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村往事:那年那月 无问西东
热映电影《无问西东》
再现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故事
初心永驻,一生坚守
那大家知道吗?
历史上的“第二集美学村”
则是大田版的《无问西东》
▲图为日军从金门炮击厦门
抗战八年内迁,从沿海到山区,在条件极其困苦的环境下,全体师生“担当天下”,“不畏艰险”,走出了一条沧桑而辉煌的办学道路,为波澜壮阔的集美大学百年校史留下了最具血性的一笔!
▲日军炮击厦门
历史上的“第二集美学村”堪称大田版的《无问西东》,当时集美职校内迁大田,办学8年,在抗日烽火中淬火成钢,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历史佳话、传颂至今。
“1939年1月集美职校内迁大田,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校14个班614名师生为了心中的梦想,吟唱着《流亡三部曲》,肩挑背扛着教具、图书和行李一路跋涉,翻山越岭徒步赶到了大田。”谈起“第二集美学村”,大田一中退休教师范立洋如数家珍。范立洋的父亲范鸿声,当年是集美高商学生。受父亲的影响,范立洋多年前开始收集整理这段历史。
陈维风早年毕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后被陈嘉庚校主选送日本留学。1940年春天,他在广东任职,听说战乱内迁大田的母校师资奇缺,毅然响应校主的号召,辞别了病榻上的爱妻,买了一对箩筐,一头挑着铺盖,一头挑着幼女,从广东徒步跋涉22天到大田报到。
▲在远离海岸线的山城教学水产航海知识
集美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即现在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和厦门海洋学院的前身,当时堪称中国航海教育史的“一枝独秀”——在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一所没有停办的航海学校。 没有教材,教师们自己编写,师生一起刻印、装订;为了实习,师生们在均溪水深流缓的塔兜潭河段搭了个高台训练跳水;为了养殖学科实习,大伙儿又开辟了两个养鱼池……
▲均溪太浅,不符合跳水训练标准,在水深流缓处再深挖5米;水深够了再造一个跳水高台。
1939年9月20日,6架日寇飞机侵入大田上空进行扫射和轰炸,集美职校和毗邻的大田中学教学楼被炸毁,书籍、仪器等损毁殆尽。防空警报拉响,师生们跑到后山的森林里,教官清点人数发现,水产航海学校学生林先立因为生病没有疏散。巫忠远老师立即率班长、舍长冲出密林将学生背出。这时,日寇500磅的炸弹从天而降,林先立的床铺被炸得粉碎。
“巫老师给予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立志终生报效母校。”林先立学成毕业后,留校担任体育教师。
学校被炸毁,师生们再次面临流离失所的险境。紧急关头,深明大义的玉田乡亲慷慨腾出了43处宗祠、民居,安置了流离失所的集美师生。村民们还和师生一起修葺房屋,仅用10天,集美职校顺利复课。
上空的敌机还在盘旋,怎么办?师生与村民将课堂开设到森林中。范立洋描述着当时“森林课堂”的情景:浓荫蔽日,集美职校的学生结束了出操、早读,用过早餐之后,就带着课本走进仙亭山,十几个班级的学生有秩序地分布在林间的空地里;黑板挂在树上,老师站在树前,学生坐在地上,书籍放在膝上,头上是日本鬼子的飞机在呼啸,林中是集美师生的琅琅书声……
范立洋说:“虽然艰苦,但大家都知道唯有读书,才能救国。陈嘉庚先生以及千百万海外侨胞的动人爱国热情、民族气节的可贵风范,给师生树立了学习榜样。”
▲醒目的校训、激昂的校歌,深植在全体师生的心中,规范着师生们的言行。
1940年11月,陈嘉庚回到故乡福建,专程视察大田集美职校,发表演讲《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陈嘉庚先生离校之后,同学们更加努力地读书,更加深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向校方要求:减低伙食标准,改主食每日“干稀搭配”为“三餐稀饭”,把节省出来的伙食费捐给政府买飞机打鬼子。
校长叶维奏接到学生会的请求深为感动,但以“同学们正在长身体时期,降低伙食标准会影响健康,校董会决不会同意”为由婉拒了请求。学生代表又找到校董陈村牧先生,说:“为了打鬼子,我们宁愿少吃一口饭!”学生爱国、老师爱生,双方反复“拉锯”,最终达成“每周六中午一餐干饭,其余吃稀饭”的协议。
大田集美职校师生的爱国义举,影响了集美学校安溪校区。1943年4月,两地集美师生共同筹集的捐款,购买了三架战机,命名为“集美号”。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从军热潮中,集美职校学生响应校主陈嘉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踊跃投笔从戎,仅1944年6月至1945年5月,集美商业、农林、水产航海3所职校就有170名学生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走上抗日前线。
文化不灭,国家不亡。抗战一结束,300多名航海专业的毕业生接母校的通知,立即到厦门集中,补实习4个月后就扬帆起航,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中坚。
动容
校史钩沉
“第二集美学村”无问西东
来源:集美大学
文:郑宗栖
编辑:黄碧娟 |编审:刘意婷 王德胜
天下集美整理,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xmtxjm@163.com
近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