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及导读|《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简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湘潭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为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设有毛泽东思想研究、公共管理、法学、经济学、比较文学与文论等栏目。
1
本期目录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探索与贡献
——以“第二个结合”为视角
黄显中,唐韵(1)
毛泽东塑造新中国形象的叙事话语分析
贺政凯(10)
“收入分配研究”专栏(2篇,主持人:刘长庚)
国有经济如何影响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刘长庚,黄妍,王宇航(17)
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程名望,谷阳,韩雨萱(27)
法学研究
党和国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研究
吴建雄,黄琼(36)
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周敏凯,时晓建(46)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要素论析
原美林(51)
公共管理研究
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基于技术-制度-文化的分析框架
钟葳,梁丽芝,张运(58)
乡村校长社区领导力的价值逻辑与型塑路径
单莹(66)
规则下乡何以促进村庄自主性
——基于浙东张村的田野调查
李青,郭梓焱,刘春湘(73)
我国乡村治理多元规范及其功能研究
陈潮辉(81)
“红色旅游研究”专栏(2篇)
红色旅游中原真性感知对出游渴望的影响
——旅游涉入和收入预期的调节作用
许春晓,王祺慧(88)
基于游客感知的红色旅游演艺体验模型建构
陈喆芝,杨梦圆(95)
政治学研究
根本准则: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线要求
周小毛(102)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对传统知行观的创新性发展
方红姣,吴冬瑜(108)
文明实践赋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逻辑、内蕴动力及实现路径
张明海,周勇(116)
“女性主义文学/性别研究”专栏(3篇)
社会、家庭与文学转型期的知识女性命运
——以湖南衡山陈氏家族陈撷芬、陈衡哲两姐妹为中心
刘钊,李坤(122)
公主与女巫的艺术形象演变
——以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为中心
汤素兰(130)
《恰似水于巧克力》厨房空间中的自然、感应与女性
李宇舒(137)
文学研究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
——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吴玲英,李蒙蒙(142)
“她”综艺女性形象的叙事悖论
黄春霞,潘育卉(150)
朱利安·巴恩斯小说中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李婧璇(157)
哲学研究
资本主体性的成因及其消解——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
王肖帆(163)
从等级差异到阶级对立:马克思阶级概念的本质意蕴及其理论价值
黄杜,彭定光(169)
语言学研究
语言游戏·语言实验·语言诗学——语言诗的谱系学研究
吴静芬(175)
文化研究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应然理路与实然向度
齐绍平,谢玮玉(182)
中国非遗对外翻译传播人才的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模式
邓军,段慧如(188)
2
本期导读
01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文明的探索与贡献
——以“第二个结合”为视角
摘要:现代文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在探索中国现代文明过程中,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时代领航把准中国在时代精神中的现代化方向和方位,开觉中国现代文明理想;以思想解放把住革命主体性力量充分发挥的基点和基地,开源中国现代文明力量;以历史主动把稳中国社会发展最大可能性的步骤和步伐,开辟中国现代文明道路;以实践探索把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念和理路,开建中国现代文明形态。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从“第二个结合”深层次汲取毛泽东思想智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文明的未竟事业。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贡献
作者:黄显中,唐韵
02
国有经济如何影响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摘要: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经济对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经济比重上升能够显著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且该影响是国有经济工资溢出效应和效率损失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国有经济比重较低时,其工资溢出效应是提高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主要方面;当国有经济比重较高时,其效率损失效应在提高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国有企业有更高工资或更低效率时,国有经济提升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会增强。当劳动力供给充足或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国有经济对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果会下降。因此,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持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经济;非国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工资溢出;效率损失
作者:刘长庚,黄妍,王宇航
03
党和国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是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的功能互补和有机结合,是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即党的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理论的制度成果。党和国家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总体架构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党内监督主导机制以及纪检监察监督统筹机制来支撑。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涵盖党对监督体系中的各个监督要素的全面领导,是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党内监督主导机制是监督体系中各类监督的方向引领和重要示范。纪检监察统筹机制的功能是:跟进和落实党内监督、保障和接受人大监督、指导和衔接行政监督、衔接和加强司法监督、保障和支持民主监督、接受和引导群众监督及舆论监督、整合和协调审计财会统计监督力量,使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监督体系;领导机制;主导机制;统筹机制;贯通协调
作者:吴建雄,黄琼
04
数字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基于技术-制度-文化的分析框架
摘要:数字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又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创新手段。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技术、制度、文化始终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三者沿着技术破局——制度调适——文化引领的承续关系引领乡村治理的现实走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重构了乡村治理的内容与形式,在制度体系、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传播等方面积累了数字治理的现实基础;然而,监管缺位与情法两难、文化断层与认同淡化、硬件落后与软件互斥等制度、文化与技术层面的现实困境,弱化了数字乡村治理的法治、德治与自治环境,影响了数字乡村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数字乡村治理仍存在较大的张力。基于此,提出数字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双重保障,扎实乡村数字治理的法治保障;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与认同,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文化环境;硬件接入与软件平台同步建设,夯实数字乡村治理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治理;数字技术;乡村文化
作者:钟葳,梁丽芝,张运
05
红色旅游中原真性感知对出游渴望的影响——旅游涉入和收入预期的调节作用
摘要:基于后后现代主义视角,借鉴唤醒理论,以实验研究方法探究了原真性感知对情绪唤醒和旅游者出游渴望的影响。实验一表明创造性真实感知和现实性真实感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验二表明相对于现实性真实感知,创造性真实感知对旅游者情绪唤醒的影响更强;实验三和实验四分别验证了旅游涉入和收入预期在红色文化原真性感知和情绪唤醒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从后后现代主义视角观察原真性感知的思路,认为可以通过科技和艺术手段来增强红色文化原真性感知体验感。
关键词:红色文化原真性感知;情绪唤醒;出游渴望;旅游涉入;收入预期
作者:许春晓,王祺慧
06
根本准则: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线要求
摘要: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重大变革。确保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处在关键和核心位置的根本准则。从涵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基础、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国际地位和基本规律的五个维度,超越一般性准则,凝练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准则。五条根本准则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也是贯穿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始终的强制性规范。
关键词:文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本准则
作者:周小毛
07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对传统知行观的创新性发展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优秀的认识论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继承中国优秀的知行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实事求是”精神的同时给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知行观的内涵。其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再次,中国共产党的知行观,在重视“德性之知”的同时,更加注重“见闻之知”,其重点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且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践行中华优秀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传统知行观
作者:方红姣,吴冬瑜
08
社会、家庭与文学转型期的知识女性命运——以湖南衡山陈氏家族陈撷芬、陈衡哲两姐妹为中心
摘要:陈撷芬、陈衡哲同出于湖南衡山陈氏家族,三代先辈辗转各地为官,为清末江苏常州有名的官宦世家。她们处于清末、民初不同的时代,以办刊、执教、创作等方式倡导女权思想、推动女性写作,生命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以陈撷芬、陈衡哲为中心,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分析政治生活、家庭生活对于她们创作和命运的影响,纵向探究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在思想上和文体观念上的继承性和创造性,是对长久割裂的新、旧文学观念的弥合,也是对近现代妇女思想史的综合考察。
关键词:陈衡哲;陈撷芬;文学转型
作者:刘钊,李坤
09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摘要: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键词:弥尔顿;《失乐园》;荷马史诗传统;《伊利亚特》;女性定位;“他者”;改写;“自我”
作者:吴玲英,李蒙蒙
10
资本主体性的成因及其消解——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
摘要:剖析资本主体性的成因是推动人的主体性实现彻底解放的关键。资本的主体性是资本以自身为根据,实现价值的自我保存和增殖的能动性。资本成为主体意味着价值增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导原则。资本与雇佣劳动独特的生产关系导致资本占有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权,进而导致劳动的生产力成为资本的因素,劳动的主体性成为资本的主体性。资本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生产性、无限性、过程性和强制性,这些特征相互关联,统一于价值的增殖原则。资本主体性不是永恒的,资本关系的内在矛盾预示了资本主体性的历史性,这为人追求主体性的彻底解放提供了理论的必然性。
关键词:资本;雇佣劳动;主体性
作者:王肖帆
11
语言游戏·语言实验·语言诗学——语言诗的谱系学研究
摘要:从谱系学的视角溯源美国语言诗的传承与发展,探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格特鲁德·斯坦的语言写作实验与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语言诗学观之间的内在关联。藉此揭示语言诗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梳理语言诗独特写作范式的发展脉络,从语言表征形式到内在意蕴,从点到线到面,综合解读语言诗支离破碎的外表下蕴藏的语言整体观、社会历史观和动态发展观,让读者对语言诗有更客观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格特鲁德·斯坦;查尔斯·伯恩斯坦
作者:吴静芬
1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应然理路与实然向度
摘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通过厚植人力资本、筑牢精神底蕴、夯实机制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助力。然而,受制于资源布局不均衡、治理结构不完善、专业设置不适配和产教融合不深入等多重困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进程缓慢。立足于此,着眼于全领域覆盖、全生命周期、全社会认可、全技能贯通四个维度,提出统筹均衡资源布局,强化共同富裕支撑;深化完善治理体系,加强共同富裕引领;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增强共同富裕驱动;开辟产教融合通道,坚实共同富裕保障的实然路径,以期充分释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能效,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应然理路;实然向度
作者:齐绍平,谢玮玉
·END·
投稿入口
https://xtdx.cbpt.cnki.net/
欢迎投稿本刊,本刊处理期限为两个月,如超过两个月没有收到用稿 (修改) 回复,请您再投它刊。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请勿上当!
公众号编辑 | 余锶淇
审核 | 肖钊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