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个“拉姆”?女记者为爱远嫁青海,却遭家暴凌虐

深圳晚报 2021-07-17


昨天(2月6日)

一篇名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

在网上刷屏了

作者马金瑜的名字也登上了热搜




马金瑜是一位曾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媒体人,曾经自称为了爱情远嫁到青海贵德县,为蜂农丈夫扎西生儿育女,称丈夫的心“像山上的泉水一样”,他们养蜂养花、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曾被传为美谈。


而在昨天发布的文章中她控诉,现实是,她遭遇了丈夫长期的家暴和出轨,为了孩子她多次隐忍,从未报警。如今,她已经逃离了危险地,并决心面对一切。


马金瑜和丈夫扎西。


据封面新闻@封面西洋镜 2017年报道,出生在新疆的马金瑜大学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当了记者,为多家知名媒体写过深度报道,也获得过许多新闻大奖。


做了14年记者之后,她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遇到了蜂农扎西,47天后,她嫁到了位于青海西南部的贵德县。


来到这里生活后,马金瑜和丈夫酿蜂蜜、收花椒、拉黄菇,并通过电商帮助偏远牧区的生态食材找到销路。


当时,马金瑜“远嫁青海蜂农,从女记者到明星店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2017年接受采访时,马金瑜曾甜蜜地回忆道,认识47天就闪婚,原因是扎西怕她跑了,因为当地条件艰苦,很多姑娘嫁过来又跑了。而扎西最吸引自己的特质是善良,“他的心里特别干净,像山上的泉水一样”。


但在那时的采访中,马金瑜已经透露出丈夫的“大男子主义”。当时的她,已经为扎西生了三个孩子。


马金瑜和丈夫扎西。


2月6日14时40分,马金瑜通过@真实故事计划 发布了文章《另一个“拉姆”》,她用社会关注的拉姆事件开头,开始叙述自己遭受家暴却隐忍的经历。


马金瑜称,她经常被丈夫扇得鼻青脸肿,每次被打后,她都通知和自己一起工作的藏族女工:明天放假。


马金瑜回忆称,2015年,丈夫半夜酒醉之后,询问她是不是和他的藏族朋友(男子)有事,然后突然暴打她,“我的眼睛顿时模糊了,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头发被抓着,动不了,只听见孩子大哭着,孩子父亲喊着:‘你看着你的阿妈!’头被击打的瞬间,我的小便失禁了。”


马金瑜写道,这次暴打一直持续到早晨,她浑身是血,但没有报警,一次也没有报警,她自己去了位于西宁的青海人民医院,检查是眼球血肿,眉骨骨折,同时她发现自己怀上了第三个孩子。


马金瑜和牧民在一起,图源:青海日报


2017年春节,马金瑜称,其丈夫出轨一名藏族女大学生,她要离婚但丈夫不肯。期间她还努力经营着微店,借钱进货,交房租,给工人发工资,交孩子学费。


2018年,马金瑜终于忍无可忍,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丈夫。马金瑜称,自己很感谢帮助过她的同事和朋友们,她和孩子都会好好活着,自己已没有怨恨,但仍相信爱情。



马金瑜的自述很长

向下滑动看详情

⬇️⬇️⬇️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7日凌晨,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扎西,他介绍自己原名谢德成,今年40岁,汉族人。他已经看到马金瑜公开发布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的几次家暴与出轨“都是没有的事情”。


“我确实在2011年端午时伸手打过她一巴掌,因为那天我父亲喝了酒,她一直喳喳哇哇骂我爸爸,我夹在中间很为难。”谢德成说,伸手打人的事情发生在2011年端午节,那时他们还未遭遇车祸。但是马金瑜被打得鼻青脸肿,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而对于出轨,谢德成说:“这个可能是她误会了,当时她看见我跟另一个干活的女工在喝酒,并不是出轨。”


“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偷偷摸摸把三个孩子带走,那天我正在发货。”谢德成说,2018年7月,自己发现三个孩子被母亲带走后,至今与他们没有取得联系。


“目前不管她有没有证据,我特别希望她现在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不辞而别?”谢德成说,目前两人尚未离婚,他留在当地养蜂,此前未结清的民工工资及房租都需要他来支付。


2月6日晚间,青海省妇联称已经介入此事,正在联系金瑜了解情况。2月7日,记者从青海当地公安部门获悉,警方已介入展开全面调查


文章发布后

引发网友热议


有部分网友哀其不争

认为受过教育的她

不应该为了爱情为了孩子一味隐忍

明明可以更早脱离苦海



但很多网友指出

家暴就是家暴

不要因为受害者的隐忍转移焦点

应该谴责的是施暴者



2月6日,中央政法委通过

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 发文称

家暴不是“家务事”

全社会都应“零容忍”

👇👇👇 


7日,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再次发文《女记者为爱远嫁屡遭家暴:隐忍退让只会自断生路! 》。以下为部分内容:

“零容忍”是共识,更是政法机关的态度

两口子闹别扭,本就是两个人的事;但若触及法律的底线,必然会被追究到底。当一个人把家暴当成家常便饭,政府和法律必当挺身而出,对施暴者依法严惩,对社会恶习坚决革除!

法律是保护被家暴者最可靠的盾牌。

在去年,美妆博主宇芽哭诉被家暴的当天,当地公安机关就已经介入调查,当晚就通过媒体发声,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这不是一个个案,近年来,法律对惩治和防范家暴的大网越织越密实。

2015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从政法机关到民政、村(居)委会,从妇联到共青团、工会,社会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预防、发现、惩治、救助职责清晰、贯穿全程。

维护“家门里”的安全,已经成为各部门共同的职责。

舆论的善意是良知的回归、社会的进步

家暴是违法的,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隐秘的存在着。家暴不应被贴上地域和民族的标签,经济发展水平、乡风民俗也不应是家暴的“挡箭牌”。

面对马金瑜遭受家暴,不应去考虑“为什么挨打”,而应将“决不能打”做为共识——舆论的关注点,更应聚焦于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内严惩施暴者,如何更好的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家暴不仅是家事,更是社会的事。社会成员对任何形式的暴力给以最明确的反对,对任何施暴者给予最一致的谴责,对法律提供的解决方案给予最大程度的期待,是一个社会文明与法治的里程碑;从原先的沉默不语,到现在一个个敢于站出来的受害者,也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厚植现代文明的根基,经济社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成果才能反哺文明的进步。

 — 深晚君特选 — 



来源 | 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真实故事计划、封面新闻、@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极目新闻

编辑 | 郝露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