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东/蔡燕/唐国昌辑点:《<宋会要辑稿>法律史料辑录》(上下)出版(附:后记)
作者简介:
胡兴东,云南临沧人,博士、教授,现就职于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同时是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中国法律史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少数民族法制史、地方法制史研究。现在已经出版专著及参著15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6项,获省部级学术奖7项,代表著作主要有:《生存范式:理性与传统》(2005年)、《中国古代死刑制度史》(2008年)、《中国古代判例法运作机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为比较的考察》 (2010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史》(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2015年)、《宋朝立法通考》(2018年)等。
内容简介:
《宋会要辑稿》是现存于世的宋朝各种史料中,能够全面地反映宋朝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史、经济史、法律史中最原始、基础和全面的史料,是研究宋朝法律史的基础性史料。《宋会要辑稿》由于内容繁杂,大量使用宋朝的政治、法律通用术语,甚至很多是民间俗语、口语,让研究者无法很好阅读和使用。本书对《宋会要辑稿》中的法律史料进行了较全面的、精细的选辑,让选辑出的法律史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宋朝法律制度的变迁、变化、特点等。本书对所选辑出的法律史料进行了重新标点和必要的注释。本书为了保持原书的原貌,在分类编排上采用原书体例。为了方便阅读者查阅不同底本,对选辑史料标明在影印版本中的页码和在点校本上的页码。
目次
一、帝系
二、后妃
三、乐
四、礼
五、舆服
六、仪制
七、瑞异
八、运历
九、崇儒
十、职官
十一、选举
十二、食货
十三、刑法
十四、兵
十五、方域
十六、蕃夷
十七、道释
后记
后记
本书选辑整理工作始于2013年,笔者最初是在全面阅读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的电子点校版时,对涉及法律的史料进行全面辑录。同时,为了完成另外一件法律文献辑录整理工作做准备。2015年初步完成了辑录工作后,笔者就有进一步整理出版的计划,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没有出版经费而无法实现目标。
201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最新点校版后,笔者有停止本项工作的想法。但在此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发现2015年点校版虽然较为成熟,但对法律史的学生和学者来说,仍然存在阅读和使用上的很多问题。2016年笔者开始对此项工作重新起动,其中首先是让三位硕士研究生以2015年点校本为底本进行再次比较收录,他们分别是向娇娇、黄众、姚瑶等。这个过程中由于笔者做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朝立法通考》和《宋元断例考辑》的研究都与此史料有关,这样让工作有较好的开展。2019年通过争取,获得了学校“双一流”经费的出版支持。为此,笔者再次组织同事和学生对辑录法律史料以2015年点校本为底本进行校对。参与此次工作的有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蔡燕老师,法学院的唐国昌、李梦媛、唐馨怡、焦磊等,其中蔡燕老师对全书进行了一次全面校读。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上,我对辑录整理出的150万字的整理稿进行了全面的统稿和选辑,具体是根据与出版社约定的120万字数对多余的字数根据史料的关联度进行删减,对最后选定的辑录史料逐条校对、点校、注释,让辑录成果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可以说本书是目前宋代最真实的法律史料著作,全面反映了宋代法律状况的基础书。
史料辑录整理工作看似十分简单,但工作起来十分复杂、艰难。特别对《宋会要辑录》这样反映宋朝时代特色的法律史料,大量术语和用语就十分让人难以把握。同时,宋朝国家公文行文十分特别,大量公文存在反复套引,有的存在三四层套引。这些都让如何标点成为问题。从笔者的整理研究看,很多标点上的不同,实质是反映对宋朝各种法律形式、术语、用语、官制的把握程度和理解视角。所以说,本辑录整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辑录问题,而是一个全新的整理点校成果。笔者在整理过程中也体会到,文献整理中多人合作往往由于各自理解的不同,会存在同一类型的表达和用语上如何点断出现差异的问题。
本书出版首先感谢云南大学的支持,特别是林文勋教授的支持,因为本书属于史料整理研究中的“大部头”,需要大量的经费,若没有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项目经费支持是无法出版的;其次,感谢在本书整理、校对过程中参与的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工作;最后,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任明老师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让本书出版质量得到保障。
胡兴东
2019年8月23日于云南大学东陆园
(感谢本号编辑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