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历史奠基人的沉思

Hakka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年—180年)的传世之作,穿越千年再回首,他的主业无疑是哲学家,而罗马皇帝的头衔只能屈居为他的副业了。

马可公元121年出生,正值东汉建光元年,按照中国传统,生肖属鸡。鸡主司晨,所谓“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古代传说和希腊神话都认为鸡善于感知和预报。巧合的是,马可确实展现了异乎寻常的感知和预报才华。罗马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而马克“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虽然马可时代的罗马已经内外交困、社会动荡,作为罗马皇帝的马克,仍然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公元161年,马可以“四十不惑”的年龄继位罗马皇帝,5年之后即遣使汉朝,这是中国与罗马的正式交往,也是中欧友好交流的肇端。所以,马克还是当之无愧的“一带一路”历史奠基人呢!

马克去世1100多年之后,另一位“马可”以《马可·波罗游记》名垂千史,最终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时代。虽然《沉思录》不像《马可·波罗游记》那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社会化地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是,它以个人化的、自省式的方式润泽了人类思想界2000年,至今读来,仍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无愧于“沉思”之名!

《沉思录》不是那类让人一“读”为快,一气“读”成的书,它是自我对话,比较适合于夜深了、万籁静了的时候,随意地“拈翻”,任意地“神游”。马可的沉思来源于常识,又超越常识,因此,时不时阅读,可以达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效果。

对物质的追求,对精神的探索,是人生硬币的两面。但是,由于受限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分配机制,2000年过去了,物质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幸福感,还远胜于精神,这仍然是一个令人遗憾而又符合人性的现实。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了金钱财富名利而丧失道德底线的现象比比皆是。按照马可的观点,这是灵魂早衰带来的恶果:“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让人羞愧之事”。人性是相通的,人类沧海桑田的2000年在宇宙长河中根本就是沧海一粟,这就是为什么2000年来让无数人沉思的《沉思录》,今天依然会让我们沉思的原因。

将时间和空间各自放大和显微到极致,然后将人、事、物、名、利等让世人烦恼焦虑的因素进行解构、分析和演绎,这就是《沉思录》展现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就像罗马数百年辉煌时期曾经灿若星辰的那些皇帝、权贵和显富们一样,他们拥有的一切都已经随风飘逝了,甚至,除了极其有限的几个名字,绝大多数的名字都没能留下。人啊,你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致远无以宁静。马可以一个哲学家的广阔视角,从对于生前身后事的延伸思考,对于周遭人、事、物的用心观察,给自己带来了自省、感恩、宽容、耐心,淡泊名利,尊重和敬畏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宇宙的利益作为行为准则,从而追求理性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如此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是为了达到自我心灵的平静,人生的圆满。就像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阿宝,只有在“Inner Peace(心灵平静)”的状态下方能施展绝顶武功,一举扭转乾坤,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以说,如果人们经历过这样的“哲学式”思考,获得了“沉思式”感悟之后,不仅会给彷徨的“人生终极问题”探索了答案,由此还多了一份人生的淡定,更新了个人观察宇宙的视野,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许能够更多地以公共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能够更加冷静地对待挫折与不公,能够以更加平和的方式处理矛盾与冲突。也许,这就是《沉思录》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让困惑的人们藉此反复权衡、探索、确定人生的意义!

我们处在一个匆匆的时代,曾有人言,人们啊,请放慢你的脚步,不要把灵魂拉在后面。也许,我们还要常常问自己:有多久没和灵魂独处了,不要让它太寂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