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俊《唐代特权阶层仕宦与社会流动研究》出版

编委会 中古史研究 2021-09-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5
页数:300
定价:90.00元 
装帧:精装
系列:学术近知丛书 
ISBN:9787010225289

作者简介:  

孙俊,1980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师,主讲中国古代史、唐宋文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课程。从事隋唐制度史、社会史的研究。发表论文数篇,主要有《价值选择影响历史记忆的构建》(《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5日第7版)、《<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1 2年第2期)、《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光明日报》2012年4月12日理论版)、《隋唐外戚类型与政局述论》(《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略论唐代宗室制度及其影响》(《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隋代门荫制度探析》(《求索》2012年第9期)、《唐代特恩荫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代特权阶层仕宦与社会流动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唐代特权阶层仕宦行为与社会流动关系的学术著作。

作者收集传世文献、出土文书与墓志碑刻等各类史料,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官职、门第、财富的多元标准,对唐代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并阐释了各个阶层的社会功能,认为唐代社会是一个以官员阶层为主导,士族、商贾阶层为辅助,农民阶层为基础,贱口阶层供服务的系统。这个社会系统又是动态的,为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把优秀的和平庸的人都分布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系统就必须保持一个正常有效的社会流动,但是由于特权阶层对入仕途径的把持,使唐代社会流动具有很大的封闭性,除唐初一段时间外,社会流动基本上是在特权阶层内部进行的,主要表现为高官子弟、大士族、富贾群体都有相当大的几率可以流入到高官群体中,这一趋势在高宗、武后时期开始形成,愈到唐后期就愈为明显,终于在懿宗时形成了阶层固化。这样就使得非特权阶层精英无由上达,导致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新陈代谢功能遭到破坏,而非特权阶层精英并不甘心沉沦,为争取向上的社会流动,发动了大规模的民变。最终非特权阶层用武力打破了阶层固化,在地方上形成了一个个的新特权阶层,并逐步取代了唐中央。

目次

绪论 
第一章 唐代的社会阶层结构 第一节 唐律中的等级 第二节 多维度的分层标准 第三节 社会阶层结构 第四节 各阶层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社会流动的途径 第一节 科举途径 第二节 门荫途径 第三节 荐举途径 第四节 特权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三章 唐初(武德——永徽)的社会流动及特权阶层的形成 第一节 农民阶层的向上流动 第二节 士族阶层中大士族群体的向下流动 第三节 唐初特权阶层的构成 附考 尉迟敬德更名考 第四章 特权阶层发展阶段(显庆——天宝)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显庆至景云时期的社会流动 第二节 开元至天宝时期的社会流动 第五章 特权阶层衰落阶段(至德——大中)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士族阶层的向上流动 第二节 商贾阶层的向上流动 第三节 农民阶层社会流动的分化 第四节 贱口阶层中奴婢群体的向上流动 第六章 特权阶层消亡阶段(咸通——天祜)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特权阶层的腐朽与社会流动的阻塞 第二节 贫民群体的困苦与争取向上流动的斗争 第三节 唐中央特权阶层的覆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感谢本号编辑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叶炜主编:《唐研究》(第二十六卷)出版

徐畅《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出版(附:荣新江序)

张天虹《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出版(李伯重序/王贞平跋)

胡宝华《道统与维护: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出版

卢建荣《没有历史的人:中晚唐的河北人抗争史》出版

李叶宏《唐朝域外朝贡制度研究》出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