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生《汉魏政治风云与士人的生命忧患》出版(附:前言)

编委会 中古史研究 2022-03-23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1-12
页数:310
定价: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73201355

作者简介:  

孙生,本名孙守京。甘肃会宁人,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与秦汉政治、儒释哲学的比较研究。出版有《儒禅哲学思问录》《秦汉政治与文学》《史籍小说曲笔发微》等专著6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学术随笔50余篇。

内容简介:  

《汉魏政治风云与士人的生命忧患》一书内容大体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曹操与汉魏政治风云,二是汉末大疫与士人的生命忧患。从政治、社会、文学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力图全面展示东汉末年到魏晋世家大族的形成、思想等多个方面,又以大量例证勾画东汉的特殊君臣关系,并以汉末大疫为切入点向读者展示汉末以来社会“世纪末心理”的由来,以曹氏父子三人为核心展开多方面研究。本书引用的文献主要来自于正史,参引权威,运用了陈寅恪先生关于“在史中求史识”的研究方法。

目次 

前言 1第一讲 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 1一、世家大族形成的历史因素 1(一)世家大族的形成与社会更迭之关系 1(二)世家大族形成的三个条件 3(三)世家大族的形成与封建领主制经济的关系 4(四)世家大族的形成与经学传家的关系 7(五)世家大族的形成与选举制度的关系 8二、 “飘扬云会”的世家大族 9(一)汝南袁氏 9(二)弘农杨氏 13(三)颍川荀氏 14(四)河内司马氏 15三、“赘阉遗丑”的寒门地主 21(一)曹操的家世出身 21(二)曹操的家庭教养 22(三)曹操的家风影响 23第二讲 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的思想异同 25一、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的思想异同与王朝更替 25(一)思想异同与王朝更迭 25(二)名士集团与英雄集团 26(三)世家大族名士集团与东晋王朝的建立 28二、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的家风教养 29(一)曹操与司马懿家风之对比 29(二)曹操与诸葛亮用法之对比 30第三讲 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政治观之对比 33一、曹操与袁绍乱世态度之对比 33二、袁绍与曹操政治方略之对比 36三、曹操与袁绍人才观念之对比 37四、曹操与袁绍胸怀性格之对比 38五、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40六、汉末士人对袁、曹之评价 42(一)汉末士人以“命世之才”期许曹操 42(二)汉末士人以“志大智小”贬斥袁绍 44第四讲 世家大族内部的“人物品评”与“清浊之争” 47一、汉末士人的“清德鉴赏” 47二、汉末士人的“激扬名声” 48三、汉末士人的“清流”与“浊流”之争 49(一)“清流”不清,“浊流”不浊 49(二)荀彧娶宦官之女“为论者所讥” 51(三)荀爽被董卓征辟为士林所轻 52四、清浊之争与浊流派荀彧离袁归曹 52五、汉末大乱与清流派之不臣之心 54六、汉末大乱与浊流派之尊奉王室 55七、曹操“唯才是举”与吸引浊流人才 57第五讲 世族政治的选举混乱与曹操之整顿 59一、汉末社会名实混乱   59二、汉末选举名不符实 60三、曹操以“唯才是举”整顿选举混乱 61四、曹操选士重“智策法术” 63五、曹操选士轻“道德虚声” 64六、曹操用人不论出身高下 65七、后世史家对曹操选才用人的评价 66第六讲 世家大族的好名之弊与曹操之矫改 68一、汉末士人“好名成癖”与交游立誉近于病态 68二、汉末士人“好名成癖”与沽名钓誉不择手段 69 三、汉末士人“虚誉逛时”与政治集团之崇尚粉饰 70四、汉末士人“虚誉逛时”与身处浊世之逃避时艰 71五、曹操以“赘阉遗丑”与之矫改 73第七讲 东汉末年的吏治腐败与曹操之整顿 75一、桓灵之世选举混乱,卖官鬻爵脏贿公行 75二、权臣贵戚塞满朝野,蠹民害国天下骚动 77三、曹操以“严刑峻法”整新吏治 78四、曹操以“廉节自励”奖掖吏才 79第八讲 世家大族的名教虚伪与曹操之摧陷 81一、汉末人才观:“才性同”与“才性异” 81二、曹操以“唯才是举”摧陷名教思想 82三、曹操以“法术思想”整顿名实混乱 84四、曹操以 “仁声先路”整齐社会风俗 85五、曹操 “综核名实”与汉末之舆论支持 86六、曹操 “唯才是举”与汉魏之政权更替 87第九讲 曹操破“浮华交会之徒”与诛杀名士 90一、汉末魏晋的“浮华”之气 90二、曹操假他人之手诛杀祢衡 91三、曹操借名教旗号诛杀孔融 94四、曹操以违反军令诛杀杨修 96五、明帝破“浮华之风”与制裁名士 98六、高平陵政变与“浮华之徒”的覆亡 100第十讲 东汉王朝特殊的君臣关系与汉人的离心倾向 103一、东汉王朝特殊的君臣关系及其成因 103(一)汉代选举制度:门生与举主君臣关系之形成 103(二)汉代乡闾垄断:故吏与府主君臣关系之形成 104(三)汉代领主制度:部曲与故主君臣关系之形成 105(四)汉代士人心中只有个人之君,而无王朝之君 105二、 特殊的君臣关系与蔡邕哭卓 107(一)董卓知遇蔡邕,蔡邕报君而亡 107(二)东汉末年 “节义衰而文章盛” 109三、 特殊的君臣关系与曹操对“君”的报答 110第十一讲 东汉王朝特殊的君臣关系与袁氏兄弟的不臣之心 113一、袁绍“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 113二、袁绍别具野心“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114三、袁绍“矫刻印玺”暗示天命在袁 114四、袁绍利用“君臣关系”积累政治资本 115五、袁绍倚仗“门生故吏”抗拒董卓废立 115六、袁绍“以君压臣”迫使韩馥让位冀州 116七、孙坚入洛得汉神器“潜匿不言” 117第十二讲 特殊君臣关系与汉末豪强的地方割据 120一、作为“君”的汉末豪强地主和他们的“臣” 120(一)作为“君”的董卓和他的“臣” 120(二)作为“君”的袁绍和他的“臣” 121(三)作为“君”的曹操和他的“臣” 121(四)作为“君”的刘表和他的“臣” 122(五)作为“君”的刘璋和他的“臣” 123(六)作为“君”的刘备和他的“臣” 123(七)作为“君”的孙权和他的“臣” 124(八)作为“君”的吕布和他的“臣” 125二、作为“臣”的门生、故吏对“君”的报答 126三、来自历史的感喟 130第十三讲 特殊君臣关系与魏帝曹髦之死 131第十四讲  特殊君臣关系与潘岳的“望尘而拜” 135一、“望尘而拜”的历史误解 135二、“望尘而拜”的文学误解 135三、两汉魏晋宰相可以自己辟置掾属 136四、贾谧身世之谜不影响“君”之地位 137第十五讲 特殊君臣关系与选举制度和乡闾清议 139一、选举制度与乡闾清议 139二、乡闾清议与社会选举 140三、乡闾清议与门生报主 141第十六讲 特殊君臣关系与吕布和刘备的“天下枭雄” 144一、刘备因立足不稳而朝秦暮楚 144二、吕布因贪财好色而弑父背君 147(一)吕布因“财”杀丁原 148(二)吕布因“色”杀董卓 150三、诸葛亮之流芳百世与司马懿之遗臭万年 152(一)百世流芳的诸葛亮 153(二)万年遗臭的司马懿 155第十七讲 汉末大疫与汉末社会的“世纪末心理” 157一、汉末魏晋时代的疫病信息 157二、汉末魏晋时代的人口损耗 159三、汉末魏晋时代的瘟疫流行 160四、气候异变与王朝灭亡之关系 163(一)元末气候变化与元朝灭亡之关系 163(二)明末气候变化与明朝灭亡之关系 163五、伤寒疫病流行与人口大量死亡 165附录:166第十八讲 天人感应理论与汉末社会的“世纪末心理” 179一、汉人“天人感应”思维与政治之关系 179(一)汉末社会的“世纪末心理” 179(二)汉末“人物品评”的乱世预言 180(三) “天人感应”理论与汉代政治思维 181二、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 182(一)关于天人合一 182(二)关于天人相分 184(三)关于天人感应 184三、董仲舒与“天人感应”思想 185(一)董仲舒的“受命之符”与“天谴之说” 185(二)帝王“三畏”与王朝政治 187(三)大疫流行与“天之谴告” 188第十九讲 党锢之祸与汉末社会的“世纪末心理” 189一、东汉王朝的两大政治集团 189二、从外戚专权到宦官干政 190三、第一次党锢之祸 191四、窦武、陈蕃的反宦官斗争 192五、第二次党锢之祸 195六、汉末文人的衰世之叹 197第二十讲 “五德终始之说”与王朝更替 198一、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之说” 198二、《吕氏春秋》的“五德终始之说” 199三、春秋公羊学的“五德终始之说” 200四、“五德终始之说”与秦汉政治 201(一)秦始皇对“五德终始之说”的迷信 201(二)汉武帝对“五德终始之说”的利用 202五、“五德终始之说”与汉代文学 204(一)“土德王”与汉初散文 204(二)“土德王”与两汉大赋 205(三)“土德王”与两汉乐府 206第二十一讲 “黄龙见于谯”与汉末社会的“世纪末心理” 208一、“黄龙见于谯”与天象示警 208二、“天象示警”与皇族之阴怀不轨 209三、“黄龙见于谯”与袁绍之久蓄异志 210四、袁术以“当涂高”之谶语淮南僭号 211五、袁绍“妄造图谶”以应符命 214六、“黄龙见于谯”与黄巾起义 215(一)民间道教与符咒抗疫 215(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216七、“黄龙见于谯”与三国立国年号 216第二十二讲 汉末大疫与曹氏父子的生命忧患 217一、 汉末大疫与曹操的二重心理范式 217(一)曹操诗体现的二重心理范式 217(二)曹操诗体现的三重审美层次 221二、 汉末大疫与曹丕的生命悲叹 225三、汉末大疫与曹植的人生焦虑 230第二十三讲 汉末大疫与魏晋名士的生命忧患 233一、大疫威胁与魏晋名士的生命忧患 233(一)“服食丹药”与抗拒瘟疫 233(二)“面如敷粉”与审美描述 234(三)“人物鉴赏”与仕途升降 236二、政治威胁与魏晋名士的生命忧患 240(一)魏晋名士借饮酒发散逃避现实政治迫害 240(二)魏晋名士借怪异之举暗示政治上不合作 241(三) 魏晋名士借政治朦胧诗曲笔表达痛苦心声 243(三)魏晋名士借自然玄谈对抗名教礼法思想 246三、嵇康《家诫》与魏晋名士“名教情结” 249第二十四讲 “文艺与器识之关系”与曹氏父子的胸襟器识 253一、文艺与器识之关系 253(一)黄巢——“昙花后现”的英雄器识 254(二)宋太祖——“宽容敦厚”的仁君器识 255(三)明太祖——“雄猜阴忍”的雄主器识 255(四)唐太宗——“创业垂统”的明君器识 260(五)魏 征——“杖策慷慨”的直臣器识 261(六)隋炀帝——“日暮途穷”的亡国之君器识 262(七)后蜀后主、南唐后主——“凄婉哀怨”的亡国之君器识 263(八)贾宝玉——红楼公子的“女性器识” 265(九)秦观、纳兰性德——迁客骚人的“女郎器识” 265二、 汉末大疫与曹氏父子的胸襟器识 267(一)汉末大疫与曹操的胸襟器识 267(二)汉末大疫与曹丕的胸襟器识 270(三)汉末大疫与曹植的胸襟器识 273第二十五讲 “不自彫励”与曹植的悲剧命运 274一、任性而行——“私开司马门” 274二、饮酒不节——“醉不能受命” 275三、亢龙有悔——“上表求自试” 276第二十六讲 “丕植之争”与曹植的悲剧命运 280一、储位之争 280(一)曹植告密 “太祖由是疑” 280(二)曹植“忖度太祖意”引曹操猜忌 281(三)曹植“斩邺城守令”使曹操彻底绝望 282(四)曹植交结“浮华之徒”犯曹操政治大忌 282二、文学之争 283三、情感之争 284四、手足相残 285五、剪除羽翼 286第二十七讲 “科禁诸侯”与曹植的悲剧命运 289一、曹操“科禁诸侯” 289二、曹丕“科禁诸侯” 291三、曹叡“科禁诸侯” 294后记 297

前言

一、本书内容大体围绕两个中心展开,第一部分是曹操与汉魏政治风云,第二部分是汉末大疫与士人的生命忧患。这两个部分表面上看似独立,其实是紧密不可分的。曹操的一切政治活动可以说都是由于大疫死亡威胁、肉体生命无常、曹操追求立功立言的声名不朽而展开。汉末其他士人莫不如此。

二、本书由学生听课笔记整理而成,讲课的时候跑了好多题,涉及到了许多内容,整理的时候就适当保留了一部分跑题内容。由于是听课笔记整理,所以本书中就未加注释。文中引用的文献主要来自正史,如《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就用中华书局点校本,《世说新语》则用中华书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等等。

三、本书内容受到了许多学术前辈著作的启发。如“世家大族与寒门地主的升降”,主要参考了陈寅恪先生和田余庆先生的观点;“汉末大疫与士人的生命忧患”,主要参考了何新先生的观点;“曹操心理的二重范式”,主要参考了林兴宅先生的观点;“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主要参考了黄永年先生的观点,等等。这些前贤学者的理论观点,有的我在讲稿中指明了来源,而有些则没有标出,在此特别提出说明。

四、由于是讲稿,有的内容前一讲没有讲完,后一讲再接着讲,或者后后一讲才讲清楚。因此,章节之间有的地方界限分明,有的地方不太分明,甚至有的章节的部分内容在下面章节中会重复强调。这个也需要向读者诸君说明一下。

总之,本书内容肯定还有不少错误的地方,恳切希望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感谢上古社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林昌丈《汉魏六朝墓砖铭文辑录校释》(一)出版(附:弁言)
许飞《慎终追远:汉魏晋南北朝墓葬观念研究》出版(附:富永一登序)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21年第6期)出刊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出版
郑雅如《情感与制度:魏晋时代的母子关系》出版
武大三至九所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四十三辑)出版
李剑清《汉晋之际文士流徙与文学研究》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