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往事:新桂系军阀的全国大战略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号,王之带您看异样的风景!侵权或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5392393与QQ同号,欢迎在结尾处点赞,多谢!

往期精彩:


资讯时代最靠谱最好的创业项目,没有之一

精品都市小说:82630

宋美龄去世前,说的其中一件让人难以理解

精品小说:平民升迁计

医生透露:这18种病纯属忽悠,别再瞎花钱!

热门小说汇总请复制下列链接浏览或收藏:

https://url.cn/5xx16bS

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国民政府副总统选举进行第四轮投票,之前蒋介石已经高票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立宪”总统,并公开表示,副总统当由文人担任,最好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甚至还派长期主管国民党组织工作的陈立夫全力支持。对于这个人事安排,蒋介石自己也有十分信心。


然而,在通过无线广播听到投票结果后,蒋介石一怒之下踢翻了收音机。因为在前几轮选举结束后,湖南军界领袖程潜以及代表北方国民党的于右任自知无法当选,转而带领自己的支持者投向桂系李宗仁,导致票数逆转。第四轮投票,李宗仁获得1438票,孙科则得到1295票,李宗仁成为第一届行宪副总统。

然而这还不是桂系争夺国民政府权力的顶点,一年后,李宗仁逼退蒋介石,拿到了总统职位,以地方军阀的身份入主“中央”——在民国史中,“中央系”,“中央军”长期是蒋介石派系的代名词,但最终蒋介石未能“守住”总统名分。这桂系有何实力能“逼宫”?


新桂系,顾名思义是一群统治广西的国民党军人。但虽然以省份冠名,但与大多数地方军阀龟缩地方当土大王不同,新桂系头目们长期活跃在民国政坛中心,并从未放弃争夺统一全国的战略目标。这显然不是一省力量能支持的政治诉求。但大多数人,包括广西人,对桂系在省界之外的政治-军事经营不甚清楚。本文就来谈谈(新)桂系军阀的发展史,尤其是桂系基于华中轴线,争霸全国的战略


1“新桂系”溯源


既然是“新”桂系,就有新旧之争。民国军阀的所谓“新”,意味着核心团体不是出身清朝军事系统,也并非传统行伍(或招安绿林)出身,而是经过近代教育的军官,往往还有一定政治理想,属于支持孙中山的“民党”。新桂系就是由这样一群倾向于孙中山的军校生组成。


比如李宗仁在辛亥之前已经加入同盟会,参军时清朝已亡。他从广西速成军官学堂毕业后,在护国军林虎部任军官,长期活动在桂粤湘边境地区,遥尊孙中山为领袖。而其他几乎所有广西籍桂系高层,如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夏威,张淦都出自“广西陆军模范团”。


该团是旧桂系组建,但并非要重用这批本省军校生,而是因为绿林出身的陆荣廷担心受过新思想影响的军校生造反,“勾结粤(孙中山)方捣乱”,所以干脆集中起来看管。在当时其他军阀派系中,如皖系或者孙传芳部,白崇禧这样保定军校毕业生基本少校团附起步,而在模范团里,他当了整整五年中尉连长。


但因祸得福,共同的基层军营经验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军校生们有了一些不同于后来其他新军阀的共同经验与心理,新桂系“袍泽团体”观念也因此形成。


北伐前的白崇禧


旧桂系领袖陆荣廷是从清朝广西提督直接“转职”为民国督军的老军阀。广西是个边疆省份,清朝留下来的军事遗产略多于内陆省份,所以旧桂系一度也称霸于南方数省,陆荣廷甚至被黎元洪提名为副总统(未到职)。但旧桂系作为一个绿林与绿营混杂的旧武装,政治军事凝聚力比北洋军阀还差,经济力量更是远远不如。随着旧桂系军队不断膨胀,到省外找财源是唯一出路。


所以,旧桂系军队不断参与护国,护法,援粤,援湘等内战,结果败多胜少,越打实力越差,最终崩溃。陆荣廷倒台后,广西陷入本省小军阀混战状态。


新桂系集团这时已经在李宗仁,黄绍竑带领下控制了广西最富裕的玉林容县一带七八个县,并在此时加入孙中山“大本营”,拿到了“国民革命”名分。他们会同梧州人李济深率领粤军第一军第一师(即后来北伐中鼎鼎有名的铁四军)攻占梧州这个广西出省门户,控制了广西经济命脉。李济深自此成为新桂系的准核心人物。到解放后写文史资料回忆,黄绍竑还恭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为新桂系“恩师”。


北伐时期的李济深


占领梧州之后,新桂系控制了当时广西最大财源:对粤鸦片出口,并获得广东革命政府精锐部队支持。于是扫平省内土匪军阀,“统一广西”这个目标很快就完成。但作为军阀,如果不对外扩张就必然内部起火,所以新桂系在统一广西后,迅速以参加北伐、援助唐生智的名义向湖南进军。


向湖南进军标志着新桂系从地方军阀走向全国,军阀争霸自然少不了尔虞我诈,翻云覆雨的阴谋诡计。打下武汉之后,两个国民政府分裂,桂系从中“调停”。蒋介石汪精卫宁汉合流,桂系和曾经的盟友翻脸,以“西征”名号消灭唐生智,占据武汉,将唐生智部队中广西籍军官,如李品仙,廖磊,叶琪等人陆续将其招入麾下,自此,桂系纵横中国二十余年的核心集团基本形成。同样通过讨伐唐生智,桂系开始控制两湖地区,为未来屡次通过两湖争夺中央政权提供了机会。



2 从镇南关到山海关


基本控制了桂,湘,鄂三省之后,李宗仁坐镇武汉,而白崇禧以第四集团敌前总指挥名义,带领以唐生智旧部为主的军队开始 “二次北伐”。当时北方冯玉祥与阎锡山都已经“参加革命”,所以白崇禧一路顺利,只在滦州,唐山间与张学良配合消灭了张宗昌所部直鲁联军,损失轻微——因为这次战斗是与张宗昌演了一出双簧,战前白崇禧通过广西容县人何柱国,已经和直鲁联军达成了默契。

 

1928年上半年新桂系极盛时控制范围,浅蓝色为李济深控制区


到1929年3月蒋桂战争前,全国五个政治分会(大区政府),其中两个由桂系掌握(李济深,李宗仁)。桂系实际掌握了五省一市,主力第四集团军下辖十几个军,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人,从南到北形成一条“桂系走廊”,一举跃升为有资格争夺天下的头等军阀。


不过,一字长蛇阵非常容易被拦腰截断,远不如蒋系和阎系地形稳固。而且由于扩张过快,内部分赃不均已经破坏了所谓“团体精神”,更不要说地盘上的多数小军阀并未真正融入桂系。第四集团军实际上成为当时四个集团军中最脆弱的。


所以蒋介石一宣布讨伐,新桂系几乎未经战斗就全面崩溃,只能勉强保住广西老巢(有半年时间连广西本省也被蒋系接管)。抗战开始,新桂系都龟缩在广西一省,虽然在中原大战和“西南政务委员会”时期屡次反蒋,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维持与巩固在广西的统治地位,无力再与蒋介石“争天下”。


随着抗战爆发,桂系将自己定位为坚决抗日派(实际上和蒋介石一样,始终保持着对日秘密谈判渠道)。蒋介石为了安抚地方势力,提高自己威望,陆续将一批老对手如冯玉祥,阎锡山,程潜,李宗仁,白崇禧等纳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系统内。这些军阀到任后,要么如程潜这样彻底成为蒋委员长部属,要么如冯玉祥,阎锡山这样空挂名分。但新桂系李宗仁与白崇禧手里还有军队和地盘,不同于空头司令冯玉祥或程潜,也不像阎锡山满足于割据一省。所以反而能利用自己在中央军事系统中的地位。趁抗战乱局,桂系再次沿着华中轴线北上。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的李宗仁


在保持自己牢固控制广西的前提下,桂系派出两个集团军三十余万人出省抗日,开始了桂系第二次全国扩张过程:李宗仁在前线为第五战区司令,而白崇禧在中枢为副总参谋长,内外合作。桂系军队首先插入安徽省,取代了蒋介石嫡系,并在此后牢牢掌握了安徽省主席的位置,一直到解放军南下才丢掉地盘。


此外,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对其管辖区域有相当控制力,而桂系对收编地方部队的有一套不逊于中央军的手段(后面详述)。所以第五战区所辖部队开拨到哪里,新桂系政治势力就能扩张到哪里。抗战后期,西到安康,东到大运河,北到黄河,南到长江,沿着津浦路和伏牛山,以安徽为核心形成了横跨整个中原的横T型桂系基地。

 

豫湘桂战役前夕桂系控制区域(含游击区)

 


抗战时期湖南省主席长期由广东人薛岳担任,引起湖南地方人士不满,薛岳本人又长期在长沙前线担任战区司令,对省政无暇多顾,给桂系插手湖南事务提供了机会。


白崇禧与湖南军阀程潜长期在总参谋部共事,关系比较紧密,而桂系中如李品仙等人本来就长期在湘军供职,所以与程潜有关的势力,如张轸所部和部分老资格湖南本地国民党官僚都成了桂系“统战对象”。桂系的老同路人,李济深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坐镇桂北,通过自己过去在铁四军关系与当时广东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建立联系,控制了粤北(韶关)与粤西(阳江)两个地方政权性质的战地委员会分会。


到了抗战后期,桂系在广西边界外,还能实际左右大半个湖南与半个广东的地方政治,有相当多的湘粤籍官僚和军官被视为“桂系旁支”。广西经济较差,过去广西军队一般需要湖南与广东“协饷”才能维持统治,到这时桂系反过来控制了湖南与广东,当时陪都重庆有 “桂佬反客为主”之说。


和1928年虚弱的一字长蛇阵相比,经过八年抗战,(新)桂系在省外牢固控制了数个省份的地盘,成为国民政府里最重要的非蒋派系,为下一步与蒋介石争夺中央政权打下了基础。



3“广西道路”


民国战乱数十年,几十个省上百个军阀都一度有过争夺天下的野心。最终打到决赛圈的军阀是蒋系和桂系。所以,虽然桂系只在最后阶段才短暂“夺冠”,也必然有几分超出普通军阀的的特质。否则不可能凭借广西贫弱的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亚军”位置。


首先,新桂系是依靠国民革命发家的新军阀,经历过对清朝和北洋军事遗产的清算,对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的重要性有一定理解。其次,北伐前后新桂系暴起与瓦解,让新桂系领袖们深刻理解了帝国主义的力量,知道只靠自身武力,不可能和帝国主义选中的代理人(如蒋介石)对抗。北伐后,大趋势是蒋介石左手拿起三民主义动员民众,右手拿着帝国主义的支持,横扫一切地方军阀。所以,1928年后龟缩广西的阶段,新桂系就明确提出,“团体”要在南京政府与苏维埃政权的夹攻下生存,就必须以组织对组织,以政治对政治。



新桂系的政治路线构建从1929年重掌广西政权开始,延续到后来李宗仁与蒋介石争夺中华民国最高领导权。但主要的实施阶段是从1930中原大战后,曾主导新桂系政治路线的黄绍竑脱离桂系开始;到1944年,桂林沦陷后,桂系解散了意识形态组织“广西建设委员会”基本结束。这14年是新桂系思想经营的典型阶段。


“广西路线”的政治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他们拿来自吹自擂的所谓三自三寓,三自是“自卫,自治,自给”——这是统治目的,三寓是“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这是方法。实际结构是以保甲与征兵为基础,落实乡级政府,保安队,小学统一管理的“养教卫一体化”


其次是桂系谈论不多,但实际上作用很大的“政府管理体制近代化”。这又分为基层新县制和省级财政改革两方面。


所谓“新县制”的必要性,其实是广西太“旧”,县级事务一直被清朝遗留的 “粮柜” 等“吏”控制。这些旧胥吏不拿工资,全靠剥削民众过活,制造了极大的效率损失。新桂系将其全部取消,建立其近代公务员体系,并在县下设立乡/ 区级基层行政机构,并由这些机构进行保甲与民团动员,从而拿到了一大笔增量资源。


省级层面的财税改革,主要是统一管理“省际”进出口,消灭省内税卡,建立统一的省级银行,发行不可兑换的省级“法币”,客观上繁荣了广西经济,在小军阀林立的内地算是相对的善政。


从性质来说,新桂系在控制区落实的是掺杂一些法西斯因素的军事独裁,优势在于用新式教育培养的人才改善了旧式农业社会的政府效率。而且凭借强大(相对省内)的军事力量,新政落实速度非常快,在新官僚学会分肥腐败之前,在省级集中了相当不小的资源,可用于加强军队,全国争霸。


在当时军阀割据的中华民国,很多内地省份统治者还依赖封建统治模式来养兵,效率很低,所以广西这套山寨版法西斯意识形态对内地军阀有很大吸引力。云南龙云,贵州王家烈,四川刘湘纷纷派人观摩学习“广西模式”,广西也被吹捧为“模范省”。抗战时,蒋系国民党败退重庆,丢掉了沿海富庶省份和收入丰厚的海关买办税收,只能控制几个没经过“近代化”改造的内地省份,所以重庆政府被迫原封不动照搬了桂系经验,这更使新桂系占据了国民党意识形态高地。


在内部组织方面,新桂系作为国民党新军阀,既不能像共产党那样搞先锋党,也不愿如蒋介石那样搞帮会党。桂系自己搞出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是一个想要学习列宁式先锋党,但又把合法性建立在“会长独裁制”上的怪胎,其成员除了少数军政高层外,往往都是初出茅庐,具备现代知识的青年官僚。他们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王公度带领下,为桂系进行意识形态进行宣传与秘密活动。


这批年轻军政官员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保证新桂系统治,但行为过于激烈,以至于李宗仁需要“统战”的一些旧官僚产生了激烈抵制。 1937年,桂系军队准备出省抗日时,李宗仁为了保持内部稳定,在守旧军官和蒋介石双重压力下被迫枪毙王公度,解散了该组织。但“同志会”存续数年,给新桂系提供了一批信仰新桂系,又有能力的年轻官僚,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军阀部属的水平,为桂系走出广西提供了人事条件。

倪仲涛这样回忆当时情形:“话毕,宋厚礽等两位指导员掀开墙上的中国地图,图后露出了李、白二人的画像,我们每人拿着一纸誓词,双手跪对画像,举右手,细声宣读誓词。然后各以针戳手指,流血擦于誓词之上。”将要散会时,王公度鼓励大家:“我们组织起来,作为李、白领袖组党的核心,将来就能完成“倒蒋救国”、掌握全国政权。我们也就是这个政权的核心力量。”说得大家自豪而激动。 


离开军校后,“读书会”成员每人领到一本油印的广西党政军教领导人的代名词本。要求他们到新的岗位后,如发现有危害广西政权和伤害李、白领袖的言行及长官的军阀恶习等,速与代名词报告“同学通讯总社”。总社设在军分校政训处,由王的亲信,上尉处员何作柏编辑,发行月刊。

 http://blog.gxsky.com/blog.php?id=92334


王公度(被杀罪名是“托派”,一个广西上下都不知含义的名词)


抗战开始后,新桂系意识到蒋介石以“抗战领袖”身份对全国发号施令已经成为必然,认为需要组织一个新意识形态机构与之对抗,所以在王公度被枪毙,革命同志会解散后三四个月就重建意识形态机构——“广西建设研究会”。虽然这个组织只是一个单纯的宣传机构,但由于直属广西政府,将各种政治面貌的人都聘为研究员,在当时确实难能可贵,所以声势颇大,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其驻地桂林也被誉为“抗战文化城”。 


在对外方面,这方面桂系高层和小军阀、各地官僚打交道的手腕比较灵活。当时蒋介石蓄意通过抗战经日本人之手消灭杂牌部队,尤其是前东北军与前西北军这样在中央缺乏支持的孤魂野鬼,往往要给军政部行贿重金才能获得一些老旧补给。但如果投靠李宗仁,找五战区或者掌管军令部的白崇禧,就能拿到“免费”(未必足额)的补给。所以,北方被打散的小军阀纷纷归附新桂系,因此李宗仁在抗战结束后能够担任名义上管辖华北五省的北京行辕主任。


此外,桂系的“统战”手段颇多,白崇禧多次以穆斯林身份与西北五马拉关系,还表示愿意率桂军出星星峡平定新疆。又如31年就和新桂系分道扬镳的早期领导人黄绍竑,一直和新桂系藕断丝连,担任浙江省主席期间,经常支援新桂系统治的安徽,到后来李宗仁竞选副总统,他更是出力奔走,算得上桂系旁支。



4“辉煌”三个月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借助世界大战胜利带来的巨大声望,进一步肃清内部,并主导与共产党的和谈。至于非嫡系势力,则以“复员”、“整军”的名义不断削弱乃至消灭。新桂系看准非嫡系国民党人人自危的机会,一方面让白崇禧以总参谋长名义发表强硬声明,要求继续“勘乱”反对“分赃”,博取国民党顽固派支持。另一方面,桂系向全国鼓吹地方自治,吸引当时各路不满中央的地方军阀。1946年国共开战时,桂系已经控制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全部,广东与河南南部各半省。拥有近三十整编旅(师),成为仅次于蒋介石嫡系的国民党第二大势力。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前夕桂系势力范围


随着解放战争进行,蒋介石嫡系部队不断被削灭,华北局势日益危急,而新桂系部队在南方基本保持完整,成为美国用来对抗解放军的棋子。因此李宗仁在美国人授意下,于1948年4月参与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宪”后第一次“副总统选举”。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不断失败下愈加专横表现出极大不满,利用这种情绪,新桂系获得了过半“国大代表”支持,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李宗仁成功打败蒋介石支持的孙科,当选副总统。


新桂系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总统,反复密谋用“逼宫”方式让蒋介石交权。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嫡系兵力只剩下几十万,1949年1月被迫“退位”,让李宗仁成为中华民国总统。但在桂系和蒋系的倾轧间,长江北岸据点完全丧失,长江防线支离破碎,这个总统只干了三个月就看到了渡江的解放军。李宗仁拒绝北京何谈条件,仓皇南逃,认为自己退到南方会有更多筹码。


不料,几个月内新桂系部队也大部分被歼灭,谈判的“本钱”丧失殆尽。桂系作为一个团体已经没有资格再就全中国局势讨价还价。于是桂系成员一哄而散,各寻出路:


李宗仁先逃美,留下一部知名回忆录后,1965年返回中国大陆。


黄绍竑1949年参加北京谈判后,成为新政协代表,一届人大中央常务委员。


张淦作为桂系最后一个军团司令,在广西博白被解放军俘虏,后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一九五九年二月因病逝世。


白崇禧逃亡台湾后,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闲职,晚景凄凉,被戏称为“按钮”,即老蒋要他干啥就干啥,最终1966年蹊跷死亡。


李品仙逃台后,自知必被冷落,在台北承租山坡开辟农庄,还被选为里长。上将做里长,一时传为佳话。


还有如黄旭初,张发奎等次级人物,在香港或者美国搞“第三势力”终老一生,相对之前争霸全国的雄心,只算是过家家罢了。


这支曾震动全国的力量以任何人都没想到的速度消失了。


蒋介石与李宗仁一同参加总统就职仪式


5结论


纵观新桂系从兴起到灭亡的二十余年,以“新”起家,以“抗战”扩大,最后暂时取代蒋介石成为美国代理人,名义上拿到了国民党法统下的最高权力,算得上军阀经营的一个“模范样板”,对得起白崇禧作为起家资本的“广西陆军模范团”。


之所以新桂系能取得相对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两个特点。


1. 总体上极度落后。


2. 教育相对社会发展水平,有“超前”现象。


所以,桂系建立了一套准法西斯组织体系,吸收受教育人口,用“团体”名义制造自诩为精英气氛。在这批新“精英”腐化之前,用他们改革陈旧的税收、财政体系,从而得到了远超出其他军阀水平的资源,用来支撑有资格争霸天下的军队。


然而,“团体”概念天生就意味着利益集团和内部分肥,同时也阻碍外省籍军政人才加入桂系。从效率上说,桂系的基层效率虽然高于一般军阀,但远低于解放区。从规模上说,桂系小团体固然维持了暂时的团结,但远不如靠快速撒钱和拥有中央名分的蒋介石派系。所以,桂系只能在蒋系将亡,解放军未曾过江的“一瞬间”达到自己追求几十年的目标,随后就和整个旧社会一起土崩瓦解。这充分说明了军阀的局限性,也说明“改良”拯救不了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


【老照片】桂系军阀统治下的桂林

1931年,肩挑孩子和稻米的男子。桂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距今1万多年前的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先秦时期,岭南被称为百越之地,桂林属于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


1935年,桂林皇城西门。“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盛产玉桂而成名。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便成为南接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始皇统一岭南后,桂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越来越突出。


1935年,桂林城俯瞰。清朝灭亡前,桂林一直是广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辛亥革命后,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将广西省会前往南宁。陆荣廷表面倾向革命,实际上却排斥同盟会员,最终被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赶下台。1936年,广西省会由南宁迁回桂林。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省会才最终又迁往南宁。


1930年代,桂林正阳门。


1936年,桂林,怀抱水果的儿童。


1935年,桂林街头商贩。


1935年,桂林船桥附近。


1934年,插秧的农民。


1930年代,桂林一条街道的十字路口。


1933年,彼时的桂林象鼻山。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原清政府广西提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投向革命,实际上却逐步排斥同盟会人员而逐渐走向军政集团统治。其势力在史学界通常称之为旧桂系。


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粤军攻入广西,摧毁了旧桂系的政权。1924年初,李宗仁攻打陆荣廷,将陆荣廷的势力消灭。随后,李宗仁与沈鸿英争夺广西的控制权,同时击退了企图进入广西的滇军唐继尧部。


战斗至1925年,李宗仁消灭沈鸿英的势力,统一广西。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势力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以区别于陆荣廷的“旧桂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桂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越来越突显。“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


更多热门小说请复制下列链接浏览或收藏:

https://url.cn/59Q077E

阅读更多敏感或被屏蔽的文章,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