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国际化的美术殿堂来了!明天开馆!每天限6000名额

爱美更爱逛展的 深圳晚报 2023-11-15


一座以城市命名的美术馆

体现着一座城市的

文化积淀与精神指向


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中

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完工的项目

深圳美术馆(新馆)

将于11月6日正式开馆

标志着这座与城市一同成长的美术馆

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仪式将邀请到来自中、法、韩、泰等多国的文化机构、艺术精英、科技代表,包括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韩国釜山市立美术馆、诺曼底绘画收藏协会、多维尔方济各会博物馆、曼谷双年展主委会、奥普莱奖、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代表,共同见证本次艺术与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

精彩的系列开馆展于11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开馆展分为“在地与多元”、 “跨越与对话”两个部分,通过专题展、名家邀请展、自主策划品牌展等8个展览与1个国际论坛活动,将深圳美术馆的全新定位和学术方向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用作品展现出一个联结多元感官、具有先锋性且启发思考的鲜活的“世界艺术史”。


城市文化新地标  

营造城市文化体验新空间

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深圳美术馆(新馆)由KSP尤根·恩格尔建筑事务所与筑博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半室外雕塑展场3900平方米,设置艺术展厅18个,配备典藏画库、学术报告厅、艺术图书室、公教活动空间、艺术餐厅、文创商店以及地下停车场等多功能配套服务空间,其功能设置、设备配置、建筑装饰等标准均达到一流水平。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美术展览、艺术收藏、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美术殿堂。

深圳美术馆(新馆)在展示空间、展示手段、艺术交流等方面均较原有展馆有根本性改观,可同时举办藏品陈列展、大型专题展等不同类型展览,有效满足不同观众的艺术需求。


展馆内的18个展厅各有特色。


📍一楼展厅挑高13.9米,配备活动展板和可移动的液压展墙,既可以合在一起举办大型展览,也可以分成灵活的独立空间。全馆固定展线加活动展线长达2400米。


📍二楼有3900平米的悬挑结构的半室外雕塑展场,具备举办大型雕塑、装置类展览的条件。


📍三楼仿自然光的专业灯膜,可为观众提供欣赏艺术品的最佳环境。


📍四楼专业的恒温恒湿展柜,可以展出博物馆级藏品。此外,美术馆还配备承重达到12吨的专业电梯等各类专业设备,满足不同类型展览的需求。


室内二楼空间

户外雕塑展场


高科技+人文化   

提供最佳美术馆功能

深圳美术馆(新馆)画库区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按照藏品材质类别主要划分为8个分库,同时配有藏品消毒室、装裱室、修复室、拍摄室、研究观摩室等专业技术用房。画库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库房总门采用进口专业典藏库房门;全库区覆盖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库房内按照藏品类别配置相应类型的专业智能典藏柜架;画库除地面外五面均安装调湿板,如遇突发断电空调不可用情况,调湿板可以实现两周时间保持恒湿状态。画库还设置有电动智能管理系统,并定制开发库房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可实现对库房温湿度、光照、紫外线、二氧化碳、甲醛等环境指标实时监控、记录和分析,支持环境异常预警,支持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声光等多种方式预警。

新建成的深圳美术馆不仅是一家专业的艺术机构,同时也会打造一个立体的城市休闲空间,为市民提供生动的有艺术氛围的文化场所。场馆内的艺术图书馆、艺术书店、艺术衍生品店、志愿者服务空间、餐饮配套,特殊人群服务等,将在开馆之后陆续推出,持续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以艺术的方式激发城市活力。


开馆展规模空前  

经典与先锋荟萃

全新的深圳美术馆拥有宽广的视角与先锋的姿态,将带来多元的思想与艺术,在激活本土艺术生态的同时,也设起连通世界的桥梁。


深圳美术馆(新馆)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作为新的学术方向,通过高品质活动凸显深圳美术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湾区精神与人文风貌相得益彰的主要特点。结合深圳美术馆(新馆)定位,不断涵养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影响力,服务大众美育,打造大湾区文化高地,推动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深圳美术馆(新馆)在自身新的学术定位的基础上,从“新传统”的构建出发,推出八大开馆展览,集中呈现跨越古今中外的近千件经典艺术作品。


第一部分“在地与多元”


将通过“欣欣生意——深圳美术馆馆藏精品及文献特展”、“影像时空——深圳美术馆馆藏影像艺术作品展”、“回望·先行——深圳美术45年专题陈列展”、“墨韵华光——从岭南画派到大湾区当代水墨展”(该展将于2024年1月9日推出)、“好梦无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五个展览,展出丰富的馆藏作品、文献和史料,全面梳理深圳美术发展脉络,解读并揭示岭南艺术的独特意蕴和深刻内涵,厘清深圳美术在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地位和作用,解答深圳美术“从哪里来”,挖掘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发展的共鸣点,增强民众对于城市人文发展的认同感。同时,展览将呈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所目睹的时代巨变、观念更新和艺术成就。彰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形成的自身城市精神和文化,“讲述”展览背后所蕴藏的时代精神。



第二部分“跨越与对话


通过 “印象新生——法国诺曼底油画写生与影像展”、“互生景观——艺术科技展法国奥普莱奖深圳首展”、“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美美与共”艺术科技雅集暨第十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向世界展现“到哪里去”,即在新时期面对自身文化的特性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艺术活动。一方面,从全球史观下,将中外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历史之中进行研究和展览策划,展现中外艺术之间的联系、交流和影响,通过一系列精品佳作,呈现当今世界最为前沿的艺术探索和创作成果;另一方面,结合深圳城市特点,基于科技创新优势,以“艺术+科技”作为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的主要方向,突出深圳艺术在中国美术史前沿地位,同时彰显深圳美术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世界艺术的重要作用,谱写新时代艺术发展新篇章。


想要前往新馆参观的市民朋友

小晚在这特别需要提醒!

新馆正式开馆之后

每天开放6000个预约参观名额

可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深圳美术馆”预约参观


前往新馆参加活动、参观展览的观众,可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绿色出行。(地铁4号线、6号线红山站A1出口,步行约300米)


深圳美术馆简介


深圳美术馆是深圳最早的艺术品展览机构,其前身深圳展览馆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早期的深圳展览馆利用特区“文化窗口”和毗邻港澳的优势,积极推进海内外艺术交流。建馆之初,吸引了吴冠中、陆俨少、蒋兆和等一大批国内知名艺术家在深圳举办展览,成为当时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1987年,深圳展览馆正式更名为深圳美术馆,成为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国际交流、文创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美术馆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重心的转移,深圳美术馆原有展馆已不敷使用,新馆建设提上日程。2018年,深圳美术馆(新馆)被纳入《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并于2023年9月28日开放试运行。全新亮相的深圳美术馆(新馆)位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地处深圳市地理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城市发展中轴,特殊的地理优势,使得这座美术馆天然拥有南联北拓的辐射能力,肩负着进一步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使命。

福利时间



小晚为粉丝准备了爱奇艺月度会员卡,免费看视频啦!


参与方式:

1、关注深圳晚报公众号

2、点击“发消息”进入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爱奇艺”,获取链接参与抽奖。



开奖日期:11月13日11:00(获奖人请在12小时内领奖)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文 严文婷/摄

编辑 | 金康


— 深小晚特选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