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三(上)第3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笔顺动画+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名师视频

欢迎关注☞ 小学语文教研室 2021-04-30
点击蓝字关注,海量语文资料免费领


统编1-9年级必背古诗文142篇找齐了(音频+电子版可下载)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预习新课文,教研室的老师开设了【微课堂】栏目,详细讲解每一课的知识点,有名师课堂视频,课件图解,还有精选同步练习。是家长、学生复习预习好帮手。建议各位家长、老师,为孩子收藏!让孩子提高预习和巩固效果!!


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堂朗读+课堂视频精选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01

我会写

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

冷lěng(寒冷、冷冻、冰冷)

旧jiù(新旧、陈旧、旧衣服)

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

怜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

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

乎hū(几乎、在乎、似乎)

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

蜡là(蜡烛、石蜡、蜡笔)

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

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

诉sù(告诉、诉说、诉苦)

离lí(离开、离别、分离)


02

我会认

卷juǎn(卷尺、卷烟、胶卷)

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

几jī(几乎、几率、茶几)

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

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

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

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


03

多音字

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

jī (几乎)jǐ (几年)

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

喷pēn(喷出)pèn(喷香)


04

近义词

奇异一一奇特 穷苦一一穷困 慈爱一一慈祥

温暖——暖和 精致——精巧 温和——和蔼


05

反义词

飞快——缓慢 温暖——寒冷 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 明亮——暗淡 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 一向——偶尔 穷苦——富裕  

暖烘烘——冷冰冰


06

理解词语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烤鹅: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喷香:形容香气非常浓厚。

穷苦:贫穷困苦。


07

句子解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4.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对小女孩来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温和的奶奶就会不见的。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冷酷。


5.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在小女孩所处的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的、痛苦的生活,只有推翻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幻想,正说明她在那个现实世界中有的只是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就是怀着这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的。


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7.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08

问题归纳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文章接下来写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

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她如此可怜还受到男孩子的嘲弄,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3.为什么小女孩没有注意到自己美丽的金发,却忘不了大年夜?

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4.女孩又冷又饿,为什么不回家?

卖不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见爸爸对她十分冷酷,没有父爱。“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写出了她家的贫穷,也进一步突出她的可怜。


5.“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

指的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对于她来讲,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多么残酷!


6.课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有什么作用?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体现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09

课文分段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10

课文主题

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1

教材课后习题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渴望有人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笔顺动画


字形:




字义


1.柴火:木~。~草。上山打~。

2.干瘦;不松软;纤维多,不易嚼烂:这芹菜显得~。酱肘子肥而不腻,瘦而不~。

3.质量低或品质、能力差:这支笔刚用就坏,太~了。他棋下得特~。

4.姓。


组词


火柴 柴扉 劈柴



形近字


些 [那些  哪些  一些]


典故


骨瘦如柴


【解释】: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自】: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拓展知识


火柴: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字形:




字义

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水。现在还不算~,雪后才~呢。你~不~?

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一下再吃。

3.不热情;不温和:~面孔。~言~语。~~地说了声“好吧”。

4.寂静;不热闹:~落。~清清。

5.生僻;少见的:~僻。~字。

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货。~门。

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箭。~枪。~不防。

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了半截。

9.姓。



组词


冷酷 冷暖  冷冻



形近字


玲[玲珑 玎玲]


典故


心灰意冷


【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拓展知识


《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律。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名篇中的名句。整个诗篇诙谐见于形,严肃寓于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字形:




字义


1.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时代。~经验。~社会。不要用~脑筋对待新事物。

2.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书。~衣服。窗纱~了。

3.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

4.老交情;老朋友:怀~。念~。亲戚故~。

5.姓。



组词


念旧 仍旧 陈旧



形近字


日[ 日出  日子  日头] 



典故


喜新厌旧

【解释】: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示例】: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遣责。




拓展知识


旧体诗是中国现代文学术语。也称旧体诗词或简称旧诗。是五四文学革命兴起之后,对中国传统的格律极严的诗体,包括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等多种体式的一种通称。


同步练习精选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蜡烛 橱窗 闪烁 慈爱 搂住

燃烧 蜷缩 蹒跚 饥饿 烤肉


二、比一比,再组词。

篮(篮子)  跟(跟头) 僵(僵硬)  

蓝(蓝天)  根(根本)  疆(疆土)  

梗(梗概)  唯(唯一)

硬(坚硬)  维(维持)


三、多音字组词。

喷:pēn 喷水  pèn喷香

和:hé 和缓  huó 和面 

     hè曲高和寡 hú和牌 

      huò和药 huo暖和

几:jǐ 几个  jī几乎

晃:huàng 晃动  huǎng 晃眼


四、近义词。

可怜—(同情)奇异—(奇妙)

明亮—(光明)暖和—(温暖)


五、反义词。

雪白—(乌黑) 轻薄—(厚重)

饥饿—(温饱)升起—(降落)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寒冷)的晚上   (很大)的拖鞋   

(乖巧)的女孩   (巨大)的裂缝   

(冻僵)的小手   (闪亮)的铜把手 

(雪白)的台布   (精致)的盘子   

(厚厚)的墙      (翠绿)的树枝   

(明亮)的蜡烛   (美丽)的画片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学会更多的本领。

2、我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和踢足球。

3、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这不可能不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改成反问句:

这难道不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吗?


八、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冻僵、暖烘烘

2、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②她为什么不敢抽出一根来擦燃呢?

因为家里要靠她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

③、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终于”说明了小女孩太冷了,几乎冻僵了,死亡的威胁使她鼓起了勇气.

1、“奇异”的意思是不平常,奇特的.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4、你觉得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异的幻象?

因为她太冷,渴望温暖.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擦燃的次数

看到的

现实

想得到的

第一次

火炉

寒冷

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痛苦

快乐

第四次

奶奶

悲惨

关爱

第五次

和奶奶飞走

艰难

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在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领取微课堂知识点、课课练方式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小学语文教研室

后台回复关键字:上册微课堂

(回复关键字要求:不添字,不加字,不写错别字)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网络、人教数字校园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商务合作微信:lhp6966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微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