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用主义

星空与内心 星空与内心 2020-09-13


一说到“实用主义”,这一个词在大多数人那里都会和“不求甚解”、“只看效果”、“好用就是对的”等一系列类似的描述联系在一起。这一些关于“实用主义”一词的日常印象和语言用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言语使用——毕竟望文生义是日常语言使用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却和实用主义(pragmatism)一词在哲学上的意义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


被人们称为“实用主义之父”的理查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就曾对人们关于“实用主义”的误解大为苦恼,甚至想将自己的学说从实用主义(pragmatism)改名为实效主义(pragmaticism),并希望用“pragmaticism”这个丑陋、新造的单词来防止人们的误解,也好与旧观念划清界限。不过,这个方案最终没能被推广开来,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pragmaticism”一词过于丑陋(丑到会被word自动标红);二是“pragmatism”一词更加简洁的体现出该思想对pragma(行动、行为)的重视。



从这个小插曲中不难看出,第一,实用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人误解;第二,实用主义确实重视行动和行为。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实用主义呢?或者说,实用主义的“父亲”——皮尔斯所说的实用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促成皮尔斯开始建构起实用主义学说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为了使人们能够更为精确的定义任何一个概念。


自人类开始思考和书写以来,歧义就一直困扰着几乎所有人。这里所说的歧义不仅仅包括因为一词多义造成的麻烦,而且更重要的是语词定义模糊所造成的思想上的混乱。

为了从根本上使得概念定义变得完全清晰明确,皮尔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定义方法,“即一个词或其他表达式的理性意义,完全在于它对生活行为产生一种可以想象的影响;这样,由于任何来自实验的东西都明显地与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精确地定义对一个概念的肯定和否定可能包含的一切可设想的实验现象,那么我们也就得到这个概念的完整定义,这个概念中也就绝没有其他意义。”

而以上的这一种定义概念的方法就是被皮尔斯命名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的理论。


从中不难看出,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将哲学研究科学化的尝试。只要人们通过实用主义方法研究哲学,就能把玄而又玄的哲学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行动意向。这样,当人们进行某个哲学争论时,只要把争论双方的理论转化为相应的实验操作,然后在看一看实验之后得出的结果,就能明确的知道谁才是正确的结论。

按照皮尔斯的预想,这种定义方法,一方面可以把那些在理论概念上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全部都转化为可以用科学实验的“假说——检验”法进行检测、解决的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割裂的问题,从而在根本上“确认在理性认识和理性目的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彻底的终结哲学家之间互相误解、互相争辩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于实验科学家们那样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模式(为此皮尔斯还谢绝了将自己的学说称为“实践主义”(practicism)的建议,只因为这一词有些许的宽泛和模糊,可能会导致“实验科学家根本无法为自己建立坚实的基础”)。


为了消除自己理论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皮尔斯依靠着他对真理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求知信念,他花费了自己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忍受着贫穷和孤寂,只为能更好的完善实用主义理论,并为后世留下了诸如《信念的确定》《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科学态度和可错论》等一系列极具启发性的经典论文,为维特根斯坦、波普尔、乔姆斯基等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提供思想资源。



而理查斯·桑德斯·皮尔斯——这一位为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兰特·罗素认为“具有十九世纪最原创的头脑”的大思想家,一生默默无闻,从未得到过任何研究机构的教职,死时贫病交加、债务缠身。这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硕士将自己的全部热爱都献给了人类的求真事业。


从这我们就已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用主义”一词在哲学上的意义绝对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创始人们之所以创造出实用主义的定义和认识方法,完全是为了能更加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思想,从而将各种实验科学的方法引入哲学研究,最终能让人类更好地追寻真理。这样一种为人类求知事业提供灵感,启发了当代心理学、认知科学,同时还促成了现代哲学中“实验哲学”出现的伟大思想,是绝对不可能为任何人思维上的懒惰,对追求知识的漠视,或者行为上的放纵提供哪怕是一丁点的理论依据。


所以,当有人误把“我感觉是好的,那它就是真理”当作“实用主义”时,一定要及时向他指明“实用主义”一词在哲学上的正确用法,并告诉他实用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拥有一个如何崇高的信仰——对追求真理事业的永恒信仰。

 


参考文献:

①  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涂纪亮,周兆平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第7

②  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涂纪亮,周兆平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第4

③  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涂纪亮,周兆平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第5

④  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涂纪亮,周兆平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第5

⑤  这些论文都收录在《皮尔斯文选》(涂纪亮编;涂纪亮,周兆平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之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