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一样的国庆假期 || 薛祥煦老师与“欢庆石门兽”

今天就是祖国母亲69岁的生日了!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大家都在做些什么呢?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是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亦或是野外考察依旧不停歇?在41年前的今天,一具被命名为“欢庆石门兽”的完整化石被发掘了出来,和我们一起迎接祖国的生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参观过西大博物馆的小伙伴一定对下图不陌生,故事还得从1977年的国庆节前夕说起~

“欢庆石门兽”复原件 


“欢庆石门兽”实体化石


1977年国庆节前夕,薛祥煦老师和整修技师赵聚发师傅来到了洛南县山区一个不大的盆地——石门盆地。之前薛老师曾经两次经过这里,因为盆地里面下伏的地层和上覆的土层岩性有非常大的差异,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化石发现经验,薛老师相信这里一定会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果不其然,9月30日,两人先跑面积,几乎把整个盆地都转遍了,找到了一块并不大的,但是这与预期并不相称的收获,却依旧让她特别的兴奋,这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继续寻找!


商洛市洛南县石门盆地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天就是国庆节,一大早薛祥煦老师就和赵师傅来到老地方。他们的搜寻终于有了结果:路边的沟里,白花花的一片,全部都是化石!薛老师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顺着堆积着化石的沟底奋力地爬上山坡,几经搜寻,发现一片疑似兽类鼻骨的化石露出地表,她小心翼翼地用探针等工具在周围探查,头部露出来,接着是肋骨、脊椎,尾骨……

“欢庆石门兽”实体化石标本局部——趾骨 


“欢庆石门兽”实体化石标本局部——尾骨


一具体长超过1米、整体保存十分完好的动物化石,终于彻底暴露出来!薛祥煦老师顾不得疲倦,和赵师傅又抠又挖,敲敲打打了一整天,才将这个重达几百斤的“宝贝”凿下来,又问附近的村民借了箱子,装箱运回了学校。


“欢庆石门兽”实体化石


欢庆石门兽是生活在古新统地层中的动物化石,距今约6300多万年。薛老师自己十分的谦虚求教,身为一位女老师,以一己之力扛着装标本的箱子,(如果大家能够来到博物馆看一看,就知道薛老师当年有多么的厉害!)到北京去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找她的老师:古脊椎动物学家、学部委员周明镇先生,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僚们同样十分无私地拿出了自己在各地的研究成果和薛老师积极热情的讨论,经过鉴定、对比和研究,他们发现它和在我国广东地区找到的某些动物化石极为相似,应是同属动物。


这说明在6300多万年前,秦岭地区与广东南雄、江西、湖南等地区处于相似的气候环境,其间没有高山大川之类的天然阻隔,而是一片相连的、广阔的区域。更重要的是,薛祥煦老师证实了在秦岭地区存在着古新统地层。周明镇老师在看到薛祥煦老师的研究成果后欣喜异常,他指出:“薛祥煦同志首次发现、研究报导了陕西洛南石门的古新统地层及哺乳类化石,这是一个重要的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大突破,西北地质上一个大的增补。”称赞她作出了“一项重要的贡献”。



这具化石的挖掘正值“文革”结束、科学春天回归之际,同时又赶上国庆节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为了纪念特殊的时代,更为了表达自己兴奋的心情,薛祥煦特意给这具她亲手发掘出的、古新世哺乳动物类最为完整的化石命名为“欢庆石门兽”。


 


第一次见到欢庆石门兽时,薛祥煦觉得自己的知识完全不够用了。面对这具不像马、不像牛、不像狗……什么动物都不像的化石,薛祥煦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研究。



     40年的时间里,薛祥煦对欢庆石门兽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2017年冬,刚从加拿大回国的薛祥煦,立刻赶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邱占祥院士、邓涛研究员等人讨论她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工作一点一点地深入,薛祥煦对欢庆石门兽有了越来越明晰的认识,她的论文稿越来越厚,几乎到了一本学术专著的程度。虽然相熟的科学同行都在催促她早日公布研究成果,薛祥煦却迟迟不愿意发表,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她希望自己发表的研究成果经得起任何质疑。“只要是我做的工作,我一定要尽力做到最好。”就是秉承着这种最朴素的信念,倔强的薛祥煦老师一生都在拼尽全力奋斗。



假期除了玩山玩水,也可以玩转西大博物馆,享受一份精神食粮。国庆假期西大博物馆10月4日——10月6日(9:00——17:00)开馆等你来!



部分图片及文字资料整理自西北大学官微《新村里的大师 | 83岁女教授薛祥煦:用40年,做好一件事》及采访《西北大学薛祥煦教授接受采访》

文字/编辑:王坤泽 冯琦

照片/编校:王芝叶

责编:刘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