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武汉抗疫,不仅仅是医治病人
2月20日,深圳市第二批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出征,这也是深圳第四支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截至目前,深圳共派4支医疗队支援湖北,总计72人,其中,支援荆州34人,支援武汉38人。
优化管理,让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副主任医师 龙翔
我们每个人在来武汉之前,都想象过即将要面对的困难:上前线、救治病人、避免在院感染……真正到达之后才发现,支援武汉的工作,不仅仅是医治病人。
在广东医疗队接管客厅方舱医院A区和C区前,医院已收治了很多病人。前期病人刚入院,问题还未曾凸显,待要陆续开展下一步检查治疗时,管理上的问题就一下暴露出来了。其中一个最大的麻烦是信息系统。由于方舱医院是临时建设的,因此患者管理系统,和我们之前工作的医院是不能够相比的。
龙翔(右)与同事讨论医院管理工作
系统不够完备,只能开医嘱,无法查看检查结果。这就导致医生进舱后,面对病人时,诊疗信息都是空白的:这位病人做了几次核酸检测?结果是什么?CT的情况如何?没有这些信息怎么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治疗?一个个问题摆在了我们这些医生的面前。
我所在的方舱医院A区近600个床位,C区近450个床位,每一班医生要管理整个区的病人。由于缺乏信息系统支撑,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这对患者管理和诊疗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舱内有的病人,因为医务管理跟不上,没有及时被照顾到,就容易情绪激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生也只能采取安抚措施,来平息病人的烦躁情绪。刚开始的那几天是最难的,每位同事都一边要开展医疗救治,一边要安抚患者情绪,大家互相鼓励着扛了下来。
要让一切尽快走上正轨,流程改造迫在眉睫。后来,我被调到了医务管理的岗位。
医疗资源紧缺是目前方舱医院面对的一道难题,核酸检测、CT拍片等检测每天都有固定的指标,而病人量又非常庞大,要消化掉这些存量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如何让有限的资源,能用在“刀刃”上?经过讨论,我们医疗队成员群策群力,梳理了一套工作流程。例如已做过核酸检测的病人不必重复做,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病人,在治疗一星期后再做一次检测,如果结果良好,那么隔天再复查一次……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为治疗过的病人做CT复查也有讲究。首先要先筛查出本身病情不严重的病人,以及肺部CT提示已明显改善的病人。我们要让这部分患者尽快治疗康复出院,让床位流动起来,增加出院周转,这样才可以收治更多的病人。
没有现成的信息系统,那就人工制表来凑!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对舱内所有病人的数据做了整理。庞大的数据让人晕头转向,但我们也硬生生“啃”了下来。我们将信息制成一张大的流程表,每位病人做了几次核酸检测,CT结果如何,下一步要做什么,哪些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哪些CT提示明显吸收,都一目了然。虽然前期很艰难,但当我们将密密麻麻的表格交到每个组组长手上时,他们如获至宝的样子,却让我们十分欣慰。做信息列表的时候,我们还要两个队员一起做,相互核对,以防出错。
龙翔(左)与同事对患者CT影像进行讨论
病人收治进来后,医生需要对新病人进行识别、安排床位,为轻症病人开药、观察一周,有合并症的患者则要转到马路对面的金银潭医院治疗。
医护人员入舱后,还需要与我们在舱外的人进行配合。前期拍CT都是在金银潭医院拍的,我们需要把在金银潭医院做的CT图拷贝到方舱指挥部的电脑里。医生入舱后,我们在外面与他们微信视频,了解今天哪几个病人做了CT。此外,我们还要从电脑上调出他们之前的图片与最近的进行对比,用摄像头对着电脑屏幕,依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拍摄。然后舱内外的医生一同会诊,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好转、是否可以出院。
龙翔在手机上查看患者CT片子
我们还将组员排班进行了优化调整。每天4个班次,每个班次6小时。我们联络了各个组组长开会排班,这样让每个班次的医护人员在值班后可以休息一天。这样一来,方舱医院的医疗支援工作开始有序地走向正轨了。
虽然前期工作比较辛苦,在舱内工作的队员们更加辛苦,但我想,在外面我们多做一点,把工作从管理角度理得更顺一些,他们在舱内面对病人的工作也会更轻松一点吧。
深晚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相恋时他在地震中哭喊她的名字,婚后却瞒着她再“组建”家庭
2月20日,深圳17人出院,累计 199 人!
感动深圳100个凡人“疫”事 ⑥:这十首战疫歌,一起唱起来!
来源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贤君
编辑 |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