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士] 谭凯《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出版

堂内小编 中古史研究 2021-01-2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原作名: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 Song China and the Forging of an East Asian World Order出版年:2020-6定价:62.00页数:376装帧:精装丛书:甲骨文丛书ISBN:9787520156363




作者简介





谭凯(Nicolas Tackett),自2009年起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8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2年、2006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后执教于田纳西大学(2006~2007)、斯坦福大学(2008~2009)。研究兴趣为中国9-11世纪的精英社会、晚唐都城,11世纪宋辽边界,死亡与丧葬礼俗等。代表作有:《长城与北宋时期的边界概念》(The Great Wall and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Border under the Northern Song)、《大家族、官僚和地方实力派:晚唐中国精英的结构与流动》(Great Clansmen, Bureaucrats, and Local Magnates: The Structure and Circulation of the Elite in Late-Tang China)、《宋辽边界的文化扩散与融合》(Cultural Diffusion and Hybridization along the Song-Liao Frontier)、《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The Destruction of the Medieval Chinese Aristocracy)等。译者,殷守甫,1987年生于上海。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内容简介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 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在这一新的重要研究中,谭凯提出,北宋时期,东亚国家间体制日益成熟,与此同时,在受教育的精英阶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这些发展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些发展还表明,在世界历史中已经存在一种可替代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制度。 谭凯利用各种历史、文学和考古资料,重点关注了外交、跨境旅行、军事战略、边界划界、民族意识和东北亚文化地理等。





目次





图目/Ⅴ表目/Ⅶ前言/Ⅸ关于补充材料/XIII北宋与周边政权形势图/XV导论/001  现代以前的国族主义与国族意识/003  士大夫阶层与十一世纪的“想象的共同体”/012  东亚世界秩序/019  史料与方法/028  全书概览/030第一部分 政治空间第一章 外交与跨境社交/035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036  两朝共同的族群观/050  庆祝北方边陲的和平/054  小结/078第二章 北方边防/081  地理条件的限制/083  以史为鉴的北方边防/088  “骑利在平地”/094  宋人的边防线/098  西北乡兵与蕃兵/105  小结/111第三章 政权间的共同边界/116  十一世纪的立界工程/117  有边界的主权/125  大政府下的边疆/131  驾驭边陲/134  边境与十一世纪的“中国”认同/144  小结/151第二部分 文化空间第四章 作为国族的“中国”/157  宋以前的观念/159  不同的天下观/164  作为族群的“汉人”/171  汉族群的内部团结/183  汉族群的封疆/192  国族的象征与收复故地的情结/216  小结/230第五章 跨越中原与草原的墓葬文化/234  十一世纪东北亚的墓葬/236  契丹墓葬文化/238  华北墓葬文化/242  宋辽边境的文化地理/248  混合型墓葬/257  辽朝的族群政策/262  小结/267第六章 华夏空间与汉人认同/270  作为旅行者的宋代精英/272  旅行与世界观的转变/278  “限南北”的“天险”/282  作为华夏空间的燕地/285  燕人/292  小结/298结论/302附录A 墓葬分析与文化差异/312附录B 数据库使用指南/319参考文献/323索引/346译后记/356图目图1-1 宋代宫廷绘画中的契丹人日常生活/052图1-2 内蒙古出土辽代墓葬壁画中的契丹人日常生活/053图2-1 东北亚自然地理/083图2-2 北宋的北方边防/084图2-3 西北战局(堑壕与“西军”分布)/101图4-1 一行的“两戒”模型/169图5-1 契丹风格墓葬特征分布/249图5-2 华北型、契丹型墓葬分布/250图5-3 瓷枕与孝子主题壁画分布/252图5-4 墓葬中剪刀与熨斗分布(包括实物与图像)/253图5-5 火葬分布/255图5-6 契丹文化中作为佛教元素的风铃/257图5-7 十一世纪东北亚墓葬特征交叉表/259图5-8 契丹型墓葬布局/260图5-9 内有华北陶瓷器的契丹型墓葬布局/261图6-1 宋使入辽路线/272图6-2 从北京遥望燕山/283表目/表目表1-1 宋代外交使节成为宰辅的情况(1005~1120)/038表1-2 宋代外交官员与宰辅的平均年龄(以初任年龄计)(1005~1120)/039表1-3 初任外事差遣到初登宰辅的年数(以外事差遣论)(1005~1120)/040表1-4 初任外事差遣到初登宰辅的年数(以宰辅论)(1005~1120)/040表1-5 宰辅的外事经历(1015~1105)/042表1-6 部分主张及反对收复幽州的论奏、言论、诗作的作者(1005~1114)/056表2-1 北宋知州的前任地/114表2-2 北宋经略安抚使的前任地/114表3-1 宋方史料中关于缘边蕃汉杂居的记载/146表4-1 国族观念在中国的发展(九个不同的构成要素在不同时期开始为精英接受)/160表4-2 唐宋指称中国地理空间、人口与文化的用词/176表4-3 全唐宋文中蕃、汉两词的使用/177表5-1 “契丹”文化下的随葬品与墓葬形制/238表5-2 “华北”文化下的随葬品与墓葬形制/241表5-3 有大量随葬品的墓葬:基于地理分布的考察/253表6-1 存世使辽日录与奏章/274表6-2 笔者系联的使节间的唱和/275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本号提供此讯息)

姜锡东主编:《宋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五辑)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