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画笔呼唤和平|一张来自法国的南京面孔

城市面孔 CityFace 2022-01-19



相比《城市面孔》之前的嘉宾,采访帕赫先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问题。尽管帕赫先生此前多次来到南京,但他的中文说得并不流利,我们的沟通全程需要借助翻译来完成,这也给访问环节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早就听闻热爱中国文化的帕赫在南京成立了一间工作室,拜访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把工作室选址在南京老城区的巷子里,且布置得非常“接地气”。帕赫通过翻译告诉我们,他最想体验的就是这种“老南京”的生活氛围,对于这间小小的工作室,他非常满意。


今年,帕赫依旧打算在南京小住一个月进行创作。不同的是,这次来宁,他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南京面孔。“南京面孔”是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推选出的最具南京特色的十张人物名片。今年的“南京周”走进了法国巴黎,作为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帕赫的入选毫无争议。



帕赫生于1961年,是一位法国画家,他和南京的结缘要追溯到十年前。那时他还和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不了解。在去往杭州的路上,是中国友人的一番话帮他打开了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大门——“知道吗?这里曾有30万人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


听到这句话,帕赫震惊了。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和平而幸福的国度,他从来不知道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悲剧。



返程回国时,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更是让他愤怒不已——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也是那一刻起,他决定动笔为南京创作一幅作品,用画作告诉世人日军侵华的真相。尽管那段历史已过去七十多年,但它值得被永远铭记。


2015年12月10日,帕赫将历经六个月零五天创作的巨幅作品《暴行》捐赠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是从那一天起,他正式成为南京市荣誉市民。



帕赫对南京的热爱,不输给任何一个在这座城市长大的人。他爱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底蕴,每次来南京他都要去爬一次城墙,逛一逛明孝陵,去周边的古镇上踏青,寻找创作灵感。他爱这座城市热情的人民,市文联的工作人员、翻译、工作室附近的清洁工都是他的南京朋友。他也爱这座城市的美食,尽管市文联为了表示对外宾的礼遇,为他准备了法国菜肴,帕赫还是会好奇其他工作人员盘子里的中国菜。在中国友人的推荐下,他吃过臭豆腐、烧饼、麻花、盐水鸭等中国食物,竟然也都能接受。



得知第二天拍摄时,栏目组可以把他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画调出来,帕赫很是兴奋,他本人也有2年时间没有看到这幅画了。次日清晨,我们见到帕赫时他的脸庞有些泛红,女儿夏梦偷偷告诉我们,她的父亲得知能够再次看到画作非常开心,前一天晚上喝了小酒。



这是一幅长7.46米,宽2.35米的巨幅画作。厚重到需要五六个人一起动手才将它全部展开。当画作完全打开时,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让现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我们没有想到,一位来自法国的画家能把那段苦痛的历史描绘得那么深刻。虽然我们的语言并不相通,但是艺术的力量就在于它不分国界,画作已经向我们诉说了创作者的思想。



我们问帕赫,他是否会在南京周上把这段历史讲述给巴黎的市民,帕赫说当然。停顿了一会儿,他说,其实他更想告诉世界——现在的南京已经是一座美丽、现代化的和平城市,希望有更多的欧洲人能来南京看一看,了解一下这座充满魅力的东方古都。



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公祭日,帕赫将再一次回到南京。作为南京面孔,缅怀那些在国殇中逝去的人,向这座城市表达他最深沉的哀思。


想知道巨幅画作《暴行》的创作历程?

想了解一位法国画家与南京城的故事?

12月9日17:15,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城市面孔》——“帕赫·一个法国人的南京记忆”

我们期待与你相遇。



《城市面孔》人物征集
1、征集时间:长期。
2、定位:南京城中有关注度、自带流量的标杆个体。
3、要求:与南京有故事、和南京有联系、对南京有影响。
4、报名方式:请后台留言说出你心中的人物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