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14期)荐·读 |《叙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像》自序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2-24

中古史·编者按


《叙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像》 ,出版于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著者陈俊伟,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三国学、史传文学,近来亦致力于中古时期小说之研究。本期荐读文章,为该书作者之自序。



百无一用先生/按


历史,无疑是人类社会的行为活动,由人而创造。但历史能够绵亘不绝,或者说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历史,离不开两大基本构成要素,即历史事实与历史学家。历史,要经历了历史学家的历史书写来完成和实现。由一般性的史料形成历史,完全系于超凡卓越的史学家,而史学家的历史书写又必然要依据一定之历史事实,二者互为依存之关系。


如果说,历史是人人皆可装扮的小姑娘,那么问题的逻辑本身并不在于历史是不是小姑娘,亦或是妙龄女郎,而关键在于化妆师这一角色,即历史学家。化妆师职业素养与技艺的高低优劣决定了妆的质量。其手艺活儿好,妆必定美观,赏心悦目又保持了被装扮者的原始形态和特点;反之,则必然坏事,不仅未获得妆扮的效果,还将被装扮者搞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故而,造型化妆师实施的这一整套化妆和装扮流程,即历史书写形成历史的过程。


显而易见,当下学界热衷于谈论的所谓“历史书写”问题,其实质不过是对化妆师的装扮方式和技艺的讨论,即史料运用上的一种方法论。当然,其自有理论背景的支持,主要集中于史料及其史家著史所形成历史之过程的系统批判和反思,以实现对某一历史文本对象的解构和重建。


需要指出,作为一种带有史料批判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去质疑和否定一切史家的传世文献,而是通过对以往历史学家所著之史的追根溯源,去伪存真,使其更加接近于历史事实。如果说,历史书写擅长对史书进行所谓的全面解构,那么此解构行为容易,难于解构之后的历史文本重建。但以当前的情况视之,化妆师们对这种解构后的历史化妆,所呈现出的装扮效果并不容乐观。



_

陈俊伟/文

___

“精彩与惊险是一线之隔”、“优点即缺点”,或许定调了本书的特色。如何研判史家的著述意识、政治立场、临史态度等,是个很艰难的问题。毕竟,“过去”已经不复返,留下来的历史文本终究都仅是论述而已。这种情况下,只有透过将史料与较可信的历史事实进行对比,抑或透过不同史料间进行对比、互相定位坐标等,方能观察出史家的叙述倾向,方能观察出史家留下的暗码。而且,史家叙述历史时的考量可能是多面、复杂的,判定史家之各种意图(包括类似合传人物的判准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通常不容意定论。


《批评的循环》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五岁小男孩说:“我的手被门夹到了,好痛。”是在陈述事实,还是在寻求关爱的眼神呢?相较于话语本身,似乎话语的意图更耐人寻味:国立成功大学林盈翔博士曾经使用这个案例提醒过我,确实道尽了个中棘手之处。因而,操作上有其困难处。史家终究有其实录历史的职责,有时候记载一些特定人物/负面的史料,究竟是史家情有所偏、还是史家单纯收录之?这个时候只能连结史家的个人立场,以及观察、收集出史籍中的多项特殊处才能判定,过程必然还要对所有留存下来的相关史料娴熟于心:归纳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讯爆炸的时代,一本书籍的出版看似了无轻重。但是考量到撰写过程实仰赖众多师友们协助,也有赖于秀威资讯给予的出版机会;不仅为周遭添了不少麻烦,自己也花费了众多时间、金钱、心力,又深感到这部将近二十万字的原稿实得来不易。最后,再特别感谢业师王文进老师从学生的大学时期即开始之敦敦教诲,学生于人生、学术方面都受益匪浅,这次出版亦于百忙之中赠序。还有,感谢引荐、协助出版的好友叙铭:从大学时期一路以来的帮助,寂寞的学术道路上能有同侪不吝于提携,实是万幸。

 

                   民国一〇四年惊蛰台湾大学 文学院


____

中古史研究·荐读专栏:

(总10期)荐·读 | 机灵的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掌心的黄永年先生(一)

(总09期)荐·读 | 天下乌鸦一般黑:大陆也抄袭?

(总03期)荐·读 | 事件、过程与政治文化──近年来中古政治史研究的评述与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