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沃土!看看深圳有哪些优势?

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 2020-08-27


12月23日

深圳晚报独家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构筑全球最大创新市场正当时》

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该文被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全文转载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亮眼之处

一起来看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19)——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报告》所呈现的多项研究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在环境支持、资源能力、绩效价值和创新文化等方面展现巨大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表明粤港澳大湾区是企业家发现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沃土。


小微企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创新主体


粤港澳、长三角与代表性城市小微企业比重的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小微企业数量比例相当高。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小微企业的比重为96.05%,可见小微企业是这个区域的创新与创业主体。代表性城市方面,香港和澳门由于历史和体制因素,小微企业占比遥遥领先,而其他一线城市这一比例基本相当。


良好的工业基础

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根基


粤港澳大湾区与代表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及配套设施水平均居于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均值为10694.10亿元。由于香港和澳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极大,故剔除这两个样本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均值达到12869.17亿元。此外,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是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的领头羊。


进出口是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与代表性城市对外进出口总额的对比


粤港澳大湾区历来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加上该区域港口众多,以及香港和澳门等特殊因素,进出口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总额均值为12167.28亿元,是长三角城市群的2.5倍。香港2018年进出口总额接近1.2万亿美元,接近中国内地外贸总额的26%,位列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位。由于具有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体化进程中,应进一步发挥进出口优势,同时积极参与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国际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创新驱动提供必要支持。


人力资本的吸引能力较强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净流入常住人口


人力资本掌握着先进技术和新技能,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净流入常住人口均值达到13.04万人,其中深圳以49.83万人的绝对优势排在首位,广州和佛山分列第二、第三。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力资源储备呈现一个良好态势。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自身创新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榜首为广州,香港位居第二位,珠海第三。大湾区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均值为20.14万人。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校生数量极差值达到115.44万人,其中最大值广州就有118.75万人。高质量提升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是改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潜力的可行手段。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创新人才比例高、质量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创新要素聚集和吸引力强的经济区域,从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人比较多,香港以22.17%位居第一,澳门和深圳分列第二、第三;长三角从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最多为上海,为20.89%。



粤港澳大湾区

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密度高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中,均值达到1.06%。其中,澳门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例最高,作为拥有国际贸易自由港和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澳门经济贸易繁荣,科技研发领域经费投入较多。珠海和深圳的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例以1.69%和1.57%分列大湾区的第二和第三位。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研发领域的经费投入强度和技术竞争实力上均有着明显优势,适合驱动创新事业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技术支出占 GDP 比重


粤港澳大湾区

整体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


粤港澳大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平均值为178.68亿元。其中,深圳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976.94亿元,位居第一位。深圳作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较大,远远领先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广州和佛山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澳门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为零,这与当地产业有直接关系(有近一半的GDP由博彩业所贡献)。此外,湾区中有8个城市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均低于平均值。因此,这些城市应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入,加强自身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大湾区创新事业的整体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粤港澳大湾区

拥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均值为58.63%;香港和澳门仍然是特殊情况,其第三产业高度发达,香港的金融业、运输业,澳门的博彩业等在世界上均极有竞争力,而两个城市几乎没有工业和农业,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94.30%和94.90%。剔除两个特殊城市,大湾区第三产业占GDP的均值为50.63%。


粤港澳与长三角城市第三产业占 GDP 前 5 名与后 5 名


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排名前5位的城市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澳门、香港、广州占据前三位,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也达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高新技术、高科技行业众多,创新能力较强。此外,深圳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8.80%,深圳由最初发展时的模仿、山寨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了我国公认的创新主导模式。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了经济发展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转型条件。然而,大湾区仍有中山、肇庆、江门、惠州和佛山5个城市第三产业占比低于50%,而珠海和东莞刚刚过50%,这就要求大湾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更加重视创新的作用,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的城市,从而为创新活动提供软实力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

实现了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值为89.98%。可见,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宜居。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最多的城市是香港,2017年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7.53%,珠海和惠州紧随其后。城市生态环境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变量,同时和城市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创新事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良好会驱动创新发展,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低


粤港澳大湾区单位 GDP 能耗


粤港澳大湾区单位GDP能耗均值为0.29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的一半左右。其中,惠州的单位GDP能耗最高,中山和深圳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惠州万元GDP能耗在0.89吨标准煤,是全国的1.6倍,这与惠州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若剔除惠州的数据,大湾区单位GDP能耗均值为0.23吨标准煤/万元,远低于长三角和全国的均值,特别是香港和澳门的GDP能耗极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节能降耗,促进城市经济的集约式发展,从而推动创新发展进步。因此,大湾区对能源依赖程度较低的优势使其更适合创新活动的开展,展现出其巨大的双创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

领军城市创新的绩效价值极高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创新环境支持与其经济活跃程度高度相关。数据显示,环境支持得分前三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和广州。香港是世界性金融中心,深圳和广州是我国一线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活跃度在全国均位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澳门环境支持得分位列第四,除了市场结构和制度文化两个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一之外,澳门在产业基础和配套支持两个二级指标得分均位于最后一名,这与澳门人口较少、整体经济规模较小及工业产值较低有直接的关系。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领军城市创新的绩效价值极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绩效价值得分前四名依次是澳门、香港、深圳和广州。大湾区“9+2”共11个城市中,深圳和广州是我国一线城市,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这4个城市无论在收入、产业布局还是创新研发等方面均能够统筹兼顾,当之无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军城市。此外,较高的创新绩效价值意味着在未来能够有效地带动和辐射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


深晚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李小龙女儿把“真功夫”告了!真功夫表示很疑惑

机会难得!今天中午深圳人可赏“金环日食”奇观

春运大潮下月拉开大幕,飞机出行成热门!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编辑 | 郝露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