、变化角度、功能角度及对现象观察的重视程度上的不足,也不在于是否大量使用还原论思想。

那么现代生理学及医学与中医学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三、现代医学与中医学说的根本区别在哪儿?——获得较普遍、较稳定知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教授曾在演讲中提到“象思维”:“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象思维,有人听说过么,说这种象思维,“象”就是表现出的现象,以它作为一个抓手来进行我们的思维活动,把这些象啊,按照阴阳五行去进行归类,归类完了进行推理。”

然而,这里用的其实是还原论的方法——把多种现象归纳为阴阳五行的变化,然后进行思考。而就哲学方法论而言,象思维(xiang-thinking)其实“主要是相对于西方传统哲学活动中的概念思维(concept-thinking)而言的”。其特点是“原发、非对象(能象)、补对而生成、纯势态、潜在全息、时化和原初地语言化”[24]。从这里可以看出,象思维其实是更强调“进行中”的思维,而与翟教授讲座中所用的“象思维”有很大的差别。

但即使是象思维,也不适合用来寻找相对普遍且稳定的知识。因为知识是对某命题的确定断言[25],而象思维这种一直处在“生成过程中”的思维,其中的命题如果被抽取出来赋予了“知识”[26]的意义,势必会破坏象思维自身的时性特点。所以象思维并不能提供相对普遍且稳定的知识。

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指描述自然的知识。它的证明与观测到的现象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立这样的知识体系时,描述知识所用的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由现象定义,就像国际物理协会所定义的八种基本物理量的方式一样[27]。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体系与现象更好地互动,从而发现理论体系中的问题,保持知识体系的理论描述及预测和现实高度一致。而为了精准地定义概念,就必须是量化的,其理由与上面的一致。

所以,定量化的使用概念,是获得较普遍、较稳定知识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知识体系中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须要有稳定的关系。如果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变化着的、无法确定的,且不遵守相同的逻辑推演方式,那势必会影响体系的预测。因为,如果体系中的概念关系在不断地变化,那么体系的推理结论也势必会随着变化而一起变化。这就意味着这一个体系将无法给出稳定的预测,所以也就无法检验该体系是否已经偏离了现实。

所以,能按照稳定的逻辑规则推演(即逻辑化),是获得较普遍、较稳定知识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最后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知识体系必须是实证化的。这里不是说知识体系摒弃思辨,而是说实证是确定知识体系正确性的必要条件。因为,一个思辨的体系在构建概念与概念关系的时候,它极其容易自洽,但它无法证明存在于思辨中的概念关系与现实关系是对应着的,而实证是搭建思辨体系与现实关系之间的一个桥梁。任何学说和体系离开了实证,也就相当于离开了具体现象,使其无法成为描述自然的知识体系。

所以,遵从实证,反复检验命题,是获得较普遍、较稳定知识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要得出描述自然的知识(不管是单个的经验知识,还是成体系的知识),都必须要有这三个特点:定量化、逻辑化和实证化。这也是现代科学(注:“科学”这一词平时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与“正确”这一词用法相同,而另一种是指“研究自然的一种方法”,这里使用的是第二种用法[28])的必要条件[29]

反观翟教授在讲座中所表达的某些观点,如“得出凉热的方法不是测量温度而是:属热的吃多了口舌生疮,往上走;属凉的吃多了拉稀,往下走。”,“一个人一周游五天泳,爬两次山;半年下来(导致)膝盖、腰骨有问题”,非常容易在实证中找出反例。针对第一个命题,如果喝了几乎沸腾的水难道不会引起口舌起泡?而喝大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难道不会容易拉肚子?谁说与温度无关?针对第二个命题,只要去看一看那些天天游泳的业余体校走训队员,哪一个是因为长年游泳导致膝盖、腰骨有问题的?而翟教授所说的有关“五脏和君臣佐使对应关系;内脏之间的交联关系;人成长过程中的阴阳和气血变化”的命题,根本就不符合定量化、逻辑化和实证化的要求,是一些不满足现代科学必要条件的独断式命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医学与中医学说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医学拥有定量化、逻辑化和实证化的特点。而中医学说还并未成为现代科学,其内部的有关命题都是可疑的、有待检测的。就如《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关于疟疾的治疗方案全部都是无效的一样[30]。而且这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中医学说里还有大量这样极为可疑的篇章,正在等待着科学的检验。

 

四、总结

本文探讨了翟教授在讲座中存在着的对于中医的曲解,对于现代医学的错误认识,以及部分不严谨的论断,以澄清获得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本文还论证了中医学说远未能够满足科学的条件。鉴于有太多的现象是中医学说无法解释的[31],从爱护的角度出发,也许中医学说更适合于作为一种文化系统进行保护和传承,而不应作为一种科学理论进行宣扬和普及。

 



注释:

[1]棒棒医生:中医思想剧变2:金元明清尊经崇古,

http://mp.weixin.qq.com/s/fssgLeKPfs9x664dvZGAaA

[2]棒棒医生:中医思想的四次剧变之一:黄帝内经,

http://mp.weixin.qq.com/s/STklvJJbAXCR8ytWJNzexQ

[3]用外国传统医学提醒你什么叫“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04/00/202378_342460731.shtml

左:高武撰《针灸聚英》1529年;

右:萨维里《人体结构》1543年。

[4]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膕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查自“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简体字版)先秦两汉->医学->黄帝内经http://ctext.org/huangdi-neijing/zhs”下同)

[5]《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6]《中医学(8)》高鹏翔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47页。

[7]棒棒医生:中医思想剧变3:恽鉄樵的脏腑虚拟化,

http://mp.weixin.qq.com/s/ipCLUDpzOloiwl5FXebHXw

[8][3]

[9]《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章。

[10]《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章。

[11]棒棒医生:不用仪器西医能诊断什么病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2xbu3.html

[12]《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至六章;《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章。

[13]《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章。

[14]《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全本;《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2456章。

[15]《生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页;原文:“人们从器官和系统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所获得的对机体机能的认识,最终都要在整体水平上加以综合并得到验证。”

[16]《灵枢-邪客》:“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17]《灵枢-经水》:“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

[18]《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

[19] 《黄帝内经-素问-宜(宣)明五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20]肖静宁:脑研究中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互补,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3365.html

[21][20]。原文:“反还原论强调生物的特殊性,认为生物规律不能完全归结为物理化学规律,生命的自我调节离不开生命的整体性,故反还原论也称为“整体论”(ho1ism)。”

[22]10分钟速成课:哲学,于0537左右出现有关还原论的定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06237/(视频)

[23]《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4]张祥龙: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9803.html

[25]陈嘉映:知识与看法,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8714.html

[26][25]。原文:“希腊人用episteme来标识这种‘真正的所知’,我们译作‘知识’或‘科学’,甚至干脆译作‘真理’。”从这可看出“知识”一词的肯定性是很强的,不因时间、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27]这篇文章用“摩尔(mol)”举例,说明用现象定义概念的重要性。

http://mp.weixin.qq.com/s/_J4N7S80KBj4cqUTRraDeQ

[28]吴国盛: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9762.html

吴国盛:科学精神的起源,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2699.html

陈嘉映:经验科学?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2886.html

[29]SELF】中科院“内讧”?“阴阳五行”之争升级,科学家互“撕”究竟鹿死谁手?(上)http://www.ximalaya.com/56208181/sound/33291439(音频)

张双南《什么是科学》演讲(与吴国胜主编的一本书同名),开始于24:40。张双南在37:03回答了“科学是什么”,并指出现代科学方法是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

[30]是在“523计划中被证明无治疗疟疾功效的。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

http://ctext.org/jinkui-yaolue/4/zhs

祖述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杂谈之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699f0102xti4.html

[31]猪胰腺提取物(胰岛素),可治疗“消渴”(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原文:“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其病变多发痈疽......有病口甘者......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外科医生手术不避开穴位和经络,但病人没事;仅这两项中医学说都不能很好解释,更不用说众多生物实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