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五(上)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笔顺动画+知识点+图读+同步练+名师视频

欢迎关注☞ 小学语文教研室 2022-10-22

点击蓝字关注,海量语文资料免费领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预习新课文,教研室的老师开设了【微课堂】栏目,详细讲解每一课的知识点,有名师课堂视频,课件图解,还有精选同步练习。是家长、学生复习预习好帮手。建议各位家长、老师,为孩子收藏!让孩子提高预习和巩固效果!!


第21课《古诗三首》


朗读视频+课堂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31165ae4j9

视频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31161ujio0

视频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3116h1pams

视频三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

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任凭。④歇:尽。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   赏

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知识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

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    赏

“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知识点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

①长相思:词牌名。②程:里程。③榆关:山海关。④那畔:那边,指关外。⑤千帐:形容帐篷很多。⑥更:旧时一夜分五更。⑦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⑧故园:故乡。

鉴 赏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知识点


生字组词:

孙:子孙 外孙 侄孙 孙女 王孙贵族

泊:停泊 漂泊 泊车 淡泊名利

愁:忧愁 愁闷 发愁 愁绪 愁眉苦脸,

寺:寺庙 寺院 佛寺 山寺 寺观

榆:榆关 榆树 榆钱 榆荚 榆叶 榆木

畔:河畔 田畔 江畔 湖畔 篱畔 池畔


多音字:

泊:bó漂泊pō湖泊

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

形近字:

孙(子孙)孔(孔雀)

泊(停泊)伯(伯父)

愁(忧愁)怒(发怒)

寺(寺庙)侍(侍奉)

榆(榆树)愉(愉快)

畔(湖畔)伴(伙伴)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

    祖(   )发(   )      停(   )河(   )

     sì       yú                   mián

   (   )中(   )树       夜不能(   )

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

                   歇,王孙                  。

浣女:                 歇:                 

王孙:                 

2.          乌啼            ,               愁眠。

啼:                 眠:                 

3.风一更,           ,聒碎            ,                        。

更:                 聒: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暝”的意思是        。(   )

   A.王维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  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  寒山寺    B.乌啼  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 愁 泊 畔 寺 榆 眠

二、1.竹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 自可留 洗衣物的女子。尽。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叫。睡觉。 

3.雪一更 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笔顺动画

孙子

停泊

发愁


寺庙

榆木

湖畔


课本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网络、人教数字校园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商务合作微信:lhp6966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微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