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实《先秦至唐书写规范化研究》出版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9-3
页数:221
装帧: 精装
二一编总定价:台币$122,000
ISBN:9789864857579
丛书: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作者简介
郭良实,1981年生于甘肃天水,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书画理论与实践。先后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博士学位,师从解小青、郑晓华教授。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事博事后研究,合作导师为陈池瑜教授。现就职于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学术论文《论「六书」与书写规范化》、《论异体字与书法的关系》等发表于《中国书法》、《艺术百家》、《中国美术研究》等专业期刊。
内容简介
该研究以「先秦至唐书写规范化研究」为题,以与之相关的系列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展开论述。「内」指的是汉字自身的发展演变机制;「外」指的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与书法艺术。第一章,影响书写规范化的内在因素。「六书」理论作为汉字形义关联的纽带,对汉字书写规范起到直接制约作用。汉字各种字体从产生到成熟的演变过程,也是汉字书写典范的建立过程。第二章,政治制度与书写规范化。本章选取史官、文吏、校书校、正字、楷书手等职官,探讨其与书写规范的关系。选官制度当中的「以书取士」也促进了书写规范。第三章,文化教育与书写规范化。本章探讨书写教育、历代字书与历代石经对书写规范的影响与关系。第四章,书法与书写规范化。本章考察书法技法理论对书写规范的影响。此外,探讨了过度追求文字形体规范对书法艺术表现力的影响以及为了满足美观需求,随意改变文字结构,形成异体字的现象。第五章,书写规范化取样调查。本章选取唐代墓志文字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形成原因,并参照文字构形学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分类。余论,书写规范的形成是以「六书」机制与汉字演变为内部动因,以国家行政制度为推动力,最后以文化教育为实现方式。
目次
绪论0.1 选题背景与意义0.2 研究现状综述0.3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0.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章 影响书写规范化的内在因素1.1 「六书」与书写规范化1.1.1 「六书观念」与「六书理论」1.1.2 「六书」的「桥梁」作用1.1.3 「六书」与书写规范1.2 字体演变与书写规范的形成1.2.1 大篆与小篆1.2.2 隶书与楷书第2章 政治制度与书写规范化2.1 史官与文吏2.1.1 史官2.1.2 文吏2.2 校书郎与正字2.2.1 校书郎2.2.2 正字2.3 楷书手与翰林书待诏2.3.1 楷书手2.3.2 翰林书待诏2.4 以书取士2.4.1 以书取士溯源2.4.2 唐代以书取士的途径第3章 文化教育与书写规范化3.1 书写教育3.1.1 「六艺」之书教3.1.2 史官、文吏之职业教育3.1.3 「书学」教育3.2 字书教育3.2.1 《史籀篇》等3.2.2 《说文解字》3.2.3 《玉篇》3.2.4 《干禄字书》3.3 石经与字样学3.3.1 熹平石经3.3.2 正始石经3.3.3 开成石经与唐代字样学第4章 书法与书写规范化4.1 书写技法理论4.1.1 唐代以前的书写技法理论4.1.2 唐代的书写技法理论4.2 书法与规范化的矛盾4.2.1 追求形体美观而形成的异体字4.2.2 过度规范化对艺术个性的削减第5章 书写规范化取样调查(以唐代墓志异体字为考虑对象) 5.1 唐代墓志异体字的成因5.1.1 社会文化5.1.2 书写的传承与延续5.2 唐代墓志异体字的类型5.2.1 书写变异5.2.2 构形变异余论:先秦至唐书写规范化的规律与基本特征附图附表:唐代墓志异体字字形表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