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宁欣《如何认识唐宋城市社会变革》出版(附前言)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9-12
定价:58.00元
页数:251
装帧:精装
系列: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ISBN:9787215120969
陈涛,宁夏中卫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和环境史。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
宁欣,1953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史。出版《唐宋都城社会结构研究》等。
内容简介: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一个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呈现出城市结构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城市分布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下游的江淮及太湖流域转移等特点。本书考察了唐宋时代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之道,对积极推动当下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次
前言
一、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萌生
二、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开拓
三、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典范
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视野的扩大
五、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深化
(一)“中世纪城市革命”抑或“唐宋城市革命”或“宋代城市革命”的提出
(二)城市规划的研究
(三)城市形态与地域空间的研究
(四)城市结构的研究
(五)政治空间的研究
(六)社会空间的研究
(七)政治变革角度的研究
(八)多视角综合的研究
六、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内容的细化
(一)城市类型与等级的研究
(二)城市人口与阶层的研究
(三)城市经济的研究
(四)城市组织的研究
(五)城市交通的研究
(六)城市建筑与景观的研究
(七)城市社会生活的研究
(八)城市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的研究
(九)城市文化的研究
(十)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灾害的研究
(十一)城市管理的研究
七、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趋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城市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史学分支学科在西方兴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城市史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发展明显加快 。甚至有的学者倡言,城市史的研究是 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重要使命。总结中国城市史一一特别是社会转型期一一的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开创新的研究格局, 十分必要。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这是中外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虽然大多数意见认为,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但是也有人主张把这种变革放在唐宋之际。尽管个别学者否认唐宋之际变革说但是又肯定陈寅恪《论韩愈》中说的唐代前期结束了南北朝相承的旧局面, 唐代后期开启了赵宋以降的新局面的看法。前两种观点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如果把唐代后期的变化看成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城市变化在唐宋时期社会变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秦汉时期以宫殿城池为城市主体,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主要标志,宋代 以后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显著特征;从中国都城史角度来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来看: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 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从城市布局和分布重心来看: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从城市观念来看:宋代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从城市人口构成来看:从唐代后期开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从城市文化结构来看:市民文化成为宋代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或主导, 宋代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一一说话、话本、元曲、杂剧、小说、曲艺、戏剧更多的是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包括城居的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趋同层面也不断扩大。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莫过于唐宋时代。考古学者绘制的唐代长安城地图所表现的规整有序,与北宋末年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鼎沸市声恍若可闻的城市景观,无疑向我们展示着城市的跨越性发展,是唐宋之间社会转轨过程中最显眼的现象。
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城市史研究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探求获得了相当成就,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研究成果蔚为大观。我们在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基础上,综理和思考百年学术发展史,不求面面俱到,只是通过对重要论题进行简略追溯,希望在研究中建立自我批判的自觉对今后进一步推动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的研究有所裨益。
(感谢河南人民出版社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通古察今“系列丛书相关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