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浪子”传奇:最老的岩棍,最深沉的爱
2018
肯
道
尔
| 肯道尔 (四川) 山地嘉年华 |
本文作者:@壹小明
肯道尔(四川)山地嘉年华
特展《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预告片
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就是野兽。
——亚里士多德
他是谁?
弗莱德·贝基(Fred·Beckey)去世的那一天,很安详。
他没有像其他伟大的攀登者一样,如流星般坠落在壮阔的喜马拉雅山谷,身体分崩离析,最终画上一个轰轰烈烈的句号。
在一切开始的开始,你肯定会问,弗莱德·贝基到底是谁?他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他94年的传奇生涯中,他与中国,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图源自:Jeff Johnson
弗莱德一生有很多标签和关键词,笔者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是:攀登,流浪,写作,姑娘。
虽然排名不分先后,但都缺一不可。如果你只了解到其中一项,你都永远无法真正走近他这一生。
攀登先锋,首登之王
从某种角度上讲,弗莱德·贝基就是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攀登者,或许可以加上“无之一”。他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攀登界的精神偶像。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海报
1939年,学完了当地社区的攀岩课程后,17岁的弗莱德和弟弟两个人就跃跃欲试地开启了大型山峰的远征。他们登顶了绝望峰、沃丁顿峰等一系列著名的高难度技术型山峰,从那时起他就已经跻身北美高手行列。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片段
在这之后的五十年中,平均每一年,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周他都保持一座山峰首登纪录的诞生。直到九十年代初,老爷子七十多岁时,他的首登记录已经积攒到数百个。轨迹遍布阿拉斯加、北美、中国,这些拥有丰富未登峰的狂野之地。
这个“首登纪录”不掺杂水分。弗莱德·贝基对于山峰的审美要求之高,不亚于对姑娘的筛选(“姑娘”这事儿,后文再谈)。很难在一篇文章中全部列举他的首登山峰,暂且举几个代表性的攀登,足可以说明他对山峰的品味。
40年代的沃丁顿峰一战成名
图源自:Maxi Kniewasser
40年代攀登恶魔拇指峰
图源自:John Scurlock
50年代的黛博拉峰
图源自:CARL BATTREALL
2000年77岁再战稻城亚丁的央迈勇峰
图源自:网络
在他攀登过的众多山峰中,只有一座8000米,洛子峰。他的目的不在于集齐14座8000米成为登山网红,他的征途是未登峰和姑娘们。“弗莱德要么是爬在岩壁之上,要么就趴在姑娘身上。”
上世纪60年代,当时优胜美地的攀岩小鲜肉“伊冯”拜弗莱德为自己的导师,两个人一起出征加拿大的迪丝·卡维尔峰北壁。当时所有人都说这就是一次自杀性攀登。
直到几十年后,当伊冯·乔伊纳德回忆这次攀登时,依然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首登。名字有点眼熟?没错,弗莱德的这位弟子伊冯·乔伊纳德,就是Patagonia和BD两家顶级户外装备公司的创始人。
弗莱德和伊冯另一次让人颤栗的攀登:南豪瑟塔西拱壁
图源自:Steph Abegg
在北美攀登,无论是阿拉斯加,落基山脉,还是斯夸米什的众多经典路线,首登者都是弗莱德。
你看,无论是美国登山史,还是各种顶级户外装备,追本溯源都与弗莱德脱不了瓜葛。“他一个人身上浓缩了北美整个登山运动史。”
攀登界百科全书
弗莱德一边过着“Dirtbag”的生活,弗莱德还一边写书。弗莱德写过的攀登路书,可以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而且是字面意义上的“等身”。
最经典的《喀斯喀特山脉登指南》、《北美攀登指南》、《弗莱德最爱的100条攀登路线》,在北美攀登界都被当作“攀登圣经”一样的存在。可怕的是,他书中提到过的每一条路线,他都亲自验证过。
弗莱德的记忆力也让人瞠目结舌。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攀登中,他能精确的把每一座山峰的每一条路线的每一个脚点和手点都精准地记录下来。美国《Outside》杂志曾把他誉为“活着的攀岩百科全书”。
图源自:Instagram
在美国攀登界,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弗莱德的“黑皮书”。谁拿到了弗莱德的那本“黑皮书”,谁就可以制霸任何北美任何一条经典攀登路线。
流浪攀登
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做“岩棍”,换个说法就是“流浪攀登者”,英文叫Dirtbag。就是一帮辞掉高薪工作,以极低的物质需求来生活,把全部生命都泡在“岩壁”上的人。
岩棍指的不仅仅是一种群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和一种文化。在中国的派生体系,就是聚集在白河攀岩的一帮攀岩老炮儿。他们虽然四肢发达,但可都是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打保护,求食物”
把攀岩等同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这张照片激荡了无数人的灵魂
Dirtbag最真实最纯粹的写照
“Dirtbag”文化可以追本溯源到上世界五六十年代优胜美地的那帮以“Camp4”为首的攀岩嬉皮士。如果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话,发现“Dirtbag”和“公路旅行”的鼻祖和唯一源头,就是弗莱德·贝基。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 片段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很好奇,就这么一位集“攀登成就”与“著作等身”的老头子,为什么之前都没有听说呀?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Dirtbag”。真正的Dirtbag一定是名不见经传的,因为他不关心自己的名气和营销手段,他的生命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将每一条攀登路线死磕到底。
弗莱德·贝基的很大一部分个人魅力,来源于极其牛逼的攀登成就与极其低调的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强烈反差。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 片段
与他同时代的攀登者,都上了杂志封面,做了公司创始人,成为网红,而弗莱德只要在他数百次首登路线中,拿出其中任何一次经历说事儿,媒体都会铺天盖地。但他却选择了海子诗歌中的生活:“当众人齐聚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
是他自己选择了这样孤独的生活。真的孤独吗?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哦,我的姑娘!
弗莱德一生无妻无子,但“姑娘”又是弗莱德永恒的话题。每次在帐篷里,弗莱德只聊两件事:这次的攀登路线,以及他追过的各种姑娘们。
弗莱德口味是那种典型的金发、高挑、丰满的白人姑娘。据不完全统计,从1940年代弗莱德叱咤登山界开始,到前几年的耄耋之年为止,老头子在攀登之余的时间,可以说是“夜夜笙歌”了。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 片段
弗莱德有辆粉红色的雷鸟汽车。这辆风骚的“把妹神车”永远载着姑娘们和他的各种攀登装备,必要时,粉色的雷鸟也可以凑合一晚。
在弗莱德还挺帅的那个年代,圈内曾经流传过一句话:小心弗莱德出没,他不仅能抢走你的首登路线,还能抢走你的女人。
这就是他“攀登浪子”形象的另一面——不仅仅是攀登界的浪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浪”。事实上,就和大多数“浪子”们一样,他也是有过真感情的,只不过那又是一段盖茨比式的悲伤的故事,在此就不剧透了。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片段
再讲个段子。
1980年代,弗莱德刚搞定一座美国西部的山峰,就和朋友们去了当地一家乡村酒吧。和弗莱德一桌的有九位性感的姑娘,都是三十多岁。以当时弗莱德的年纪来看,姑娘们都应该叫他爸爸(呃,或者叫“爷爷”)。
弗莱德走过去,拍了拍其中一位姑娘的肩膀,“想不想和我跳一支舞?”那姑娘抬头看了他一眼就拒绝了。
然后他走到下一位姑娘那儿。
“嗨?你呢?想不想和我跳一曲?”
“有病。”
但是当他走到桌边大概第五或第六位姑娘,也是最漂亮的姑娘那里的时候。那漂亮姑娘却说“好呀!我和你跳。”然后,那一夜,他们就一起消失不见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等搭档三天后再见到弗莱德的时候,他已经“消瘦”了很多。
弗莱德·贝基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矛盾的人。他充满了世俗气息,却又与世俗格格不入。但这“世俗”又把他与我们的世界拉近了一点:哦,原来他不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书中的“神灵”与“野兽”,他也是一个人。
好吧,看到这里,相信你也对这个老头儿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位首登足迹遍布北美的伟大攀登者,与我们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还真有。
Fred·Beckey与中国
据笔者多方采访与查阅资料,统计出弗莱德一生共来到中国攀登六次。这几次分别是——
1982年首登嘉子峰
1993年首登田海子
1996年首攀蛇海子
2000年攀登央迈勇
2006年攀登雅拉雪山
2013年攀登婆缪峰
“最后几次来中国,弗莱德可能是因为常年登山,腰部劳损,走路驼着背。”1993年到2013年弗莱德五次攀登中,负责具体接待的张继跃回忆道。与弗莱德打交道的这20年里,他亲眼见证了弗莱德在中国的几次攀登。
1996年弗莱德在北京 图源自:张继跃
“婆缪峰那次,弗莱德走路很慢。他自己一个人走在后面,他坚持要自己一个人走。但是弗莱德连续走50米,他就一定要休息一下,就不行了,就是走得很慢,慢慢走。”说到这里,张继跃叹了口气。
“其实弗莱德能到大本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张继跃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弗莱德在四姑娘山 图源自:Neil Kauffman
如果到大本营都很困难,更别提攀登高海拔大岩壁的婆缪峰了,那这样千里迢迢来中国攀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十分好奇。张继跃很快就给出了回答。
“弗莱德更像是导师一样,在幕后做一些组织和策划,他带着几个年轻人来中国,相当于年轻人是他的脚一样,让年轻人帮他攀登。”
在此之前,从2004年开始,弗莱德和张继跃一直保持着邮件往来,谈论这座山峰。艰难抵达了婆缪峰大本营的弗莱德,仍对这座金字塔形状的花岗岩体抱有很深的执念。
从这屈指可数的几次中国山峰探索中,我们却能看出很多端倪:他对山峰以及线路的审美,他对一条线路的执着,耄耋之年时英雄迟暮的挫败感,却仍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
2012年89岁的弗莱德 图源自:Mark Kroese
“Dirtbag”精神不死
对于一名理想主义者来说,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让理想碰壁现实,然而逐渐变成一名现实主义者。
弗莱德之前一直不肯对任何媒体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因为他觉得不重要。有山登,有姑娘可以泡,有麦当劳可以吃就好了。其他都无所谓。
但是在弗莱德八十多岁的时候,《Dirtbag 攀登浪子》的导演终于说服了弗莱德,他勉强同意参与了这部纪录片的制作。这部影片历经十余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视频资料,采访了上百位与弗莱德有过交集的人,采用了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尽量客观地从旁观者的角度拼凑出弗莱德·贝基传奇的一生。
在2017年末,《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Dirtbag: The Legend of Fred Beckey)这部精彩的纪录片面世时,一举囊括了2017年英国肯道尔山地电影节最佳山地奖等各大热门电影节的36个奖项。
图源自:肯道尔2018最新影片《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影片海报
影片讲述了关于弗莱德·贝基的一切:他的攀登成就,他的著作等身,他的流浪攀登……当然,还有他的那些姑娘们。视频里有大量的段子,大量的故事细节。据说美国首映时,大多数观众都是笑着流泪看完的。
作为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者(肯道尔版本),我没有将“Dirtbag”直译成“流浪攀登者”。看到这里你一定明白其中的原因,“流浪攀登”只是弗莱德众多精神气质中的一部分而已。与“流浪”相比,他叛逆不羁、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浪子”人格魅力反而更让人着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多转捩点,在这些岔路口上,你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弗莱德·贝基就有十多次这种机会,但在每次抉择的时候,他都选择了继续流浪攀登,继续做一名攀登浪子。浪子从不回头。他从不走到受人尊敬的康庄大道上。他从来不选择过安逸的生活。
著名自由登山者严冬冬曾经在《纪念陈家慧》中谈到“纪念逝者”:“要跟他保持连接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记住,remember,就这样简单。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东西,或者至少不需要刻意去做。但是你心里记住这个人,他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容易散掉。”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看这部电影、为什么要记住弗莱德·贝基的原因。
即使你不是一名攀登者,即使你也对登山并不感兴趣,但至少在这94分钟里,请你记住有一位94岁的老头儿,在他的生命中,每一分钟都没有浪费掉。他曾经如此热烈地生活过。
图源自 :Dave O'Leske
撰文:小明
采访:小明
特别鸣谢:张继跃、肯道尔中国
《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特展
2018肯道尔(四川)山地嘉年华,肯道尔中国将在成都举办《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特展,这是该片首次在中国呈现。
活动当天肯道尔中国将邀请与Fred在中国四川数次共同攀登的张继跃、张少宏,本片译者@壹小明,与现场观众分享这位攀登传奇“幕后”的故事。
活动时间: 2018年10月27日 15:30 -18:30
活动地点: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视井 少城剧场
*温馨提示:影片片尾的彩蛋短片非常精彩哦!
凯乐石攀登专场
与本次《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特展一同举办的,还有肯道尔(四川)山地嘉年华 凯乐石#只为攀登#分享会——来自中国的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亚洲唯一拥有攀登器械的全系品牌KAILAS凯乐石,将邀请三位攀登领域的分享嘉宾,从不同的维度,以亲身的攀登经历、经验,为你带来更多关于山峰、岩壁、攀登的故事。
👇扫码抢座👇
凯乐石攀登专场
#只为攀登#分享会
《攀登浪子:弗莱德·贝基传奇》特展
肯道尔国际山地电影节
1980年在英国创立,国际上最早创立的数个山地电影节品牌之一。每年十一月举行为期4天的山地文化盛会,包括山地电影评选和展映“户外奥斯卡”、上百位演讲嘉宾、山地文学和艺术活动、户外运动体验等,吸引全球两万多位各个年龄层的户外爱好者和行业大咖参与。
2014年肯道尔来到中国,致力于以多元化的形式促进山地文化双向交流的户外文化品牌。
肯道尔(四川)山地嘉年华是英国肯道尔落地中国后首次举办的内容最丰富的大型户外文化活动,汇集国内外户外爱好者和城市美好生活追求者。
主办单位:
四川肯道尔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爱思青年
W SPACE
WorKING文创孵化器
支持单位:
成都市青羊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管委会
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
成都市兴光华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与肯道尔一起“分享探险”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