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健:一部充满画面感的法哲学

麦读 2021-09-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光石法学院 Author 王健

麦读君按:王健教授是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长期关注法学教育问题。他看完《严肃点,我们在讲法哲学》后,专门写了这篇书评予以推荐。王老师认为这本小书里面所包含的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可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法学院学生如何吸收和借鉴这个「有益滋养」,本书诚可谓一种有益的尝试




作为法学院学生的一门课程,“法哲学”或“法理学”常因内容抽象、术语艰涩、话语系统的不在地而令学生们头疼不已。青年学者田峰正是经历了这样一种痛苦磨炼但又从中获得愉悦的众多学子之一。


根据自己多年学习体验和反向总结,他深深体会到“前人写得很快乐,可苦了法学院的学生们。靠Ctrl+C和Ctrl+V搞出来的文献综述很难逃过法理老师的火眼金睛,挂掉期末考试可不是什么让人喜闻乐见的事儿。可是,文献无边、回头不见岸的滋味确实不太好受。如果我们能大致了解法哲学作为一门知识的发展脉络,顺便还能聊聊大牛之间的各种人物关系,比如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不对付,应该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作者自称写这书的初衷是“因为好玩儿”。“正儿八经地扯扯闲篇也是一种不错的调剂”,反倒是各种主义、观念、范式、进路看多了会头晕目眩。为避免“法哲学”可能带来的令人生厌的误解,使其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浸入法科学子们的精神世界,甚至能感到这门课程、这门科目的魅力,他以自己多年学习体验,进行了一种“不正经”的写作尝试,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这样一个写作目的,作者首先确定:把握好法哲学的知识脉络,要注意两个着力点:一是“学者提出的学说”,二是“提出学说的学者”。这一认识,与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强调“法制史要见人见思想”的写作要求异曲同工。由此出发,本书选取的写作对象,要么特能写、要么特能说、要么既能写又能说,关键是“都是有故事的人”。在作者看来,这些人思想深邃、学说精妙、文章难懂、逸事好看。这就是作者确立的法哲学写作体例框架。


的确,为了正经,人们往往不得已选择了“不正经”的方式。由于本书主题的性质和内容范围的限定,这部篇幅适中的专书里面所设置的二十四个专题中,基本是通常西方法律思想史所关注的经典人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奥古斯丁出发,中经阿奎那、马丁·路德、格劳秀斯、培根、霍布斯、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卢梭、休谟、康德、黑格尔、边沁、萨维尼、耶林、奥斯丁,一直到哈特、庞德、罗尔斯、波斯纳,以及与上述人物同时代或与其学说密切相关联的学者、思想家,几乎囊括了西方法哲学学术系统中的所有重要人物和相关学说、思想、理论。从这一点来讲,该书选题具有一定的通论性质。


但与许多冠以“西方法律思想史”或“西方法理学”之名的教材或专书不同,这书在叙述每个专题时,并不是死板地按照“生平简介”(生卒年月、从事的主要职业、代表作名录)+“主要观点”(提炼若干重点范畴加以叙述)+“点评”的模式,而是将人物的学说、思想还原并融入到他的职业生涯的场景当中,于是那些以抽象、晦涩、费解、枯燥的概念和术语搭建起来的学说、思想和理论,如同把鱼儿从篮子里放归江河,顿时活跃了起来,充满生机活力和画面感。


一方面,在写作体例设计上把人物、思想和事儿联系了起来。其实,作者所谓的“极为好看的逸事”,正是理解人物思想、学说的重要背景。这么做的理由不难理解,思想是人的思想,不是别的,而人的思考又离不开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场景。缺少了特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没有星体的天文学、没有矿石的地质学。其结果,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某人某思想,更能看到这种思想是从怎样的环境场景下产生的。故事性本身就意味着趣味性。读物的如此安排,怎能会使学生再感到枯燥无味呢,尤其对于初学者。


其实,这种把思想、学说和理论按照人物职业生涯的发生经过渐次铺陈并以提炼标志性概念进行叙述的写作方式,在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写作中还比较少见,它甚至不是法律思想史的写作范式。我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一部这样典型的著作,但在自然辩证法或者科技史、科学哲学一类的专业写作中,这种写法极为常见。


二是除了充分运用使文字活跃起来的写作技巧外,作者还在书中选用了92幅插图,有古人,有今人,有本人,有他人,有雕像,有照片,有书影,有手稿,有残卷,有场景,例如罗马市民察看十二表法、为躲避政治风波格劳秀斯藏入书箱、庞德与中国法学家们合影,这些图像信息充满趣味,也必令读者增进对文字信息的理解。



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采用锁线订,自不必担心会折断书脊大梁,因此阅读时毫无屡屡折压书脊之苦(当下书籍的印制装订多用胶钉,在双手被键盘占用的时代,当阅读与电脑操作一并进行时,经常顾此失彼,极感不便),开本大小适宜,这都是这本小书值得一提的优点。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汉密尔顿等人著的《联邦党人文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西蒙·库兹涅茨的《各国的经济增长》等著作,过去我都翻阅过,一个重要感受就是这些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思考和研究当时当地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结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38-347页)


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提到的著作,和这本小书指向的主题大致相当。这本小书里面所包含的思想资源和概念工具,可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法学院学生如何吸收和借鉴这个“有益滋养”,本书诚可谓一种有益的尝试。



2020年11月22日凌晨改定




- 彩蛋 -


现在点击购买这套书↓可以获赠麦读书袋一只





谢谢你,点亮「分享、点赞和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