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籍推荐:《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Thinker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英籍匈牙利人,伦敦经济学院逻辑学教授,著名的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现代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卡托斯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反纳粹抵抗运动的成员,战后曾去莫斯科大学学习。1947年他成为匈牙利教育部的高级官员。1950年在清查运动中被捕,入狱3年。1956年他逃往西方,先至维也纳,最后在英国剑桥从事学术研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60年代初到去世为止,一直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

——(英)伊姆雷·拉卡托斯著 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03月第1版,第1页


“什么是科学?”围绕这个问题,科学哲学走上历史的舞台。科学哲学使用哲学方法来研究科学。为了对这个问题给出正确的解释,许多思想流派投身其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认识进步的方方面面。也许,你在平常的阅读或讨论中,会听到诸如“实证”、“可证伪性”、“范式”这样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正是与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息息相关的。

而我所推荐的这本书的作者——伊姆雷ž·拉卡托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哲学家。虽然拉卡托斯不像“范式理论”的缔造者托马斯·ž库恩那样二十四岁成为哈佛大学的物理学硕士,不如他的老师——证伪主义的创始人卡尔·ž波普尔那样名声显赫,但是拉卡托斯却将这两人之思想集大成,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科学哲学家对于范式理论和证伪主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发展。《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作为拉卡托斯五十二年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著作,系统的展示了他在解决范式理论和证伪主义中所存在问题时,那种超然的智慧和深刻的洞见。

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里,拉卡托斯在指出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朴素的、精致的)中对建立绝对客观的科学知识体系的过分乐观的同时,也发现了库恩理论中所包含着将会毁灭科学客观性的非理性因素——虽然库恩本人曾极力否认那种因素的存在。在后现代主义还未将势力伸向知识论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卡托斯就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预见了非理性气息浓郁的后现代主义对一切“客观知识”存在之可能性的否定,以及费耶阿本德等人对科学哲学的反叛。

面对一边是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过于乐观的现有科学哲学各流派的余晖,另一边是正悄然到来的“反对一切科学方法”的非理性主义之黑夜,拉卡托斯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发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声音:既要捅破把科学发现看得过分简单,将现有科学理论看作难以撼动的“理性神话之信仰”;又要指出那些将“科学不能解释一切”作为否定科学客观性论据的软弱和虚伪;最终将一个有错误但却在不断提升、有瑕疵但却硕果连连的“科学活动”还原出来。

本书虽是哲学书籍,又涉及到许多科学史上的科学理论,但却出奇的通俗易懂。与同类型书籍相比较,《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写作方式可谓是平易近人:上下文逻辑联系紧密,概念与概念之间环环相扣。在阐释严谨的哲学思辨的同时,也有大量科学史上的事实案例作为佐证。即使有许多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读者也不用担心产生阅读上的障碍,因为每当出现较为难以理解的词语时,都会有充足的注释位于书页的下方,帮助读者进行理解。

同时,本书可谓是非常纯正的“西方哲学”著作:书中没有使用任何“玄妙莫测”的词语,也不会去刻意把思绪“升级”到什么“形而上”的“超然境界”;有的只是围绕着所要讨论的问题展开思索和论证,从而一步一步地去追寻智慧所在之地。这种独特风格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哲学精神之一,在注重著作逻辑严密、论证严谨、线索明晰的同时,减少了因字词歧义或描述跳跃所造成的阅读偏差和理解障碍。所以,读者还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而见微知著,感受一下这种奇妙的哲学精神。

最后,建议读者按章节来阅读,并且在所读小章结束之前不要中断阅读。这样不仅能更好的体会本书逻辑主线上的连贯性,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所用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加流畅和清晰的阅读体验。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