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有声书推荐:香港人如何看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是讨论“五四运动”的核心命题,“五四运动”又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对此核心命题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香港著名出版人陈万雄博士是如何看待这个命题呢?
陈万雄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博士
香港大学博士学位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香港太平绅士
陈万雄博士著作《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对“五四运动” 溯源穷流,整理了大量分析和归纳后的史料,并得出了其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
“识人性,谓之情商;通古今,谓之格局。”
今次,陈博士将这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改编为令听众通晓的课程,正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大家反思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课程内容
五四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何值得我们去了解?
“五四运动”有狭意的“五四运动”和广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以北京青年学生发动的示威行动,然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和工商各界的一个社会政治运动。
其运动目标是反对以日本为首列强加于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侵略行为,同时反抗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利益的的爱国运动。
近代中国不乏这种反对外国侵略反对卖国行为的爱国运动。五四前后就不少这种运动,如1903年的“拒俄运动”、1905年的“反美压迫华工的运动”以至“12.9运动”等。
广义的“五四运动”所以重要,是其间出现了、以革新文化思想的运动。对自我文化思想的革新的运动,如此激烈如此彻底,可以说是中国二千年历史未曾有过的,此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亦极其深远。
这运动已经经历一百年了,一个对此后影响如此深远,甚至至今仍议论纷纭的历史运动,所以值得我们关心和认识的。
讲五四运动,不能孤立地讲。要从超过一百五十年来近代中国一连串的改革运动去讲,才能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自鸦片战争以后,愈往后,中国人愈感到国家民族的危机,以至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有此危机,这百多年而出现一连串的自我改革的运动。每一运动重心虽有不同,但最根本的目标却是一致。
主要有二大目标。一反抗外国的侵略,以“救亡图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奋斗目标只是“救亡图存”,即是不要被灭亡,要能生存下去。这种目标很卑微,从中也可以见到百多年来中国和中国人的可怜和危机的深重。
一个世界四大文明之一、曾建立过伟大的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和中国人,绝不会甘心和满足于“救亡图存”的,所以百多年来的自我改革另一个目标,是求中国的富强和复兴,能重新挤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和文明之林。
如何改革,才能救亡图存,才能使中国重新崛起,这就是百多年来志士仁人改革的目标。如何改革才能达到这二方面的目标,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认识过程。艰难的地方,要逐步认识中国当前的落后的理由;二是还让更多、更广泛的国民有此觉悟而献身于救国图存的努力。
以上内容出自《陈万雄博士说五四运动一百年》,前三期课程内容已经上线喜马拉雅平台!
想要解锁更多内容,扫码登入知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