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物鉴赏】唐青花瓷碗


        唐青花瓷碗,出土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唐实际寺遗址,口径12.7厘米,圈足径8.2厘米,高5.1厘米,重0.28千克。灰白胎,胎体较厚,表面施透明釉,造型简洁大气。敛口,圆唇,口沿有两圈青色弦纹,微鼓腹,矮圈足且有磨损痕迹。



青花瓷是我国首先创烧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湖蓝色,因此被称为“青花”。


 


唐代是青花瓷的滥觞时期。1975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了一件唐代青花瓷枕残片,这是见于报道的最早的青花瓷资料。随着越来越多唐代青花瓷标本的出土,早期青花瓷的面貌也逐渐清晰。唐代的青花瓷主要产于河南巩县窑,此地也是生产唐三彩的重要窑址。正是由于唐三彩中呈现蓝色的钴料的大量运用,给青花瓷的烧造提供了可能。可惜的是,到了唐代晚期,由于连年战乱、钴料匮缺、外销渠道不畅等原因,唐青花的发展就此中断。直至14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青花瓷烧制技术才在江西景德镇突然重放光芒。很快,景德镇的青花瓷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的瓷都。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的烧造技术不断提高,不同时期的器型、纹饰题材、绘画手法等均不相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瓷器的发展历史。

 


唐青花瓷碗在历史馆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罗学正:《青花瓷产生与发展规律探讨》,《江西文物》1990年第2期。

3.冯先铭:《青花瓷器的起源与发展》,《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

4.汪旭、张培、邵华:《唐代青花瓷浅识》,《中原文物》2014年第6期。



往期精彩回顾

第二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在西北大学召开

【观后感】在大唐寺院里上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文物鉴赏】秦“咸阳丞印”封泥

你的家书保密了吗?——DIY封泥活动
“丝路遗珍:经纬交织的艺术之花——丝织品”展览在西北大学博物馆开幕
舒德干等译的《物种起源》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照片/文字:张越

编辑:王芝叶

责编:刘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