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语文四(上)第1单元第1课《观潮》知识点+朗读+同步练习+名师视频

欢迎关注☞ 小学语文教研室 2023-02-10
点击蓝字关注,海量语文资料免费领


教研室的老师开设了【微课堂】栏目,详细讲解每一课的知识点,有名师课堂视频、朗读、课件图解、同步练习。建议各位家长、老师,为孩子收藏


需要本文课件的老师请关注公众号:小学语文教研室,回复:好课件


第1课《观潮》


课堂朗读+课堂视频精选

来源:腾讯视频和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网



音频朗读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我会写: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堵dǔ(堵塞、堵车、堵截、围堵)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霎shà(霎时、一霎、片霎、半霎、霎时间)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多音字:笼:lónɡ(鸡笼 、蒸笼)lǒnɡ(笼罩 、笼络)闷:mēn(闷热 、闷声不响) mèn(烦闷 、闷闷不乐)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观:ɡuān(观看 、奇观)ɡuàn(道观 、白云观)薄bó (薄弱 、单薄 、薄雾) bò (薄荷)
近义词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反义词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理解词语:霎时:形容时间极短。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闷雷:声音低沉的雷。涌来:急速地流过来。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词语扩展:文中四字词语积累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课内词语: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句子解析: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是本课的中心句,一开头作者就把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3.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5.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写潮头过后的余波。从余波“漫天卷地”和“风号浪吼”可以想象出潮头到来时大潮的气势是何等的巨大。
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课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4.你理解“人声鼎沸”吗?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 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例如:开运动会时;大型集会时;六一活动等。
课后习题答案:二、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 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示例1:“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示例2:“快看,潮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拱起了一条白线,浮在宽阔的海面上,向葫芦把儿这边促来,越来越近,清晰地看见白线伸出的地方巨浪翻滚,伴着闷雷般的轰鸣,大地仿佛也在颤抖。游客们屏息凝神,惊恐好奇的眼睛注视着神使鬼差的奇景…… 三、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浪淘沙唐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知识拓展:本课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浪潮浩荡的气势,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何写好比喻句呢,首先,要恰当使用好比喻词(如:好像、像、犹如、仿佛等),其次,比喻要形象贴切,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第三,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通俗易懂不能牵强附会。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精选




练习之二
一、补充下列词语。  山(  )地(  )   人(  )人(  )   (  )天(  )地人(  )鼎(  )   风(  )浪(  )   (  )头(  )进二、精挑细选。1.潮  嘲  朝(    )笑   (    )廷     浪(    )2. 笼  珑  拢合(    )    鸟(    )    小巧玲(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2.形容隐隐约约。(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四、句子练习。1.大潮   钱塘江   天下奇观   被   称为(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粗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六、课文整体梳理。课文是按照潮来前、        和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           ”来评价钱塘江大潮。七、重点段落品析。《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八、想一想,填一填。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                                                                               
参考答案:一、山(崩)地(裂)  人(山)人(海) (漫)天(卷)地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齐)头(并)进二、1.嘲  朝  潮  2.拢  笼  珑三、1.人山人海  2.若隐若现  3.风平浪静  4.人声鼎沸  5.山崩地裂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五、4  2  1  5  3六、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七、1.午后一点左右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3.多 迫切 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2022年秋季微课


☞一(上)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知识点+图文解读+精讲视频☞一(上)第一单元识字2《金木水火土》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二(上)第1单元第2课《我是什么》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名师视频☞二(上)第1单元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同步练习+名师视频

☞三(上)第1单元第2课《花的学校》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名师视频

☞三(上)第1单元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图读+同步练习+名

师视频





End


领取微课堂知识点、课课练方式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小学语文教研室

后台回复关键字:上册微课堂

(回复关键字要求:不添字,不加字,不写错别字)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商务合作微信:lhp6966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微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