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四(上)第7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笔顺动画+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名师视频

欢迎关注☞ 小学语文教研室 2022-10-22
点击蓝字关注,海量语文资料免费领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预习新课文,教研室的老师开设了【微课堂】栏目,详细讲解每一课的知识点,有名师课堂视频,课件图解,还有精选同步练习。是家长、学生复习预习好帮手。建议各位家长、老师,为孩子收藏!让孩子提高预习和巩固效果!!


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堂朗读+课堂视频精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3026pt558o


课文原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问什么而读书”2、“为家父而读书。”3、“为明理而读书。”4、“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5、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7、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0、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11、周恩来出生于19891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12、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13、“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14、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15、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不大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人大多是外国人。16、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17、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知识点

生字组词:

肃:严肃 肃穆 肃静 肃立 肃贪

晰:清晰 明晰

振:振作 振奋 振兴 振动 振笔直书

胸:胸膛 胸脯 心胸 胸怀 胸有成竹

怀:怀疑 胸怀 怀抱 怀念 怀才不遇

赞:赞叹 赞扬 赞助 赞成 赞不绝口

效:效法 效仿 功效 效果 效力

疑:猜疑 怀疑 可疑 疑问 半信半疑

惑:解惑 疑惑 困惑 诱惑 迷惑不解

凡:非凡 平凡 凡事 凡例 不同凡响

顾:回顾 环顾 照顾 光顾 左顾右盼

训:训斥 教训 遗训 培训 训练

斥:痛斥 斥责 排斥 斥资 充斥


多音字:

干:gān干着急gàn干事

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处:chù四处chǔ处理

分:fèn过分fēn分寸


形近字:

晰(清晰)析(分析)

胸(胸口)脑(脑袋)

怀(胸怀)坏(坏话)

效(效果)郊(郊外)

惑(疑惑)感(感动)

斥(训斥)斤(斤斤计较)


词语解释: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严肃:(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

光耀门楣:指为家族争光。光耀,使显耀,光大。门楣,指门第。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的样子。

清晰:清楚。

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崛起:①(山峰等)突起。②兴起。本文中是第二种意思。

抱负:远大的志向。

沉郁:低沉郁闷。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指望:一心期待,盼望。

撑腰:比喻给予有力的支持。

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训斥:训诫和斥责。

劝慰:劝解安慰。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拯救:救。


反义词:

严肃——活泼  安静——喧闹

清晰——模糊  坚定——犹豫

崛起——覆灭  热闹——冷清

惩处——褒奖  训斥——表扬

沉重——轻松  屈辱——荣耀

疑惑不解——恍然大悟

左顾右盼——目不转睛


近义词:

严肃——严厉  沉郁——郁闷

热闹——喧闹  抱负——志向

赞叹——称赞  惩处——惩罚

训斥——斥责  劝慰——安慰

光耀门楣——光宗耀祖


词语扩展:

含近、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左顾右盼 开天辟地 求同存异 南辕北辙 瞻前顾后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写少年周恩来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疑惑,他偷偷进入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课内问题:

1、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

答:其他同学读书都是为亲人、为自己、为家庭,而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在对比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2、新时代我们应为什么而读书?

示例1:我们仍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壮大,无论是发展科技还是增强软实力,都需要我们好好读书。示例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是疑惑中华不振,第三件是目睹国人备受欺辱的事实。

主要内容:课文写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课文出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思路点拨:

先通过“租界”“洋人”等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再阅读诗句,大体了解诗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周恩来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唱罢了一首气势豪壮的歌,告别了祖国,毅然掉头东渡。得精深细密的各种科学知识,以挽救祖国的危亡。专心致志,刻苦攻读,为的是打破现状,改革社会。如果理想不能实现,投海殉国也不失英雄本色。

这首诗表现了 作者青年时代改革社会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小练笔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思路点拨:要想把理由写清楚,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要注意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

参考答案:为了快乐成长而读书。入夜了,月光撒向大地,我静静地坐在台灯旁,看着《中外名人名著》,感觉特别好。看完后,许地山的落花生》让我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冯骥才的《花的勇气》使我明白,在成长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去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正确读音的括号里打“√”。

崛(jué  qū)起   沈(shěn  zhěn)阳  

模范(fà  fàn)   淮(hái  huái)安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huái       yí  huò      

  (       )     (       )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sù         xī           fán          

严(   )   清(   )   非(   ) 

    rǔ       zàn           zū  

屈(   )  (   )美    (   )界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若有(   )(   )      为之(   )(   )      (   )(   )忘怀

(   )(   )不解      热闹(   )(   )      (   )(   )右盼  

1.小明上课没有养成好习惯,上课总是            。

2.对她莫名其妙的行为,我            。



答案

一、jué  shěn  fàn  huái

二、胸怀    疑惑   训斥  中华不振  肃  晰  凡  辱  租  赞

三、所思  一振  难以  疑惑  非凡  左顾  

   1.左顾右盼  2.疑惑不解

同步练习2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谁知中国刑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的意思是(    )。

A.谁也不知道中国刑警为什么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B.谁也想不到的是中国刑警不去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这个女人。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是(    )。

A.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敢怎么样。

B.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  

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二、课内阅读。

此时的周思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列)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  题)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正确的字音下面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3.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一、1.B  2. B  3.A  4.A

二、1.zhòng  liang  nàn  烈  提

2.这个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  问题   烈火      说明周总理一心为民的深切情怀。

3.我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而读书,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笔顺动画

严肃

清晰

振作

胸襟

怀念

赞美

效果

疑虑

困惑

平凡

顾虑

教训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网络、人教数字校园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商务合作微信:lhp6966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微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