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抓住“专精特新”的投资机会? | 对话蓝驰创投

陈文琦 真探AlphaSeeker 2022-05-03


©️真探AlphaSeeker原创
作者 | 陈文琦

“专精特新”四个字屡见报端。


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大部分集中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近一段时间,随着北交所的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带来的投资机会又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按定义,“专精特新”四个字分别指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分别对应对中小企业的四项核心要求:聚焦于细分市场和领域,具备差异化、精细化的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


按规模看,这些企业或许规模不大,但是因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壁垒,在产业链上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包括目前存在的各个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冠军”,又包括具备较强的进口替代和创新能力、能够保证我国供应链安全的初创企业。


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关注是“科技自主”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这无疑让投资机构的逻辑发生重要转变。


“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国策重点突出之后,准备了很多制度上和政策上的配套设施。”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认为:“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也帮助我们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就像前一段时间对于‘专精特新’企业出台的一系列帮扶举措,和整个中国经济要脱虚向实、用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国策一脉相承的。”


朱天宇表示,过去10、20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投资时代,大家专注的是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到来之后,怎么找到一些足够大的平台性的机会。但在下一个技术周期中,不光有这些大平台的机会,还有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机会。


拉长视野,从科技革命的迭代规律来看,我们也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周期和新工业革命基础性创新的交汇处,科技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如何把握趋势做好资源配置?蓝驰创投从机构经验出发,向「真探」分享了寻找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路径。



四个布局方向


蓝驰创投未来的资源配置逻辑是: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基石,以“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为主线。如何找到有效的、有价值的项目?在具体领域上,提炼出了四个新方向:


  • 新能源。新能源也即新运力,电动化、光伏、氢能、新的储能网络等在物流、出行、工业等各个行业的应用与前沿探索。在科技演进范式当中,能源在每一个科技当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是贯穿所有行业的底层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的成本。能源的生产、流通、消费,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新的技术的可能性。

  • 新效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如智能硬件和机器人、基础软件、芯片等等;在服务业和物流的深度应用,如服务和物流机器人、消费科技、调度算法平台等;在生物医疗的深度应用,如AI+生命科学等。

  • 新交互。随着光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渲染算力的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提供的体验更靠近现实世界的体验。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交互体验被创造,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会通过新的交互方式更好地被满足,而新的经济模型也会快速形成。

  • 新科学。未来的变革和机会不仅在技术,也会在科研,是更加底层的科学理论和前沿科技的创新应用,比如脑机科学,生命科学,核聚变等。


蓝驰创投锚定的投资、创业趋势



硬科技的软着陆


硬科技赛道中,具体投资中的思考和判断来自于对历史科技发展的洞察。


从能源、效率、组织三个维度看工业革命


四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以蒸汽机为主,这解决能量做功的问题;

  • 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电气化普及,这个是解决了能源的问题;

  •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发明为主,是信息化的过程。

  • 今天行业普遍达成的共识是,我们正在向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


对于节点的节点或许有争议,但是这里有几个趋势是确定的:


首先,每次工业技术革命时间跨度都在越来越缩短,从第一次到第二次是150年左右,第二次到第三次80、90年左右,现在从第三次进化到第四次实际上只用40-50年。以最近的AI技术为例,其实AI这件事情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也就是不到10年时间,整个的每次科技进步和发展,时间代际越来越被压缩。


另一个趋势是,每次工业革命技术的种类其实越来越多,当我们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再能找出一个单一的绝对的技术代表点了,今天我们有生物科技,脑机接口,AI,大数据,云,IoT物联网等等,方方面面的来包围住我们的生活。


基于两个趋势,化繁为简地抓住科技进步的步调,返回来看这四个代际,第一个解决能源问题,第二个大规模生产解决能源加人工信息的问题,第三次解决的是信息化的问题。今天我们在经历着什么?是一个能源和信息高度耦合,形成有机爆发的阶段。对此,蓝驰创投的基本判断是,以今天为起点,往后看10年20年,科技母生态一定是能源和信息高度交叉的物种。


顺着这一思路,去具体看行业内的布局,蓝驰重点指出了三个小赛道:


  • 微出行和高空出行。我们的城市建设是以核心道路为主,然后布置各种建筑和空间,带来的问题是,虽然我们的生存空间是立体的,但是城市交通方式是平面的,道路拥堵的情况会持续增加。解决方案一是微出行,比如自动驾驶的两轮车等等;二是立体交通,比如飞行汽车等。虽然目前看来,后者的“普及”还为时尚早,但是供给侧在进步,电池能力的提升、螺旋桨和电机等相关技术的外溢、芯片能力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等原因,都在给应用铺路。

  • 动力电池。如果电力越来越成为主要能源,实际上对于动力电池需要才刚刚开始,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 未来交互。物理世界、虚拟世界的数字化进程渗透最终形成的结果是虚实收敛的世界。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交流,但是这样的数字化改造其实让很多信息都丢失了。再往前走,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会继续推进,强算力的支持会是核心能力之一。



医疗服务的延展


医疗服务是蓝驰从2012年开始关注的领域,多年观察沉淀的一个认知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变量是支付方。


在医疗领域里,也有“不可能三角”,分别是医疗质量,医疗可及性,以及医疗的经济性,这三条难以同时满足。简单来说,就是你不太能够既想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又想很方便地获得,同时你又不想去花太多钱。所以往往医疗体系会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再去运转。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其中势必有一些参与方利益会受损。其中受损最大的是什么?蓝驰的观察是支付方。拥有支付方的视角是医疗领域创业公司必须具备的,而支付体系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国家医保、商业保险、企业等等。


整个医疗大健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市场呢?按照国家绘画来讲未来10年是16万亿产业规模的市场,里面有一些存量机会优化升级,也有增量的机会。


具体看医疗服务这一细分领域,看好的逻辑有两点:对医疗领域的服务提供者医生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变化,“以药养医”的逻辑不再行的通,能动地创造服务价值成为新的激励点;而且,画红线的医保体系下,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是公共体系满足不了的,需要更多社会主体去提供服务,所以就会催生更加市场化的服务形态。


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可以发展起来?蓝驰总结的三个特征是:


  • 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更高诊疗疗效的

  • 整个运营效率更高的

  • 整个成本会相对能够得到一定控制的


以数据为驱动核心的技术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得以提升诊疗效率、重新定义连接、实现价值医疗。


蓝驰在医疗新兴服务的方向也有投资案例。比如做康复机器人的程天科技。蓝驰看中的需求点是,康复体系不完善,医生供给有瓶颈,机器人可以做到协同;技术上,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机技术的突破,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以此为基础开创新的服务模式,而不仅仅是“卖设备”。医疗新兴服务方向上,还有很多延展的想象,比如数字诊疗、手术机器人等等。




消费相关


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催生了很多消费创新。蓝驰认为中国未来10年将是全球产品创新中心,那么,要从哪些维度和标准去考察新消费品公司呢?


  • 产品是1,其他是0。有全球化能力的超级物种一定是产品力驱动,0可能后面的渠道、营销、组织能力等等,但是1一定是产品本身。

  • 好吃、好玩、好有趣。如果投食品,第一个问题就是,产品好吃吗;如果投鞋子,第一个问题会是,舒服吗?这是看消费品最简单直接的标注。

  • 好的产品会说话。优秀的产品具有自传播性、自增强性,不用担心流量和复购的问题。

  • 供应链能力。比如美瞳、咖啡等消费品,品牌很多,但是供应链水平是打造产品壁垒非常重要的一点。

  • 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能力,以及私域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公司天花板。

  • 前沿技术核心材料在消费领域的落地,包括多模态交互,合成生物,3D打印,光刻技术等等。比如蓝驰投了一家研究生物活性肽护肤品的公司,在护肤品那么“卷”的赛道上,投资逻辑是,从品牌上、研发能力上,国货都比较难去和国际大牌竞争,但是具体看生物活性肽这一原料,全球研发速度差距不大。新材料的研发是国货与国际品牌掰手腕的可能性所在。



结语


蓝驰在找创新项目时非常警惕那些“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和事,更希望创业者是真正面对一个需求去整合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落地,能够闭环,能够有造血能力,支撑他一直往前走。而且需要更早地洞悉需求,敢于在新方向、新场景里重新定义问题、定义战场的创新者。


因此,蓝驰将目光放在交叉领域的创新。如果是渐进式创新,更多的是在别人圈定的战场里面,跟在别人的背后,渐进式地喝点汤。而交叉领域往往是在定义一个新战场,如果有能力识别新的技术、新的需求,能人所不能,解决方案是人无我有,这将带来更颠覆性的创新。


朱天宇认为,早期科技投资实际上距离产业更近,距离金融更远。“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希望把自己视为投资者,而是希望把我们自己视为资源分配者。我们非常幸运能有这个机会,被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赋予这个能力,有资格去分配资源去支持那些敢为人先的创业者。”


"蓝驰创投这20年来一直坚守投早、投科技,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希望和大家传递的是一起从0到1重新定义未来的科技和生活。”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说。




原创内容转载开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与真探主编交流请添加微信:alanaliu666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deepecho-biz
进一步了解真探AlphaSeeker可移步「菜单栏」
⚠️添加以上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来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