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深圳火了!成功密码就在这里

深圳晚报 深圳晚报 2020-10-28


今天,8月26日

我们迎来了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生日


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座城市的发展史

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无论从哪个维度去衡量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都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奇迹



从“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

解密特区40年发展动力

鹏城之美:改革开放 创造奇迹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晚报联合深圳发布开展“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互动征集活动,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信、抖音、深圳Zaker、深圳网易、深圳+客户端等各平台上,超过4000万人次参与互动活动。


美丽的深圳湾。茶久 摄


在网友的留言中,有“可以看星空,不用穿秋裤”“天南海北的美食让我深爱深圳”这样个性化的体验,也有“无处不在的志愿者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激”“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是深圳的特征”这样的感动,还有“蓝天白云公园之城”“深圳是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城市”的骄傲,在向深圳表白的同时,人们处处流露出作为深圳人的自豪,能够身处深圳的幸福。


虽然网友的留言都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但细细梳理,不难发现,其中展示的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发展的成就,蕴含着特区40年成功的密码。


宜居深圳 爱上她有太多理由


深圳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被人们留言提及最多。超过四成的留言中,深圳优良的空气质量、美丽的蓝天大海,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等被人们反复提及。



此外,琳琅满目的美食、浓厚的文化气息、便利的交通、法治的氛围、越来越优质的教育,都是人们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而这一切归纳起来,是一个词:宜居。


深圳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深圳奉行的理念。


40年的发展,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了高度发达的国际化都市,地王大厦383.95米,京基100大厦441.8米、平安金融中心592.5米,深圳的高度纪录不断被刷新;四通八达的公路加上总运营里程达403.5公里,10条地铁线路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而全市1090座公园、47.6%的森林覆盖率让深圳随处见绿;各类公共图书馆674座;博物馆、纪念馆52座,美术馆11座;综合性大剧院1座,音乐厅1座;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非遗10项,深圳已经从人们眼中的“文化沙漠”变成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每年超过16万场的公益文化活动在这里进行;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配套也日趋完善,深圳正在向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方向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城市典范。 



青春深圳 努力就有无限可能


提到深圳,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高速发展的经济。高新科技的云集、产业转型的成功,让深圳始终充满了发展的动力。


在“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留言中,32%的网友提到了“经济”“科技”“创新”“创意”等关键词,对于生活工作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来说,为深圳取得的这些成就而骄傲自豪的同时,他们更关注的是让他们选择在这里工作、创业和发展的原动力。



“深圳是一个能够给人无限可能的城市,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奋斗,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网友“厚德载物”的留言反映了深圳人对于这座城市的高度认可。


从蛇口的第一声“开山炮”响起,“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打上了时代荣光印记。


40年后的今天,在“双区驱动”的全新历史机遇面前,深圳进一步的高速发展,有一流的法治环境做基石,有诚信务实的作风做保障,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做动力。


“深圳是一个只要你愿意努力,就可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城市。这是我爱深圳的终极理由。”这位网友的留言,从个人的角度诠释着新时代深圳再出发的最核心动力。




从“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看特区40年民生

民生密码: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1090个绿意盎然的公园,铺就着深圳的底色;深入实施的“蓝天工程”,让“深圳蓝”成为一张重要名片;10条共383公里的地铁线路,串联着城市发展的脉络;深圳235项法规,成为人民最坚实的保障;超50万套保障性、政策性住房,为深圳奋斗者指明家的方向……民之所盼,政之所向。40年回眸,深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闪耀在特区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之上。


深圳晚报记者宁杰文 摄


2019年,深圳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超3000亿元。一系列惠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让深圳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汇聚成一个又一个深爱深圳的理由。


很多人爱深圳,是因为她的可靠。今年8月21日,深圳市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首批获评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上到“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下智慧治安的全面铺设,下到社区网格员日夜奔走打通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深圳用实际行动给市民送去满满的“安全感”。


很多人爱深圳,是因为她的温柔。为了让深圳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住房货币补贴力度,2013年至2019年,全市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约1.22亿元,切实解决低保及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截至2020年初,全市住房总量增加至约1082万套(间),以“租、售、补”相结合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人能在深圳安居乐业。


人才公园。吴辉 摄


很多人爱深圳,是因为她的清新。深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上千个公园共同构建的自然生态系统,让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网红”深圳蓝“成为鹏城人在社交媒体上传递幸福的重要名片;茅洲河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深圳水污染治理的决心也从未松懈。


公立教育资源持续扩容,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优质医疗团队,智慧无障碍示范区的积极推进……深圳在努力达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发展目标。这也让深圳在经济特区建立的40周年里,在各大民生领域建设上都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一个个爱深圳的理由,让民生幸福有了“深圳标准”。



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网友留言节选

关键词/无障碍城市


@lulu:作为一名需要靠轮椅出行的人,生活上确实有很多不便之处。听说7月份深圳在全国领先投放营运100辆纯电动无障碍出租车,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平时出行总担心麻烦太多人,现在好了电话预约车就能到家楼下,真是便捷又温暖。


@李先森:最近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终于开通啦,无意间我在楼梯通道的扶手栏杆两侧发现了印有盲文的提示,虽然我没有视力障碍,但看到这个小细节真的觉得太贴心了。


关键词/公园之城


@cf:深圳是千园之城,莲花山公园有簕杜鹃市花,洪湖公园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人民公园月季姹紫嫣红,东湖公园的菊花竞相开放……很庆幸能生活在千园之城,爱上深圳是从爱上深圳的公园开始的。


@中二病的吃货:去过很多城市后,发现深圳的绿化真的数一数二。且不说美成城市名片的深南大道和四季鲜花不重样的莲花山公园,就是随便一个街角的口袋公园都精致可爱。而且深圳的公园遍地都是,还几乎都免费。深圳城市面积不大,却处处都为绿地留出空间,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留下城市的绿意。


@邓华超:作为一个湖边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在想海是什么样子呢?直到18年前来到深圳,大海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便再也离不开了。大小梅沙、东西涌……大海满足了我最好的想象和寄望。因为大海爱上了深圳,因为身边的家人更深爱深圳。


@青夏流年:网红“深圳蓝”,在这里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不得不说,天空是会影响心情的。深圳蓝得透亮的天空,在一年大多数时间里给居住在这里的人提供着幸福的“养料”。而且毫不夸张地说,深圳人是最爱拍摄天空的一群人,不信你就去看看。


关键词/便利交通


@罗嘉慧:我来深圳34年了,看着不平坦的烂泥路慢慢修筑成宽敞平整的标准马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在城市地面上铺就,便利快捷的地铁在地下穿梭,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虽然买了车,但日常出行很少需要开车,地铁和公交几乎能触及城市的每个角落。逢年过节需要走亲访友时,发达的交通大大减少了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好的城市,也希望深圳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深圳市民的生活幸福感能越来越高!


@楚楚:深圳的地铁真的越来越棒了!我近期去打卡了新开的6号线和10号线,简直跟艺术馆一样,各种装置都特别好看。还有人脸识别系统,“刷脸”就能坐车也太高级了吧。




从“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看特区经济

经济密钥:源于开放 成于创新

7月28日,深圳2020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地区生产总值(GDP)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上半年生产总值正增长。今年以来,深圳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近2000个,实际使用外资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5%。深圳的活力与吸引力,可见一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回望深圳经济特区走过的40年,创新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


40年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40年后的今天,深圳在4G及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诞生了世界级的科技明星企业。


依托40年的城市发展,深圳围绕电子信息产业、5G技术、互联网应用等优势产业形成了全球最为丰富完善的产业供应链,竞争优势突出。


深圳经济特区40年4个标志性建筑。赵青 摄


推进改革,营商环境先行。深圳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并提出了“对标最高最优最好最强”标准。《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瞄准“国际一流、国内最优”,提出14个重点领域的210项具体改革举措。


在深圳,拿出手机,出示健康码,就能放心通行。疫情期间,深圳率先推出健康码“深i您”,成为深圳科技战疫的有力注解。除了“一码通行”,还有“一码办事”:一个“i深圳”APP整合了7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9.92%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0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


深圳着力推动全产业全行业协同创新,用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版图日渐清晰:以深港河套地区为核心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动建设,这里将成为科学中心的门户区;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则是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科学设施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三大集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汇聚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成为科学中心的突破区。


网友老谢 摄


“生于改革,源于开放,成于创新”,这是深圳科技创新的写照,也是企业成长的“深圳基因”,更是一个城市的奋斗样本。


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再到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创新,始终是深圳发展的核心词。



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网友留言节选

关键词:充满机遇


@紙飛機:深圳是一座特别包容、开放、公平、充满机遇的城市。正因为她的开放跟包容,在深的外来人口日渐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来到这个城市,共筑城市梦;也是因为她的公平,给了更多的人就业的机会,也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里只要你有能力,就不怕没机会,所以这就是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关键词:科技之城


@郑志鹏:在深圳人的生活与工作上,深圳利用了其科技优势给生活在这座城的人创造了许多便利,比如人才引进方面环节的改进给许多初来乍到的深圳客节省了人力物力。今年刚毕业的我通过个人线上申请,不到一天就拿到落户指标,之后只用去现场递交材料,很快就落户深圳了。这一圈下来,让我不得不承认这办事效率真的很牛,很便民,让我想起一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句话描绘了无数初来乍到的深圳客想要扎根深圳的愿景,而日常办事上的麻烦减少会让工作上已经疲惫的人们在这一行程中松一口气,留在深圳的欲望更加强烈。尽管我不是深圳土著,但我喜欢深圳活力,这种活力不仅仅是我大学老师口中的一种打了鸡血的力量,让人拥有拼搏精神,还是一股创造力,激发我的头脑风暴,让我能不停止地进步。


没有城市能像深圳一样这么独特,年轻有为,这是深圳给我的印象,也是我对自己未来的畅想,所以我爱这座城。


关键词:创新创意


@李行:今年8月,在深圳欢乐港湾,我见到了深圳最高摩天轮“湾区之光”,那一刻,让我对未来十分憧憬,那一刻,我再次为自己是一名深圳人而感到庆幸。


深圳是一座前卫时尚的城市,作为一个周末喜欢四处打卡拍照的小文青来说,生活在深圳总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惊喜,深圳也不断地为城市“提鲜”。自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以后,深圳各地更加快速高效地发展,城际交通出行越来越便利,未来,大湾区各枢纽之间轨道连接,大湾区内部循环也将越来越畅通,深圳作为交通枢纽中心,极大地促进大湾区城市间的合作与发展,深圳未来一片向好!不仅是交通,还有各样的建设规划,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深港口岸经济带……


深圳,未来可期!来到深圳,你一定会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从“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看特区文化

人文画卷:文化活水 润泽鹏城


午后,从莲花北出发,在浓密树荫下悠闲地走过莲花山,再穿过音乐厅、图书馆来到中心书城——这个角度的深圳,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迷人的城市媲美。


这是一位网友关于“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的感性留言,这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位于深圳市民中心,在其中轴线两侧星罗棋布着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等文化场所,各类文化活动贯穿全年、轮番上演,成就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生动范例。


中心书城随处可见正在阅读的市民。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深圳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始于2000年首届读书月,这一观念成为了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市民’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文化就不再仅仅是有钱有闲之辈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而是每一个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当‘文化’和‘权利’结合在一起,文化就不再是一种恩赐和施舍,而是所有市民理所当然享有的权利。”


2003年,深圳在全国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2007年开始,深圳推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服务;出台《高雅艺术票价补贴办法》,把高雅艺术演出的票价降至最低50元;全面推进市、区、街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十分钟文化圈”……


这一切均有效降低了人们享受文化成果的成本,推进了市民文化权利的发展,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设计之都”“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等国际荣誉的获得,标示了中国城市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全球新高度。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收官之年。如今的深圳,一年四季举办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达30多个,文博会、深圳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中国设计大展等活动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构筑起深圳人“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陆续建设,近千个图书馆遍地开花……


市民在深圳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40岁的深圳,竖起的不仅是高楼大厦,还在创造着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让每个市民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的愿景,正在这座梦想之城逐步实现。



爱深圳的10000个理由网友留言节选

关键词/认同感


@三土:我出生于深圳,在这座城市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生涯,说到上学就不得不夸夸深圳的校服,哪怕在异国他乡,我也会在旅行包中放上一套的衣服,柔软舒适,美观大方。在外读书时,一条深圳校裤足以成为凝聚深圳人的灯塔。


@婉可人:也许深圳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其他城市那么深厚,但她却用40年创造了一段让世界刮目的传奇历史,她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深圳人”,开放、包容,就是敢于尝试,敏于接受,这就是深圳的文化。


关键词/幸福感


@呆包子君:设计周、时装周、文博会、高交会、读书月、WTA网球赛、中国杯帆船赛、流行音乐节……深圳城市文化菜单简直对文艺老中青太友好了呀!


@瑶瑶:这里的文化百花齐放,无论是传统的戏曲表演还是潮流的当代艺术都能觅得踪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文体设施遍布城市,各类展会从年头排到年尾,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让人产生向上的动力。


@小洁洁:我来深圳工作4年了,在工作之余,我喜欢到图书馆阅读、思考。每当周末前往中心书城,总能看到席地而坐的读者,我真切地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阅读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改变着深圳,让人文气质充盈着鹏城。


关键词/获得感


@紫阳真人:莲花春早、洪湖荷翠、塘朗望海、梧桐观云……看城中村的热闹、看中心区的清丽、看光明的田园、看龙华的烟火,这是一座魔幻的城,每一个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喜好,每一个人在这里也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所爱,有满满的获得感。


关键词/归属感


@李娴:不管你是哪里人,都能在深圳找到老乡;不管你操着哪里的口音,在深圳都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当你回到家乡,你是揭阳人、你是汕尾人、你是湖南人、你是陕西人、你是东北人……但回到深圳,不需要刻意改变口音,你就是深圳人。


@茶导:深圳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来了就是深圳人”,不管你来自何处,都能寻得属于自己的身心归属。



 — 深晚君特选 —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高晨曦  陈小思  贾茹  徐雅乔

编辑 | 林冬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