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访谈丨中国科学院院士 气候学家符淙斌:智者气象万千

CityFace 2022-01-19



符淙斌院士是《城市面孔》“院士访谈系列”采访到的第一位嘉宾。采访前,我们对他的专业——大气科学并不十分了解。尽管针对符院士所从事的“全球变化研究”做了一些功课,但对于此次访谈心里仍有些忐忑。



今年已经八十岁的符淙斌院士精神矍铄,依旧坚持工作在一线科研岗位,且每学期都会开设面向本科生授课的课程。南京大学大气学院的老师告诉我们,这在院士中是相当罕见的。南大的学子非常幸运,能够在本科阶段就领略到院士风采。


符院士讲话语调温和,语速适中,与他交谈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对于一些我们不理解的专业术语,他会非常贴心地用浅显的方式来解释说明。而对于一些我们做过功课的提问,他也会有所察觉并给予肯定。一小时的专访,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符院士的智者风采。



2018年5月28日,习总书记曾在院士大会上做出讲话,对两院院士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出席会议的符淙斌院士对于这个评价非常感动,这是国家和人民对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肯定。而六十年前,符院士走进大气科学领域却缘起于一场阴错阳差。



符淙斌院士1939年出生于上海松江。儿时家乡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夏天的台风。台风来袭时,巨大的能量摧毁了邻居的房屋,这让年幼的符淙斌感到既害怕又好奇。高考时,理科成绩优秀的符淙斌最想报考数学专业,但因为10个志愿没有填满,就在老师的建议下填报了南京大学气象系。那时的符淙斌对于气象这个学科研究什么还并不十分清楚,最终却出乎意料地被南大气象系录取。



南京是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和气象教育的发源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前身“气象系”是由一代学术宗师竺可桢创立。符淙斌在校期间师从的时任院长朱炳海也是学界泰斗。良好的理化基础加之名师指点,让符淙斌的学术水平突飞猛进。



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符淙斌确立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大气—海洋相互作用”。提出了海温-副高雨带位置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并长时间被应用于中央气象台的汛期预报。



上世纪80年代,著名大气学家、中科院院士叶笃正先生积极组织、领导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并向符淙斌发来“邀请函”。而对于这个突然到来的机遇,符淙斌却有些犹豫。彼时,他已经深入研究“陆地—海洋相互作用”课题近十年,正是出成果的时候。这个时候转向一个此前完全陌生的领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经过了半个月的反复考虑,符淙斌最终给了叶先生肯定的答复,成为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自此,符淙斌全身心投入到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的科学研究中。先后主持、组织和推动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一系列国家级研究项目,其一系列重要科学思想对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深耕于大气科学领域60载的符院士,门下已是桃李满园。访谈中,他告诉我们:“学生愿意做我的学生,考我的研究生,我就要对其负责,帮助他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他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人才。”所谓为人师表,大概就是如此了。


对于学生们纷纷走出国门,符淙斌也给予理解与支持。但他内心里还是盼望着有朝一日学子们学成归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15分钟的访谈太短,无法完全展现符院士大气学学术生涯中气象万千的智者风采。唯愿浓缩在这短短的15分钟的对话,能够让观众们领略到一位当代学者胸怀天下的学术思想以及《城市面孔》栏目组对于科学工作者的无限敬仰。

      

1月6日17:15,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城市面孔》开年第一期——院士访谈“符淙斌:全球变化研究领航者”,我们期待与你相遇!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气象万千!



《城市面孔》人物征集
1、征集时间:长期。
2、定位:南京城中有关注度、自带流量的标杆个体。
3、要求:与南京有故事、和南京有联系、对南京有影响。
4、报名方式:请后台留言说出你心中的人物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