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诗和远方,将如何是好?

四野子弟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有一首歌这么唱道。“诗”和“远方”,想起来就很美、很浪漫,而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令人憧憬,令人怀念。

少年的时候,在笔记本扉页抄录下培根的一句话:“美如夏日之蔬果,易腐而难藏。”文字既形象又感怀,且与少年初探愁滋味的心态非常贴近,故铭记至今。

空山无人处,抚琴默然时。犹记起,在一个称作那毕渡的地方,长眺远山落日,沐浴绿水金晖。大自然的瑰丽和神秘,令人长久地迷思。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诗人从大自然的壮丽及萧瑟景象,联想起世间的人事沧桑。我相信,对于一些人来说,沧桑只是表象,他们的内心,依然充满了青春与纯真。

说起诗,首先想到的是《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其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皎皎白驹、其人如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诗句所传达出的意象,就像一幅幅淡入淡出、轻轻摇曳的画面,虽然饱经时光的侵蚀,依然鲜活、质朴、纯真。

放飞思绪之下,三千年前的少年,似乎正和你步入了同一个时空,那辗转反侧、欲言又止、欲行又休的肢体语言和心理活动,那么真切、生动,似乎闭眼则可见,触思则可及。那或细腻或热烈或含蓄的情感,在古人和今人之间并无任何隔阂。若论起诗和远方,再也没有比这更富有诗意、更遥远的地方了。

思忆,隐隐浮现一种伤感而异样的美。

不由想起:春风十里,不如你。

遥不可及的人或地会因理想化而美好,朝夕相处的人或地会因纤毫毕现而审美疲劳,甚至矛盾冲突。所以,你的“诗和远方”,也许正是他人的苟且,而你的苟且,也许正是他人的“诗和远方”。

腹有诗书气自华,若“腹”没有“诗书”,则“诗和远方”不过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如果没有深度思考,那么读再多的诗书,行再远的路,也不过仅仅是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

诗和远方,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符号,一个摆脱烦忧的自由之境,一个过滤俗世的理想国,一个心中的圣地,一个栖息“爱和爱人”的桃花源。

每一次错过的相遇,令人惋惜,也许,也不必惋惜,这只是命运为了下一次的重逢,在默默积淀更深沉的力量。

如果,以情感的碰撞,作为故事的开始,那么,何不以灵魂的缠绕,作为故事的依归?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革命者,自称哲学家中的战斗机,哦,不,应该是哲学家中的哥白尼。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接连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惊世之作。他对人类思想的贡献,不仅在空间上走出了德国,覆盖了全世界,而且在时间上震惊了当世,影响力延续了200多年仍不停息,至今依然是各种思想和灵感的源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康德从出生到80岁去世,几乎一辈子都呆在家乡哥尼斯堡,据说他到过的最远的“远方”就是家乡附近的小城镇,这还是他为了谋生而不得已为之的,回来之后,他从此深居简出,而且终身未娶。

诗和远方,对于他而言,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与子偕老,相看两不厌。他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它们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星空,是他的远方,内心,就是他的诗。

以哲思为舟,爱所爱,行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他认为,我们根本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因此,他有一句名言: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这个论断听起来很“唯心”,却为包括当下大热的现代人工智能的算法等提供了思想资源。

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幽默地说:当任何人敲我的门时,我可以永远怀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说:“请进”。因为我肯定,门外站着的不是我的债主。

他孑然一生,在旁人看来不免孤单寂寞,但似乎,他的内心世界无比平静和充实。他曾经有过隐秘的甜蜜,然后,又隐藏起难言的痛楚,他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相信人为自然立法,而他为自己立法。他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诗和远方”之中。包括他那著名的下午散步,时间无比精准,以至于邻居们都以此来校准时钟。在获得当地大学的哲学教授职位之前,他宁可作为一个无薪的编外讲师,也不愿意接受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大学的教授聘书。

于是,他,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这个别人,不仅包括了他同时代的人,也包括了2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追求纯真的人”。可以确信,他,还将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不朽人物,流芳千古。不过,这应该不会是他追求的目标,也不会是他所自豪的。

而这,与他有关,又与他无关了。

不变的是,浩瀚的星空与内心,像以前期待他那样,又静静地期待着下一位来客,留下独特的印记和气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汉水边,在黄昏荒野的迷途里,诗人鲜衣怒马,一骑当先,为众人探寻远方的道路。

从黄河、汉水到波罗的海,从诗经、离骚到康德,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他,活过,思过,说过,然后,去了远方,成为了诗……

而你,寻到你的诗,找到你的远方了吗?

相信 会的

只要 美好的感觉 还在

就有人 在那里 等你

一起

在灵魂深处 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静待

以梦为马 并辔而行

然后

驰骋 那无限的 可能

留下

那似乎远去的 背影

诗意的栖居

无问远方

……

美好的遇见,以余生来回味


三千年前的倾述,只为你此刻的倾听

客家 鹅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