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画廊展 | 细江英公银盐原作展

观看 ViewArtGallery 2024-01-31

细江英公银盐原作展 ©细江英公

策展人:牛恒立

Curator  Niu Hengli 

学术主持:马应海

Academic Chair  Ma Yinghai

展览策划:观看艺术画廊

Exhibition Planning   VIEW ART GALLERY

展览时间:2021.9.27~10.1

The Exhibition Period  2021.9.27~10.1

展览地点:⼤理州⼤理古城苍坪街⼤理床单⼚艺术园区2-L M K J I

Venue: Dali old city Cangping Street Dali bed factory art park 2-L M K J I

细江英公

细江英公银盐原作展

Photographs by Eikoh Hosoe

摄影两极间的行者

——细江英公银盐原作展

马应海|文

一九五七年,由评论家福岛辰夫策划的“十人之眼”第一回展览,在小西六摄影画廊举行。这十位摄影家中除了石元泰博、常磐丰子、川原舜、中村正也,其余六位即川田喜久治、东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细江英公、佐藤明、丹野章后来在“十人之眼”第三回展览结束提出 “ 自主经销 ”并发起创立了VIVO,这个词的意思是“生命”。福岛辰夫在第一回展览的邀请函中写道,“摄影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今往后,将是一个任何人都必须思考摄影的时代”,表现出一种主动挑起新一代摄影的气概。1

昭和五年(1930年)到十年(1935年)之间出生的这些人,是战后日本最早从事摄影的一批人,被称为战后派。VIVO这批摄影家正好是在昭和三十五年(1960年)前后得到广泛关注的,他们被称为“新摄影”及 “ 新倾向 ” 或者 “ 新浪潮 ”。他们的出现,带来了各种各样鲜明强烈的印象。

VIVO并不是一个创作理念统一的摄影群体,他们共同拥有暗房,兼具管理摄影作品的经纪功能。虽然VIVO到1961年就面临解散,但正是它存在的这个短短的几年时间,使得VIVO成员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得以建立,并深刻影响了更多更年轻的日本摄影家。2

蔷薇刑 ©细江英公

1933年出生于日本山行县的细江英公便是VIVO成员之一。他和暗黑舞踏宗师的大野一雄,波普教母草间弥生并称为日本国宝级人物,是日本最有名望的在世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的老师。1954年他毕业于东京摄影短期大学,1959年即加入VIVO,次年年仅27岁的细江英公因系列作品《男人与女人》获得日本摄影批评家协会新人奖,并一举成名。1963年,凭系列作品《蔷薇刑》获得日本摄影批评家协会作家奖。1975年任东京摄影大学(现为东京工艺大学)教授至今。1983年,他又荣获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荣誉奖。细江英公摄影著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男人与女人》《镰鼬》《拥抱》《蔷薇刑》《人体》《高迪的宇宙》《日本的摄影家细江英公》等。本次摄影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其前四个系列作品的部分作品。3

细江英公曾经说过:“ 我摄影的命题是‘性’与‘生’,粗粒子与高反差是我的绝对条件” 2 。其实作为日本战后一代摄影家,在看待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摄影家本人和他的作品放置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框架下去看待,毕竟谁也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拽起来。日本在当时作为战败国,也是唯一一个承受核打击的国家,又被美国长期占领和实际控制,在那个环境中作为极富自尊又内心敏感的艺术家,他们必然承受着外来的和内在的压抑痛苦,一种转而向内寻找自我存在的精神冲动是他们作品中既隐约可见,又不愿畅所欲言的气息。这一点我想是我们在看待他们的作品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蔷薇刑 ©细江英公

通过我对细江英公系列作品的研究,我认为他的作品不乏这样的特质:首先就是对“性”的关注,它并不是一种色情的、情欲的意味。而是通过“性”的对立、对抗、融和、包容,来达到对生命的持续关注和思考。这其中,他早期的《男人与女人》便带着青春澎湃的热血气息和强烈的“性”的对抗与对立。这组作品强烈的视觉刺激打破了日本优雅含蓄的人体摄影,又直接反击了纪实所谓的 “ 保持画面的客观性,” 也正是他的勇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这组《男人与女人》也便使他荣获大奖,一举成名。当然,在他的其他诸如《拥抱》《蔷薇刑》以及《镰鼬》等作品中也不乏有着“性”的元素,只不过因其作品不同,所占比重不同而已。就如细江英公本人所说:“当时日本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是性。这不是一个色情、情欲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关人的根源的问题,我要用照片来证明这一点。” 3 但同样是有关 “ 性 ” 的作品,《拥抱》在这个关键字眼上的表现,则又是走向另一个方向,它更多体现了一种 “ 性 ” 的包容和融和,这也是我们在欣赏这两组作品时需要特别注意和区分的。

银盐原作展 ©细江英公

细江英公作品还有一个让我着迷的特质那便是他赋予作品的 “ 剧场感 ”,这一点可能从画面来看,《镰鼬》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这种具有“剧场感”的特质让我很容易就能想到罗杰·拜伦、乔-彼得·威金,以及马良。然而这种 “ 剧场感 ” 的形式背后则又因艺术家所拥有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内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作品的个性。《镰鼬》应该是细江英公与日本舞踏表演艺术家土方巽的第二次合作(《男人与女人》便是他和土方巽相识后合作完成的作品)。镰鼬是日本东北地区灵异传说中的一种妖怪,出没于乡村,行动敏捷,以镰刀般的利爪袭人。这个作品是细江英公和土方巽回到后者的故乡秋田等村落拍摄的,因此它既富有纪实摄影的特点,但又注入了细江英公把舞台剧场搬到自然的特质,而这一点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入了他对画面和拍摄对象的干预,也便是后来他自己所说的 “ 主观纪实摄影 ” 的含义。而这种 “ 剧场感 ” 也同样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

细江英公作品的特质在我看来还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即他对画面构成并不单单是作为摄影的一个基本要素,而是作品的某种仪式。这在《男人与女人》《拥抱》还有《蔷薇刑》中都有体现。而在《蔷薇刑》中,他似乎较之其他作品的构成特质,还加入了一些抽象和超现实的元素,这一点似乎把他的摄影触觉远远伸向了莫霍利-纳吉和那前后时期的达达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我想,这也便是“西方摄影”或者说“美国占领”带来的内在的影响吧。

男人和女人 ©细江英公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到的他作品特质,那便是前面提到的 “ 主观纪实 ”。这一点同样普遍体现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但比较有代表性的我想就是《镰鼬》和《蔷薇刑》。“ 细江英公则将《蔷薇刑》与《镰鼬》称为 ‘ 主观式的纪实 ’,这种重视主观性与内心的态度,在上一代报道摄影和写实主义摄影中是不存在的。就像土门拳所说的社会写实主义被认为是 ‘ 照相机与主题的直接关联 ’一样,直接表现主体对象的行为被放在主要着眼点上 ”1

提起 “主观纪实摄影” 自然要说到细江英公曾在很多场合提出的  “ 摄影球体二元论  ” ,他认为主观与客观既是一对矛盾,也是事物统一的两个方面。 “ 摄影表现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球体的两极来做比喻。这个球体的一极是 ‘ 主观 ’ ,另一极则是 ‘ 客观 ’,而摄影家则是一个旅行者,穿行于主观与客观这两极之间的艰难旅行中,……无论他停留在哪儿,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主观或客观,只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3

最后,再来说说《蔷薇刑》吧。关于这个作品可能更多人的脑海里闪现的便是那张三岛由纪夫嘴含蔷薇凝视观者的半身裸照。其实文学天才三岛由纪夫在这组作品中更像是一个摄影师细江英公的模特。他们在三岛由纪夫的家和工作室拍摄数次,他完全按照细江英公的指导做好一个模特,按细江英公的说法来说,这是“ 砸烂偶像 ” 的拍摄。其实面对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总感觉到它的内在包含了 “ 性 ” 和对生命的本质拷问,还隐隐约约散发着佛家一种悠远沉重的悲悯。就在结束这篇评论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段文字,“ 细江英公是一名佛教祭师的儿子,他自己后来也是佛教徒 ” 4


参考文献:

1.《日本艺术摄影史》,西村智弘著,林叶译;

2.《日本摄影史笔记Ⅰ》,饭泽耕太郎撰写,录入黄亚纪编译的《写真物语Ⅰ:日本摄影1889-1968》;

3.《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顾铮编译;

4. 《细江的“剧场”》,曾焱著: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第21期。

镰鼬 ©细江英公


镰鼬 ©细江英公


镰鼬 ©细江英公


镰鼬 ©细江英公


蔷薇刑 ©细江英公


关于艺术家

细江英公被称为是日本乃至世界摄影界鬼才,是战后日本的第一代现代摄影教父大师,和暗黑舞踏宗 师的大野一雄,波普教母草间弥生并称为日本国宝级人物,是目前日本最有名望的在世摄影大师森山 大道的老师。细江英公是一名佛教祭师的儿子,1933出生在日本山行县,不久就被带去东京。纵观他的作品,似乎 都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并且以其系列形成独特的风格,增加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他的和人体相关的画 册《男人与女人》(1961年)及其续集《拥抱》(1971年)等,以梦幻的魅力赢得一代人的喝彩。


Hideko Hosoe is known as Japan and even the world photography ghost,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odern photography after the war in Japan godfather master, and dark dance master  Ono A male, pop godmother Kusama Yayoi and known as the Japanese national treasure  level figures, is currently the most famous living photography master Mori Mountain avenue  teacher. The son of a Buddhist priest, Hideko Hosokae was born in Yamayuki Prefecture in 1933 and  was soon taken to Tokyo. Throughout his works, there seems to be a dreamlike feeling, and  the series form a unique style, increasing the mysterious color of the picture; His books on  the human body, such as "Men and Women" (1961) and its sequel, "Embrace" (1971), won a  generation's applause with their dreamy char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微店购买艺术作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画廊展 | 细江英公银盐原作展

观看 ViewArtGalle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